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浅谈新课改下生物课堂的发展方向

浅谈新课改下生物课堂的发展方向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 22:39:17

浅谈新课改下生物课堂的发展方向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随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把知识、能力、创造性和社会适应性等溶为一体,对学生进行综合性教育以开发学生的潜力,发展他们的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创新能力; 独立性; 实践能力

在新课程全面实施的过程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由此可见,二十一世纪教育改革的主要目的是素质教育。作为中学生物教师,我们在生物教学中应把知识、能力、创造性和社会适应性等溶为一体,对学生进行综合性教育,以开发学生的潜力,发展他们的创造性,从而提高其整体素质。因此,笔者认为中学生物教学应着重朝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一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胜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

每个学生都有着创新的潜能,教师是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者和培养者。在教学中学中应设计一些富有发散性、趣味性、创造性的问题,让学生大胆地去想,引导学生去想象和探求。并且应创造有情有趣、严肃活泼的课堂环境,给学生充分的“自由”,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不同于教师、不同于前人的见解。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便是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敢于对前人的说法提出不同的观点,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不受传统思维和习惯思维模式的束缚,敢于想人之所未想,从而开拓广阔的思维空间,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提供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空间,激发其思维的活跃性,让他们勇于思维;还要巧于点拨,使他们学会思维,科学地思维,提高其思维的质量。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唯一主体学生的主体”性主要表现为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学习。

教师的情感决定着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因为教学活动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或输出,而是心灵之间的接触和情感交流,只有建立了互相了解、信任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学的主体作用。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热爱学生,把每一位学生当作平等自主的人,用激情去培养,用爱心去塑造。要尊重理解、宽容、信任、善待每一位学生,密切注意学生的情绪、反应和思维、鼓励和尊重学生发展意见。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教师和全体学生人格上完全平

等,情感上充分交流,和谐相处,协调互动的思维过程,把师生的思想距离缩到最小,为他们创造融洽的、积极向上的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生的主人,掌握学生的主动权,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三、开发学生的思维独立性

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要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积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刻苦钻研、勇于创新,要注意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充分发扬民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条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凡是学生能想、能说、能做的,就放手让他们去想、去说、去做,甚至可以让学生当一回小老师,给大家讲课。对于那些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看法的学生,首先要用“想法很好”、“你的见解很独到”、“有创意”等语言进行鼓励支持,其次要认真地客观分析,哪怕只有一点点正确的地方,也要加以肯定。对学生分析问题过程中所出现的偏差和错误,教师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应多给予思维上的启发和点拨,千万不要让学生感到有压力,而是要让学生感到只要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就会有收获,就会有提高,努力为学生创设愉快合作的学习环境和自主多彩的活动环境。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热情从事学习和思考,在学生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创造的欢乐,使教室成为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创造的空间。

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笔者认为:在生物科学研究中,一切课题都是从疑问开始终的。当人们面临要解决一个新问题或寻找新规律和数据时,他的起步任务是在动机和目的明确指导下,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后,对客观事物进行周密地观察,然后对观察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在分析的基础上,试做结论。为了证实初步结论的正确性,或者为解决产生的新疑问,还要设计并着于进行实验,而设计能力较高层次的能力,不仅要有熟练的实验能力,还要有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开阔视野与创新精神,才能进行良好的设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多引导学生接触实际,接触生活,不断丰富其感悟经验,就有可能使学生完成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且在做实验时应要求学生认真操作实验,写好观察笔记,记录实验结果,整理资料,进行归纳推理。从而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形成观察、归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设计实验、调查研究、放手实验的能力,逐步形成收集和分析数据、表达和交流的能力等。

五、利用信息技术有效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如果解决了动力不足或动力缺乏问题,那么学生的学习障碍就几乎解决了一半。信息技术与生物整合教学在解决这个难题上发挥了很大的优势,传统的生物教学是运用语言的描述,文字的说明和实验的演示来完成的,语言的描述具有不确定性、可信度低、变动性大的特点。文字的说明比较抽象乏味,实验的演示只能给学生具有微观动态过程的内容,学生不能身临其境的体会,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信息技术运用于生物教学将可以克服这些缺点,将实验的模拟过程形象地展现给学生,能提高学生对生物课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呼吸作用》一节,学生只要看模拟过程,

教师可以不讲学生就会明白。生物课使用信息技术大改有三个优点:一是学生课堂注意力明显提高;二是对教堂信息的反馈比较积极;三是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再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因此,生物课堂的发展方向利用信息技术是一个新的突破。

搜索更多关于: 浅谈新课改下生物课堂的发展方向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浅谈新课改下生物课堂的发展方向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随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把知识、能力、创造性和社会适应性等溶为一体,对学生进行综合性教育以开发学生的潜力,发展他们的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创新能力; 独立性; 实践能力 在新课程全面实施的过程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由此可见,二十一世纪教育改革的主要目的是素质教育。作为中学生物教师,我们在生物教学中应把知识、能力、创造性和社会适应性等溶为一体,对学生进行综合性教育,以开发学生的潜力,发展他们的创造性,从而提高其整体素质。因此,笔者认为中学生物教学应着重朝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