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5 23:21:18

孔子对音乐美的评价标准是尽善尽美,以“美”理解为形式,“善”理解为内容,则可见他注意到形式与内容的结合。“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都强调音乐所具有的社会动能。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音乐上提倡“王与民同乐”,认为这样才能达到“王天下”的目的。孟子还高度评价音乐的作用,认为“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

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他的音乐思想集中于《乐论》篇中,《乐论》论述了音乐与政治的密切关系,指出音乐可以感化人心。

墨子,对于音乐持否定态度。他反对音乐的理论主要在《墨子·非乐》篇中有系统的阐述。音乐解决不了百姓的“三患”,即“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反而极大地加重人民的痛苦和灾难。如果提倡音乐,就会“废大人之听治,贱人之从事”,墨子代表了当时小生产者和劳动者利益,认为音乐是统治阶级奢侈生活的表现,所以对儒家的“倡乐”提出种种批评,指责儒家“弦歌鼓瑟,习为声乐,此足以丧天下”,认为音乐不仅劳民伤财,搞多了还要亡国。以小生产者狭隘的功利观点来看待音乐,将精神和物质对立起来,完全否定音乐的作用,其结论显然是不正确的。

老子,是春秋时期的哲学家。他的著作为五千字的《道德经》,又称《老子》。他提出了“道法自然”、“无为”的主张。在音乐思想上也和儒家对立,否定人为的音乐,走向虚无主义的极端,认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他的音乐观乃是“大音

希声”。“大音希声”是说最美的音乐是无声之乐,它也是音乐的最高境界。这种强调精神修养的音乐思想,虽然包含了一定的朴素的辩证法因素,却有着较浓厚的神秘色彩。

庄子,他否定人为造作的音乐。他第一次将音响世界分为“天籁”、“地籁”、“人籁”,只有“天籁”才无所依持,完全是自发的,是一种自然、神化的音乐。

21、《乐记》及其中的重要音乐文献。

答:《乐记》原本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音乐理论著作,内容包括音乐思想、音乐创作、器乐演奏、乐器制作、乐律研究、音乐人物、音乐言论等音乐领域极其广泛的问题。旧传有二十三篇,现存其前十一篇,其中八篇总结了先秦时期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因此,目前将《乐记》界定为“我国最早一部音乐美学的专门性著作”。 《乐记》所论述的音乐美学思想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音乐的本质和特征,音乐与政治的关系,音乐与现实生活的关系,音乐的审美作用,音乐的教育作用,音乐的社会功能,甚至对音乐的创作过程,也做了简短而生动的描述。

《乐记》对于音乐本质的解释,具有相当的深度。认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在音乐与政治的关系上,《乐记》强调音乐反映了国家的政治状况与社会风气,因而人们通过音乐又能认识国家的政治好坏,“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乘;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音乐的社会功能,《乐记》认为音乐是治理国家不可缺少的手段,所谓“先王立乐之方”。利用音乐的美感作用,端正社会风气,使整个社会达到和谐一致,这就是先王制定音乐的目的。

《乐记》还非常强调音乐的伦理教育作用,指出音乐必须接受政治、伦理道德的制约。

《乐记》对音乐美感的认识也有一定的深度。“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认为音乐应该使人产生愉悦的感受,是人类生活所不可缺少的。

《乐记》成书于西汉,但其思想资料来源于先秦诸子言乐事者。 22、乐府。

答:乐府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音乐机构,创建于秦朝,可能汉武帝时进行了扩建或改建。汉代正式设立主管俗乐的乐府机构,据记载是在汉武帝元鼎五年,这正是西汉王朝国力最为强盛的时期。乐府的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歌谣。赵、代、秦、楚,不仅仅指山西、河北、陕西、湖北一带,而是泛指东南西北、四面八方的意思,可见乐府采集民歌规模之大和范围之广。《战城南》、《上邪》、《有所思》、《江南》、《陌上桑》等。

汉代乐府的设立促使民间音乐蓬勃发展,汉哀帝在绥和二年六月一即位,便迫不及待地撤销了乐府机构。下诏曰:“郑声淫而乱乐,圣王所放,其罢乐府。”在乐府全部829个工作人员中,担任民间音乐工作的441人全被罢免,在未被罢免的388人中,除夜诵员5人外,几乎全为从事于郊祀燕飨诸贵族典礼之人员。

李延年是汉武帝时代的乐府领导人,他唱歌非常出色。史称“延年善歌”。李延年是我国两千年前的阉人歌唱家,他还擅长于作曲。《晋书·乐志》载:“李延年因胡曲更造新声二十八解,乘舆以为武乐。”李延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明确记载善于运用外来音乐进行加工创作的人。

23、鼓吹与横吹。

答:鼓吹曲与横吹曲都是乐府歌曲的一种。鼓吹曲是一种以击乐器和吹乐器演奏为主的音乐形式,以鼓、排箫和笳为主奏乐器,中间则有歌唱。鼓吹乐起源于我国北方边境地区,用于军乐,以“短箫铙歌”为特征。如:黄门鼓吹。

横吹曲:“横吹曲,其始亦谓之鼓吹。”与鼓吹的区别“横吹曲分为二部,有箫笳者为鼓吹,用之朝会、道路,亦以给赐。有鼓角者为横吹,用于军中,马上所奏者是也”。它的特点是以鼓和角为主奏乐器,用于军中。 24、相和歌。

答:相和歌是汉代汉族各种民间歌曲的总称。它包括清唱的“徒歌”;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但名副其实的相和歌是以乐器与歌唱相和的形式。在弹弦乐器和吹管乐器的交替伴奏下由歌者击节而唱,乃是唱奏并重的一种艺术歌曲。相和歌常用的乐器有节、笙、笛、琴、瑟、琵琶等。

相和歌的最高发展形式为多段体的大型歌舞,叫相和大曲,是一种歌、舞、乐并用,有一定复杂结构形式的作品,结构包括“艳”、“曲”、

搜索更多关于: 中国古代音乐史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孔子对音乐美的评价标准是尽善尽美,以“美”理解为形式,“善”理解为内容,则可见他注意到形式与内容的结合。“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都强调音乐所具有的社会动能。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音乐上提倡“王与民同乐”,认为这样才能达到“王天下”的目的。孟子还高度评价音乐的作用,认为“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 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他的音乐思想集中于《乐论》篇中,《乐论》论述了音乐与政治的密切关系,指出音乐可以感化人心。 墨子,对于音乐持否定态度。他反对音乐的理论主要在《墨子·非乐》篇中有系统的阐述。音乐解决不了百姓的“三患”,即“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反而极大地加重人民的痛苦和灾难。如果提倡音乐,就会“废大人之听治,贱人之从事”,墨子代表了当时小生产者和劳动者利益,认为音乐是统治阶级奢侈生活的表现,所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