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物生物学复习提纲
生殖系统:雌雄异体,异形,异体受精;有些种类营孤雌生殖;雄性生殖器官为单管型:精巢—输精管—储精囊—射精管,精子从射精管射出进入直肠,由肛门排出体外。肛门兼有生殖的功能----泄殖孔。雌性生殖器官成对,2个子宫汇入1条短的阴道----腹部中线的雌性生殖孔。
3.轮虫动物门的生殖特点
答:雌雄异体异形,周期性孤雌生殖。周期性孤雌生殖:有性生殖和孤雌生殖交替进行的生殖方式。
当环境适合时,雌虫行孤雌生殖,产出的卵大而卵壳较薄,这种卵称为非需精卵,分裂过程中不发生减数分裂,而迅速发育为雌性个体,这样出现的雌体再行孤雌生殖,称非混交雌体。
当环境改变时,会出现混交雌体,产出的卵小,卵壳也薄,这种卵在成熟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称需精卵,若需精卵不受精,则孵化成寿命很短的雄虫,卵如果受精,则发育成卵壳厚的休眠卵,休眠卵在不良环境中存活几个月,一旦环境好转,再孵化成非混交雌虫,进行孤雌生殖。 4.名词解释:
原体腔:假体腔,又称初生体腔,是指体壁中胚层与内胚层消化道之间的腔。 ★ 有三个胚层,体壁和消化道之间出现假体腔,腔内充满体腔液。 ★ 体表有角质膜,皮肌囊的表皮层为合胞体,肌肉仅为一层纵肌。 ★ 消化道出现肛门,为完全消化。
★ 排泄系统仍为原肾型,无循环系统和呼吸器官。 ★ 线虫为本门代表,蛔虫等寄生种类,给人类带来危害。
环节动物门
1.分节和次生体腔的出现在动物演化上的重要意义。
分节的重要意义:环节动物的身体出现了分节现象。分节是指身体沿纵轴恩成许多相似的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个体节。体节的出现使动物身体的运动更加灵活,而且不同部位的体节会出现机能上的分工,对动物进化中形成头、胸、腹和有关节的附肢等是十分必要的。 次生体腔(真体腔)形成的意义:1)体腔外侧的中胚层与外胚层构成了体壁,体壁内侧的中胚层和内胚层构成了肠壁。这样环节动物的消化道壁不是由单层的肠上皮细胞构成,而是由肠上皮细胞和中胚层分化的肌肉层共同构成。
2)由于消化道壁有了肌肉,肠就可以自由蠕动,而且肠壁有了肌肉层的参与,为肠的进一步分化提供了条件;
3)发达的真体腔的形成对循环系统、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形成及功能也有很大影响。
2.环节动物在动物进化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主要的进步特征有那些?
环节动物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身体分节,有疣足和刚毛,运动敏捷;真体腔出现,器官系统趋向复杂,机能增强;神经组织进一步集中,脑和腹神经索形成,构成索式神经系统。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向着更高阶段发展。 3.各纲的主要特征及各纲的代表动物。
多毛纲(日本沙蚕、长吻沙蚕)、寡毛纲(陆蚓、水蚓)、蛭纲(水蛭) 4.名词解释:
同律分节:除前两节和最后一节(头、尾)外,其余各体节的形态和机能都基本相同。 后肾管:为两端开口的迂回盘曲管,一端开口前一节体腔的多细胞纤毛漏斗(肾口),另一端开口于该节的腹面外侧(排泄孔),具有排泄含氮废物,平衡体内渗透压的作用。
真体腔:环节动物的体腔是中胚层之间的腔,在体腔的周围有一层由中胚层所形成的体腔膜包围,这种体腔叫真体腔。
疣足:是由体壁向外突出的扁片状物,有加强游泳和爬行的效用 ★ 生殖环带:性成熟个体具有!
软体动物门
1.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答:软体动物身体两侧对称或不对称,具有三个胚层,出现了体壁中胚层与脏壁中胚层之间形成的体腔,又称真体腔。身体分为头、足、内脏团和外套膜4个部分,通常有外套膜分泌的石灰质为主要成分的贝壳。排泄系统是后肾型,出现了循环系统和呼吸器官。间接发育的软体动物具有担轮幼虫期。
2.比较瓣鳃纲、腹足纲、头足纲的结构特征
答:瓣鳃纲:身体左右扁平,两侧对称,有两个外套膜,两个贝壳,足呈斧状,有瓣状鳃,无齿舌,神经系统简单,感觉器官极不发达。
腹足纲:身体分为头、足和内脏团三部分,有眼、触手。贝壳通常螺旋形,心脏位于身体背侧,心室1个,足部发达,扁平,位于身体之腹面。
头足纲:身体两侧对称,头部和躯干部发达,眼发达,足位于头的前方,环形排列,神经系统高度发达,有软骨保护,多数种类有墨囊。心耳数相当于鳃的总数。 3.软体动物的外套膜有何作用? 1)水生贝类:呼吸、摄食、排泄和生殖 2)陆生种类:气体交换
3)头足类:运动器官,如乌贼 4)形成贝壳,保护功能。 4.名词解释:
卵胎生:胚胎发育的大部分过程已在母虫体内度过,以致在排卵的瞬间或排卵后不久,幼虫从卵壳内匍匐而出的生殖类型。
假胎生:受精卵在母体子宫内发育,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卵黄,同时子宫内膜与卵黄囊膜形成类似胎盘(假胎盘)的结构,母体与胚胎可发生物质上的交换,最后以幼体的形式产出体外,这种生殖方式称假胎生。
★ 软体动物种类很多,130,000多种,仅次于节肢动物,是动物界的第二大门。软体动物的结构进一步复杂,机能更趋于完善,具有一些与环节动物相同的特征:次生体腔、后肾管、个体发育经历担轮幼虫等,因此认为软体动物是由环节动物演化来的。 ★ 最早能够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 小结:
1.两侧对称或次生性不对称(腹足类)。
2.身体柔软,分为头、足和内脏团三部分。通常有外套膜包裹, 多有石灰质的贝壳保护。头或退化或发达,头足类还具软骨,腹足有各种形状。
3.真体腔不发达(只有围心腔、排泄腔和生殖腺腔),假体腔发达并充满血。 4.消化管完善, 常为V形或盘曲,有消化腺,口腔内多具齿舌(瓣鳃类例外)。
5.循环系统多为开管式(头足类例外)。心脏一般为二心耳一心室(腹足类一心耳),有动脉、静脉和血窦。
6.出现专门的呼吸器官鳃、外套膜或外套膜形成的“肺”以及其它部分体表。 7.排泄器官主要为1~2对后肾(不对称的只有1个肾)。
8.雌雄异体, 水生多体外受精, 陆生体内受精。有直接发育和间接发育(担轮幼虫、面盘幼虫、钩介幼虫)两种。
节肢动物门
1.节肢动物的体壁有何特点?简述外骨骼的结构、来源与功能。 上角质膜 角质膜 外角质膜 体 (表皮层) 内角质膜 壁 上皮:单层上皮,多角形
底膜:无定形,颗粒层
外骨骼分为上表皮、外表皮和内表皮。 来源:由上皮细胞分泌形成 功能:保护和防止水分散失
2.昆虫的的口器有哪几种类型?咀嚼式、刺吸式、舐吸式、虹吸式、嚼吸式。 3.虾共有多少对附肢?哪些为单肢型?哪些为双肢型? 19对(头胸部13对+腹部6对)
4.名词解释:
外骨骼:节肢动物包被身体的角质膜。保护内脏,防止体内水分蒸散,协助肌肉完成各种运动。
混合体腔:节肢动物的体腔,内含血液,由囊胚腔和体腔囊体腔(囊壁中胚层不形成体腔膜)混合而成。
异律分节:动物身体前后体节的形态结构和机能都不相同的分节现象,身体最前一节称为顶节,最末一节称为尾节。
不完全变态:幼虫和成虫生活习性不同,经三个虫期(卵、若虫、成虫)。
完全变态:完全变态:经过4个虫期,即卵、幼虫、蛹、成虫。幼虫和成虫形态显著不一致(蚂蚁、蝴蝶)生活史中有一个不取食不活动的蛹期。
渐变态:卵→若虫→成虫。若虫与成虫的形态、生活习性均相似,只是翅未长成,生殖器官未成熟。如蝗虫、蟋蟀等。
半变态:卵→稚虫→成虫。稚虫与成虫的形态、生活习性均不同。如蜻蜓。 ★ 体节既分化又组合,从而提高了动物对环境的趋避能力 ★ 节肢动物的蜕皮是由体内分泌的激素调控的。
★ 大部分昆虫为完全变态昆虫,其幼虫期与成虫期在生活环境及食性上有较大的差别,从而避免了同种或同类昆虫在空间与食物等上的需求矛盾。 ★ 昆虫为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 ★ 小结:
(1)体表具有发达坚厚的几丁质外骨骼——保护内部器官,防止体内水分丢失,供肌肉附着。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