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业水平过关
答案:D
21.(2017·广州学考模拟)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随着秦汉大一统的实现,以□□□□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此处省略的是( )
A.察访推荐 C.皇权独尊
B.血缘关系 D.相权调整
解析:据题干材料“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和“秦汉大一统的实现”可知当时的政治制度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因此其核心为皇权独尊,故C项正确。
答案:C
22.(2017·珠海学考模拟)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 )
A.分散丞相权力,加强了皇权
B.中央机构有明确分工与制约,减少决策失误 C.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D.有利于选拔人才
解析: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官制,其解决的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故C、D两项错误;A项是其意义之一,但不是积极意义,排除A项,故选B项。
答案:B
23.(2017·汕头学考模拟)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 D.中央对地方政府控制日益严密
解析:丞相人数由一人到多人,体现了丞相权力的分散和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但C是现象,A是实质。B、D错误。
答案:A
24.某选官制度“以试艺优劣为决定及第与否的主要标准,以进士科为主要科目”,考试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这一制度形成于( )
A.汉朝 C.宋朝
B.隋朝 D.明朝
解析:隋朝时,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故B项正确。
答案:B
25.(2009年6月·广东学考)“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
5
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此令出自( )
A.汉武帝 C.明太祖
B.宋太祖 D.清雍正帝
解析:由题目中“不许立丞相”,可以联想到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事。
答案:C 三、双项选择题
26.(2017·深圳学考模拟)下列属于西周时期受封诸侯义务的是( ) A.镇守疆土,以藩屏周 B.独立王国,权同周王 C.朝觐述职,效忠朝廷 D.互相征战,开拓疆土
解析:B项诸侯应是臣服于周王;D项诸侯不能互相征战,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 答案:AC
27.(2017·珠海学考模拟)秦始皇确立的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 A.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 B.大大强化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力量 C.对华夏文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D.阻碍了当时封建经济的发展
解析: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秦的暴政,因此A项错误;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封建经济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因此D项错误。
答案:BC
28.(2017·湛江学考模拟)下列三省六部制作用的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分散了相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B.调整了地方与中央的关系 C.提高了行政效率,完善了中央机构 D.进一步分散了皇帝的权力
解析:三省六部是中央行政机构,不是为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关系而设立的,是进一步强化皇权而设立的机构。故选A、C两项。
答案:AC
29.(2017·汕头学考模拟)在我国古代选官制度中,不能体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的是( )
A.察举制 C.科举制
B.九品中正制 D.郡国并行制
解析:A项是以孝廉作为做官的依据;B项是依靠门第;C项是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的制度,体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D项是地方行政制度,不是选官制度。
6
答案:AB
30.(2016年6月·广东学考)下列表述中,可以概括秦朝至清朝2 000多年历史发展特征的有( )
A.科举始终是主要选官方式 B.小农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 C.专制主义不断加强
D.统治者大力推动儒道佛三教合流
解析:A项科举制度是从隋唐时期开始实行的,D项唐宋时期,统治者大力推动儒道佛三教合流,故A、D两项与题干的时间秦朝至清朝不相符。秦朝至清朝专制主义不断加强,小农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
答案:BC
7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