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版]选修六:专题五(1)《金碧辉煌的明清故宫》导学案(含答案)

[人民版]选修六:专题五(1)《金碧辉煌的明清故宫》导学案(含答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4 16:06:07

专题五 明清皇家宫殿、园林和陵寝

学习目标与思想方法

【课程标准】

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京明清故宫的布局结构和主要特点;认识北京故宫所体现出来的中国古代高超的宫殿建筑艺术和中国特色的古代宫殿建筑风格;识记颐和园的建筑过程,主要景区构成,功能分类。理解颐和园的兴废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理解 “前朝后寝”的景区布局体现了“国重于家”的理念德和园是“京剧的摇篮;识记明孝陵的建筑布局、特色、艺术成就 理解明清皇陵以至中国历代皇陵建筑所反映的封建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

2、过程与方法:识读、绘制简单的故宫布局图;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分析、对比史料解决问题;问题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故宫悠久的历史、杰出的建筑布局艺术,即故宫在世界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感受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的非凡成就及劳动人民为此付出的艰辛代价;体会我国古代工艺技术的辉煌成就和我国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领域的精湛技艺和创造才能,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代价。感受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精美和颐和园的恢宏气势,树立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古代建筑的保护意识。历史和文化都在不断地发展,中国的皇陵建筑制度随历史的发展,也在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专题探究】

本专题主要讲述了明清故宫、颐和园和皇家寝陵等,它们见证了中国专制王朝后期500年的盛衰,是中国古代森严的等级制度和皇权政治的集中体现。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体现了高潮的建筑技术和艺术,反映了15世纪至19世纪中国社会的一个侧面,是这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条件的综合产物。

中国古代的皇家建筑群主要以空间规模巨大和相互映衬配合为特征,北京明清故宫显示了皇权的无上权威;颐和园等皇家园林反映了明清社会崇尚自然山水风光的审美情趣;明清帝王寝陵则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丧葬制度的最高规格。 【学法点津】

1.学习本单元可运用相关的历史典故、图片、影像资料等素材,使学习更加生动形象,激发学习的兴趣。 2.可通过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了解政治因素对明清时期宫殿、园林建筑的影响。 3.可通过故宫和颐和园的平面图来了解其布局结构特点,认识其建筑美学的文化色彩。 4.学习中可进行思考和讨论:“在现代城市化进程里,我们应怎样传承优秀的民族建筑特色?” 5.学习中不能仅单纯地从建筑的角度讲解砖木瓦石建筑物而导致缺乏文化底蕴。

一 金碧辉煌的明清故宫

【思维激活】

明清故宫是世界上最庞大的皇家宫殿群。原名为“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后称为“故宫”,后更名为“故宫博物馆”。它位于北京市城区中心,从建成到封建帝制结束的近500年间,共有明清两代24位皇帝在此登基即位。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历史博物馆。它集中反映了中国的传统礼制思想与文化,其建筑的布局、形式、装饰等无不体现着中国的传统特色,成为东方建筑史上的典范,同时也是研究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历史与哲学思想的文化宝库和世界文化遗产中一座绝无仅有的丰碑。

明清故宫的基本布局、主要建筑特点是什么?主要宫殿有哪些?

自主学习与知识构建

【自主·预习·思考】

一、皇权的象征——紫禁城 1.建筑特点

(1)一座座宫殿沿南北中轴线排列并向两侧对称展开,前朝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紫禁城的中心建筑。 (2)体现了国家大一统的气势和皇权至高无上的威仪,堪称中国古代建筑中的艺术杰作。

(3)以红黄两色构成紫禁城主体色彩,紫禁城的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朝会和大典的地方,采用重檐庑殿式大屋顶结构。

(4)紫禁城宫殿的装饰仿佛是龙的世界,它是皇帝的代表邪象征,表现了古代工匠的浪漫主义创作构思和纯熟高超的技艺。

(5》紫禁城建筑的后半部称后宫,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这是皇帝办公及居住的地方,坤宁宫北面还有紫禁城的御花园。 2.评价:

(1)紫禁城的建筑布局严谨,寸砖片瓦都遵循等级礼制,处处凸显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 (2)如今紫禁城展现的是金碧辉煌的古代建筑精品,映射出中国悠久的古代文明的光辉。 二、故宫·故事 1.背景

(1)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曾建规模宏大的南京紫禁城。 (2)“靖难之役”后,朱棣做了皇帝,迁都北京。 2.营建

(1)明永乐五年开始营建北京紫禁城,主持工程的有蔡信、陆祥、杨青、蒯祥等人。

(2)采集和运输建造宫殿的材料工程浩大繁重。大量汉白玉石料主要产自河北曲阳一带,北京城南的琉璃厂和琉璃渠是烧造琉璃制品的地方,广大的工匠和劳役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劳动营造了紫禁城。 3.故事

(1)在建成后五百多年的历史中,紫禁城历经风雨沧桑。明末紫禁城毁于战火,清兵入关后,一切按明朝旧制重建紫禁城。

(2)清朝雍正帝居住在养心殿,由于对西北和西南用兵,故设立“军机处”,使皇权更加集中。 (3)养心殿东暖阁,是晚清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地方。她死后3年,清朝灭亡。 三、北京故宫博物院 1.背景

(1)辛亥革命后,末代皇帝溥仪退位,但仍住在紫禁城。 (2)1914年,国民政府在乾清门广场外设立了“古物陈列所”,陈列从沈阳和承德避暑山庄移来的文物。 (3)1924年,溥仪被冯玉祥的国民军赶出紫禁城,大量珍宝和历代收藏留在故宫。 2.成立

(1)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宣布成立,保存了大量珍宝、图书典籍和历史档案。

(2)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国家调拨、向社会征集和接受私人捐赠等方式,新入藏了大量文物。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物占全国文物的1/6,并设立了历代艺术馆、珍宝馆、钟表馆等,用以分类珍藏历代珍稀文物。 3.台北“故宫博物院”

(1)历史原因造成海峡两岸都有故宫博物院。

(2)1948年底,南京政权把原故宫博物院的大量文物转运台湾省,l965年在台北建成“故宫博物院”,又称中山博物院。

(3)两岸的故宫博物院共同展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光辉,必将有共同见证中华民族统一和复兴的那一天。

思考:北京故宫可分为哪两个部分?请简要说明各部分的功能、建筑特点及主要建筑。

答案:以乾清门前的广场为界,故宫可分为南部的外朝和北部的内廷两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前面是太和门,两侧是文化、武英两组宫殿,这里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召见群臣及发布重要命令的场所。内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称之为后三宫,它的后面是御花园,两侧分别是东、西六宫,内廷院落重重,房屋密集,是皇帝及其家眷的生活区。

由于房屋的使用功能不同,外朝与内廷的建筑风格也有显著区别,外朝建筑多疏朗雄伟,富有阳刚之美;内廷则严谨富丽,充满生活气息。

精要导学与方法策略

【要点·剖析·突破】 1.北京紫禁城的建筑思想

(1)注重群体的集合,并且这种群体的布局严格遵循中国古代的封建礼制秩序,体现等级制度。

(2)皇宫除了满足帝王生活、理政之外,更要通过皇宫整齐严肃的建筑布局表现出至高无上的皇权,以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

(3)通过皇宫强调帝王权威对人们的精神感染作用,这种政治上的需要往往比实际的使用更重要。所以紫禁城的建筑布局堪称突显皇权至上的典范。 2.北京紫禁城的建筑特征

(1)总体和谐中富于变化。整个建筑群规模庞大且井然有序,杂而不乱,这主要得益于在建筑手法上突出一条贯通南北的布置在这条中轴线上,它们代表着当时中国的最高权威,中轴线两侧对称分布着其他次要建筑,从而凸现出主次分明的封建等级秩序。

(2)装饰艺术丰富多彩。紫禁城不仅在整体上气魄宏大,在细微处也处理的很精致,把实用性和装饰性集于一体,形成丰富多彩、功能实用的建筑装饰特点。

(3)建筑色彩华丽鲜明对比强烈。碧蓝的天空下,金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屋檐下的青绿色装饰彩画绚丽多彩,红色的立柱及门窗组成的宫殿群坐落在白色的汉白玉台基上,台下则是深灰色的地面,更显得紫禁城宫殿金碧辉煌而又雍容华贵,色彩浓重而又端庄和谐。 【典题·引导·感悟】

题型一 明清故宫的建筑思想

【例题】紫禁城的宫殿装饰仿佛是龙的世界,主要原因是( ) A.皇帝被认为是“真龙天子” B.古代人们非常崇拜龙 C.龙能给人们带来吉祥 D.皇帝能够代表龙的意志

解析:这主要是和古代的封建迷信思想有关,古代人们认为龙是自然界的主宰,特别是行云布雨,也反映出降水对中国这样的农耕文明古国的重要,因此皇帝自认是真龙天子,以神权思想神化政权。故选A。 答案:A

题型二 北京故宫的建筑特征

【例题】下图是北京白石台基上的紫禁城宫殿,它最突出的特征是 ( )

A.强调与自然的和谐B.强调宏伟高大,气势磅礴

C.强调皇权至上的威仪和国家大一统的气势 D.强调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解析: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的时期,一切(包括建筑)都必须服从皇权至上这个主题,故选C;其余都是特征之一,但都必须服从C。

答案:C

【热点·链接·聚焦】

[背景资料] 北京娱乐信报报道说,故宫百年大修的第一个项目——武英殿修缮渐入高潮,昨天记者从故宫博物院了解到,武英殿殿顶已经全部摘除,等待重装,全部工程已经完工三分之一,将于明年年底结束。武英殿修缮自今年3月份开始,将于明年年底结束,这次修缮为明年故宫大修的大规模展开拉开了序幕。昨天记者在武英殿施工现场看到,现场施工的工作人员有70多人,武英殿四周已经被脚手架包围,大殿殿顶已经全部摘除,琉璃瓦和椽子整齐地摆放在武英殿后的院落中,工人们显得紧张忙碌。据报道,故宫明年的修缮将全部使用国内施工队伍。故宫整体大修计划用18年,总投资19.52亿元人民币,整个工程将在2020年故宫建成600年之际完工。

[考点链接]明清故宫

[思维训练]根据统计,现今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珍贵文物l00万件以上,占全国文物的l/6。其主要的来源是 ( C )

①接受私人捐赠或征集 ②北京故宫历代珍宝和收藏文物 ③从沈阳故宫和避暑山庄移来的文物 ④国家从台湾调拨的文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题思路]由于历史原因,l948年南京政府把大量的原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转运台湾。因此不可能从台湾调拨文物到北京故宫博物院。故选C。

答案:C

迁移应用与探究创新

【自练·自查·自评】

1.紫禁城的建筑主体的色彩以红黄两色为主,这主要是因为 ( A ) A.黄色为五色中的中央正色,红色代表热烈喜庆的气氛 B.黄色是五色中央的颜色,红色是自然界中五色之首 C.黄色和红色代表着吉祥如意 D.黄色和红色是皇帝专用色彩

2.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是明朝永乐五年开始修建的北京紫禁城,其建筑结构是 ( A )

A.木结构 B.砖石结构 C.土木结构 D.砖木结构 3.民间俗称“金銮宝殿”是指 (A )

A.太和殿 B.中和殿 C.保和殿 D.交泰殿

4.紫禁城建筑的后半部努后宫,其中中心建筑是 ( D ) A.太和殿、保和殿、中和殿 B.乾清宫、大明宫、坤宁宫 C.金銮殿、乾清官、太和殿 D.乾清官、交泰殿、坤宁宫 5.下列对故宫的描述正确的是(A)

①它是一座皇家宫殿,也是一座博物馆 ②它凝聚着近600年的宫廷变迁 ③它积淀了几千年的文化诉说和生命智慧,有着厚重的文化内涵 ④它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文明辉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

6.清朝晚期,同治皇帝和光绪皇帝只是象征性地坐在御座上,一切国家大事都由幕后的慈禧太后裁决,慈禧太后 “垂帘听政”的地方是 ( D )

A.军机处 B.坤宁官 C.乾清官 D.养心殿东暖阁 【实践·探究·创新】

1.在紫禁城的建设中,由于巨大的树木和石料往往位于大山深处,而造成民夫“人山一千,出山五百”,这说明了( A )

A.民夫的劳动强度很大,死亡率极高 B.民夫纷纷失业回家

C.民夫进山时需要的人多,出山时需要的人少 D.朝廷根据需要减少了民夫

解析:要了解古代封建社会的赋役制度。古代农民服劳役是必尽的义务,往往劳动强度大,工期长,饮食条件不足和政府监工的残暴压迫,造成大批民夫死亡,所以“入山一千,出山五百”在当时是一种极为正常的现象,而对不服劳役的逃跑者处罚极严,所以逃跑的现象很少。故选A。

2.清朝雍正皇帝即位后,居住在养心殿,他在养心殿寝宫的南墙外设立后来的“军机处”的直接目的是( A ) A.对西北、西南用兵 B.统一江南 C.镇压农民起义。 D.抗击沙俄侵略

解析:雍正时,西北准噶尔部叛乱,因此要用兵西北;同时由于在西南要“改土归流”不断有土司叛乱,也需调兵镇压;雍正时国家以统一,也没有爆发农民起义,故B、C错误;抗击沙俄侵略的是康熙帝,也应排除D。故选A。

3.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搬出紫禁城是在 ( B )

A.1912年 B.1924年 C.1925年 D.1949年

解析:1912年辛亥革命后,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退位,但仍住在紫禁城,l924年,溥仪被冯玉祥的国民军赶出紫禁城。故选B。

4.中国的故宫博物院共有3个,其中以北京的故宫博物院最大,另外两个分别在 ( C ) A.西安、洛阳 B.南京、开封 C.台北、沈阳 D.杭州、咸阳

解析:在沈阳有清朝入关前的皇宫,后来改为沈阳博物院;l965年在台北建成“故宫博物院”,文物主要是1948年国民政府把原故宫博物院的部分文物转运到台湾的。故选C。

5.如果从石料产地把巨大的整体石料运到河边,或从河边把巨大的石料运到施工现场,最好的运输方式应为( D )

A.用人抬 B.用马车拉 C.先打碎,再组装 D.等到冬季先泼水结冰,再马拉人拽 解析:巨大的石料、木料,古代一般集中存放,等到冬季先泼水结冰,形成一条“冰路”,然后在石料、木料上栓上绳子,用马拉人拽在“冰路”的两侧行走。故选D。 6.燕王朱棣做了皇帝以后,改年号为“永乐”,并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其主要目的包括 ( B )

①北京是自己的老巢,实力雄厚②加强对北方的防御③南京是建文帝的首都,反对自己的势力很大 ④南京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专题五 明清皇家宫殿、园林和陵寝 学习目标与思想方法 【课程标准】 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京明清故宫的布局结构和主要特点;认识北京故宫所体现出来的中国古代高超的宫殿建筑艺术和中国特色的古代宫殿建筑风格;识记颐和园的建筑过程,主要景区构成,功能分类。理解颐和园的兴废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理解 “前朝后寝”的景区布局体现了“国重于家”的理念德和园是“京剧的摇篮;识记明孝陵的建筑布局、特色、艺术成就 理解明清皇陵以至中国历代皇陵建筑所反映的封建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 2、过程与方法:识读、绘制简单的故宫布局图;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分析、对比史料解决问题;问题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故宫悠久的历史、杰出的建筑布局艺术,即故宫在世界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感受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的非凡成就及劳动人民为此付出的艰辛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