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会计学》大纲及实验指导书
(二)会计的监督职能
二、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第三节 会计对象
一、会计对象的涵义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的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会计的一般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具体对象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二、资金循环和周转
第四节 会计方法
一、会计方法及会计方法体系
会计方法是反映和控制会计对象,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
会计方法体系是由各种彼此独立有相互联系的会计方法所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会计方法体系由会计预测决策方法、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控制方法、会计检查方法、会计分析方法构成。
本节重点论述会计核算方法,其他方法将在其他学科中介绍。
二、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是对会计对象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记录、计算、反映和日常监督所应用的方法。主要包括: (一)设置账户 (二)复式记账 (三)填制和审核凭证 (四)登记账簿 (五)成本计算 (六)财产清查 (七)编制财务报表
以上七种会计核算方法相互联系、密切配合,构成一个完整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
5
第五节 会计职业
一、企业会计 (一)财务会计 (二)管理会计 (三)成本会计 二、非营利组织会计 三、注册会计师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会计?会计是怎样产生、发展的?
2、有哪些主要会计信息使用者?各使用者关注会计信息的意义何在? 3、什么是会计的对象?试述制造业资金运动的基本内容。 4、什么是会计的职能?会计的基本职能有哪些? 5、如何认识会计目标?
6、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教学目的]
本章阐述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的基本内容。目的在于学习者了解企业资金的循环与周转。了解并掌握会计要素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初步认识会计等式。了解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为下面学习复式记账法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 会计要素 (二)会计等式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结合会计实务进行理论讲授,使用多媒体课件。
第一节 会计要素
一、会计要素的涵义
会计要素指会计对象的基本内容,即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企业的会计要素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项。其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静态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利润是动态会计要素。
6
二、会计要素的内容
(一)资产
资产是企业在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二)负债
负债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三)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利益。所有者权益按其来源,分为投资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四)收入
收入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有三种来源:一是销售商品,取得现金或者形成应收账款;二是提供劳务;三是让渡资产使用权。 (五)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入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按照费用与收入的关系,费用分为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 (六)利润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扣除各种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第二节 会计等式
一、会计等式的含义
(一)基本会计等式 (二)扩展会计等式
二、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会计要素?各个会计要素的含义是什么? 2、如何理解基本会计等式?
3、为什么经济业务的发生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
7
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
[教学目的]
本章阐述会计核算基础的基本内容。学习本章,要求了解会计法的特点以及会计准则体系的基本组成内容。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含义。初步认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了解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及其要求。掌握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的定义及区别、运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会计核算基本前提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三)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结合会计实务进行理论讲授,使用多媒体课件。
第一节 会计法与会计准则
一、会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于1985年首次颁布实施。1993年12月通过第一次修订。1999年10月通过第二次修订并颁布,规定于2000年7月1日开始实施。
会计法的特点:(1)强调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2)突出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责任;(3)关注公司、企业的会计核算;(5)要求各单位强化会计监督;(6)强化对会计人员的要求。
二、会计准则
中国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
财政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于1992年11月制定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从1997年7月1日开始执行。1997年起陆续制定颁布了包括《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现金流量表》等16个具体会计准则。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组成,自2007年1月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
第二节 会计核算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基本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