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针对2008年福建省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
A Suzhou Institution
2008年福建省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8-03-30
2008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已出台。总体上,它与全国语文考试大纲大体相同。 总的来说今年有三个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今年作文评分实行新规定,错别字一个字扣一分,去年是两个字扣一分,错别字不重复计算,封顶3分。不过考生们不必对新规过度惊慌,去年我省的高考作文就实行“每两个错别字扣1分,最多扣3分”的规定。考生只要认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就可以了。
第二个变化是,语文选择题的分值进一步减少,客观题分值相对增加。今年自然科学类从原来的第一卷移到第二卷了,以主观题方式出现,要求考生回答。自然科学类文章往年在I卷考查,今年改在第II卷“表达应用”题中考查,题型为填空题和简答题,分值为6分。这意味着今年语文I卷选择题的分值进一步减少,从去年的21分减少为15分;而II卷主观题分值相应增加,合计135分。下一阶段要加强对此类主观题解答的适应训练。而主观题分量的不断强化,要求学生掌握阅读写作的能力更高了。
第三个变化是将长篇名著中的《老人与海》、《匹克威克外传》去除。虽然列入考试范围的中外文学名著略有减少,但考查的分值没有减少,仍然占10分比重。要求学生对这些文学名著的内容要有所了解,包括主要的事件、故事梗概,以及评判与鉴赏等等。
名著阅读:《三国演义》《红楼梦》《子夜》《家》《围城》《堂吉诃德》《巴黎圣母院》《欧也妮 葛朗台》《复活》
作文评分采用“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级评分标准。基础等级(要求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语言通顺、结构完整;书写规范、标点正确)占50分;发展等级(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占20分。需要说明的是,发展等级有四个项共16个评分点,采用一点评分法,即以16点中最突出的一点来评分,这一点该得到多少分就得多少分,换言之,有一点突出就可以得到满分20分。 考试内容及赋分
第一卷(选择题,共15分) 一、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6分) 二、文言文阅读(9分) 第二卷(共135分) 三、文化经典著作阅读(10分) 古诗鉴赏(6分)
名句句篇默写(6分) 文学名著阅读(10分) 四、现代文学作品阅读(17分) 五、表达应用(16分) 六、写作(70分)
2008年福建省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
2008年福建省高考语文科命题,以教育部颁布的《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试大纲(语文)》以下简称《考试大纲》)为依据,参照教育部颁布的现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我省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进行。 Ⅰ.关于考试要求的说明 一、考试能力要求
高考浯文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由低到高形成台阶,其中最高一级为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它们是并列的。表述如下: A识记 指识别和记忆,是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 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 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误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表达应用 指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 鉴赏评价 指对阅读材料的鉴赏、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五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二、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常见的浯言表达技能。
这部分的内容主要以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不考名词术语,重在语言的实际应用。 1.识记 A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字音考查的重点:常见的多音字的读音,常见的形似字的读音,常见的易读错的字音,形似字的声旁与读音不一致的读音。
字音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而不要求拼写。 (2)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景美丽的文字之一,记载着我们祖国灿烂的文明。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智彗的结晶,其书写的价值和意义是电脑所无法取代的。
“现代汉字的字形”,指目前所通行的汉字规范形式。正确识记汉字的字形是汉语运用的基本功。包括:区分形近字、同音字,不写错别字等。(洪培欣语文网整理)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重在考查书写规范。 2 表达应用D
(1)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在实际运用中存在较多的问题,报刊、一般书籍、教材等出版物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也存在错误。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国家语委先后颁布了作为国家标准的《标点符号用法》,因此标点符号的使用也是有“法”可依的。
高考对于标点符号的使用的考查,一股带有较高程度的综合性和技巧性。 (2)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词语(包括熟语)的使用离不开语境,需要结合上下文反复比较,才能作出最佳选择。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不仅有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更好的问题。 (3) 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赞余、结构混乱;表意下明、不合逻辑。 ①语序不当 ②搭配不当
②成分残缺或赘余
句子成分有时可以省略,但省略是有条件的。必要的成分不能残缺,否则句子的结构就不完整.成分残缺包括主语残缺、谓语残缺、宾语残缺。 ④结构混乱
结构混乱常表现为句式杂糅。 ⑤表意下明 ⑥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主要有:自相矛盾、主客体颠倒、否定夫当、慨言的范围不明确等. (4)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扩展浯旬”考查的是扩充、丰富语言信息的能力。
扩展语句,就是将几个词语或者短句,古理地扩充为一个比较长的语句或者语段。这里要求考生根据试题的限制或暗示,展开联想,添枝加叶。(洪培欣语文网整理) (5)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选用句式,指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恰当的句式。
仿用句式,即模仿例句(或前后句子)的句式、修辞特点造句。
变换句式,就是在不改变句子的原意的前提下,根据下同的语境,选用不同的句式,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
(6)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常见的修辞方法规定考查的有8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都是考生常见的、常用的。修辞方法的考查,不考概念,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和运用修辞方法表达的能力。
要做到“正确使用”:①掌握每种修辞手法的特征和作用,这是正确运用修辞方法的基础。②能够正确把握语境和试题的要求,这是正确运用修辞方法的必要条件。
在仿写句子、扩展句子中,包含修辞方法(比喻、比拟、排比等)的运用;在对联的写作中,要求运用对偶的修辞知识;在文学作品阅读中,要求理解、鉴赏文本里运用修辞方法的词句。 高考复习不能停留于修辞方法的辨认,应能够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方法使用得是否得当,进而辨其优劣;必须重在提高对具体语境中修辞含义和表达作用的理解能力。 (7)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语言准确,指能够选用恰当的语句,准确无误地反映实际情况。 语言鲜明,指语句能够分明而确定地表情达意,不含糊。 语言生动,指语句有生气,有活力,能感动人。
语言简明,是指要以尽可能少的语言的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并取得最佳效果。
“简”反映了用语量的要求,就是话语要尽量少,不能啰嗦重复,不说多余的话;“明”含有用语效果的要求,就是意思表达要清晰,让对方明白无误地理解。
语言连贯,指的是一个语段的各个句子之间,或是一个复句各个分句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接得上,扣得紧,文气顺畅,准确、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
语言得体,指根据语境、语体恰当地使用语言。语境包括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情景)。(洪培欣语文网整理) (二)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能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识记 A
(1) 识记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 (2) 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以上知识的考查常常是综合在一起进行的。 (3)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名句名篇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语言艺术的精华。背诵一定数量的名句名篇,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有助于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课外阅读文学作品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并于“附录三”提出“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具体列举了一些小说、诗歌、散文、剧本的书目。
文学名著是经典,蕴含着人类文化的精华。高中生必须阅读一定量的文学名著,接受文学熏陶,汲取人类文化的滋养,打下人生精神的底子。
读书,是读书人永恒的话题,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文学名著阅读必须通读原著,不能以读“架子书”(导读、梗概等)来代替原著的阅读,更下能用识记“作家作品”来敷衍名著阅读。考查学
生课外阅读文学作品的情况,旨在促进中学生坚持开展有益的课外阅读,确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洪培欣语文网整理) (三)古代诗文阅读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浅易”是指思想内容不太深奥,表达方式也比较合乎常规、下太怪僻;语言文字比较合乎规范,是古代典范语言;其中的名物、典故比较常见,属阅读难度不大的文言文。“浅易”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应当理解为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大体能够掌握的程度。
《考试大纲》在“能够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这一总要求之后列出了“理解B“分析综合C”、“鉴赏评价E”三项,三项之下又总共提出了九条具体要求。“理解”中第一条为“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第二条为“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第三条为“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第四条为“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这些都是古代诗文阅读中语言方面的要求,着重考查对古代诗文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均为B。“分析综合”中第一条要求为“筛选文中的信息”;第二条为“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第三条为“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查阅读古代诗文的分析综合能力,这三条的能力层级均为C级。“鉴赏评价”中第一条为“鉴赏”;第二条为“评价”,是古代诗文阅读中较高的能力要求,能力层级为E级。从这些具体要求可以看出,高考古代诗文阅读的例题比较注重考查学生对于语言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的首要条件;而对于内容的分析综合以及对内容的鉴赏评则又是古代诗文阅读中的重点与难点。 具体要求逐条解说如下: 1 理解B
考查学生对古代诗文语言知识及能力的掌握,又分为下列四条。 (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常见文言实词”,这是从词在运用中出现频率的角度来讲的。而从词义上看,这里所说的常见实词又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
“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确定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的含义。 (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古代诗文中文言虚词的数量多,常见的有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固、于、与、则、者、之。
“在文法中的用法”是相对于在词典中的用法而言的,这里“在文中的用法”强调“在文中”这一范围,土要是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别文言虚词不同用法的能力。
文言虚词的考查常常用比较的方式,即挑出字形相同的虚词,比较它们的意义与用法。 (3)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中判断句的主要特点是不用判断词,而以主语谓语直接相续。又常常在主语之后加上“者”字表示停顿,在谓语之后加上“也”字帮助判断。被动句则是指在形式上具有结构特征的表示被动的句式,又可以分为“于”字式、“为”字式、“为??所?? ”式、“见”字式等类别。宾语前置主要表现为三点:一是否定句中代词充任宾语时,宾语置于动词前;二是疑问代词充任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宾语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前;三是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要前置。这些通常被认为是古代汉语中的正常词序。成分省略有主语省略、宾语省略、兼语省略与介词省略等五种,其中尤以主语省略与宾语省略更为常见。词类活用是指甲类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征,并进而产生出某一新的意义这样一类语法现象。分为四种情况:一是动词、形容词、名词使动用法;二是形容词、名词意动用法;三是词活用作动词;四是名词用作状语。(洪培欣语文网整理) (4)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一种带有综合性的考查方法之一。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的目的出发,古代的翻译总是采用直译为主的方式,意译只能是一种次要的方法。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之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同原文保持一致。只有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文言文翻译题大都让考生直接翻译句子。 2分析综古C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