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整理终版
的基因活动而形成的可见的球体结构。 78. nucleolus (核仁) 是细胞核中一个匀质的球体,由纤维区、颗粒区、核仁染色质、基质等四部分所组成。核仁是真核细胞间期核中最明显的结构。核仁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核糖体RNA的合成。
79. microsatellite DNA(微卫星)DNA比小卫星DNA具有更短重复单元的卫星DNA,被称为微卫星DNA,每单元长度在1~6bp之间·根据重复单元的构成与分布,微卫星DNA序列被分为3种类型:单一型(pure),复合型(compound)和间断型(interrupted)
80.nanobiology(纳米生物学)不同于宏观生物学,纳米生物学是从微观的角度来观察生命现象、并以对分子的操纵和改性为目标的。
81.cell line(细胞系)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有的细胞发生了遗传突变,而且带有癌细胞特点,失去接触抑制,有可能无限制地传下去的传代细胞。
82.cell strain(细胞株)细胞株:在体外一般可以顺利地传40—50代,并且仍能保持原来二倍体数量及接触抑制行为的传代细胞。
83.cell fusion(细胞融合)也称细胞杂交技术(cell hybridization),两个或多个细胞融合成一个双核细胞或多核细胞的现象。一般通过灭活的病毒或化学物质介导,也可通过电刺激融合。
84.micromanipulation technique(显微操作技术)是指在高倍复式显微镜下,利用显微操作器(micromanipulator)进行细胞或早期胚胎操作的一种方法。显微操作器是用以控制显微注射针在显微镜视野内移动的机械装置。显微操作技术包括细胞核移植、显微注射、嵌合体技术、胚胎移植以及显微切割等。
85.monoclonal antibody(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细胞将合成针对一种抗原决定簇的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86. nuclear lamina (核纤层) 位于细胞核内核膜下与染色质之间的、由中间纤维相互交织而形成的一层高电子密度的蛋白质网络片层结构。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对核被膜的破裂和重建起调节作用。
87.cell proliferation(细胞增殖) 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的过程。是生物繁殖基础,也是维持细胞数量平衡和机体正常功能所必需。
88. G0 cell quiescent cell (静止期细胞) 又称Go期细胞,指暂时离开细胞周期,停止细胞分裂,去执行一定的生物学功能的细胞。
89. terminal differentiation cells (终末分化细胞) 指那些分化程度高,一旦生成后,则终生不再分裂的细胞。
90.embryonic stem cell,ES (胚胎干细胞) 是一种经人工操作能够发育成一个新个体的全能性二倍体细胞。它是从早期胚胎内细胞团(1nner cell mass,ICM)或原始胚胎生殖细胞(embryonic germ cell,EG 细胞)经体外分化抑制培养分离克隆的。二者的形态、标志、体内分化潜能及种系传递功能都相似。胚胎干细胞的发育等级较高,属全能干细胞。
91. cancer cell癌细胞是一种变异的细胞,是产生癌症的病源,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不同,有无限生长、转化和转移三大特点,能够无限增殖并破坏正常的细胞组织。也因此难以消灭。 92、cell cycle checkpoint细胞周期检验点
真核细胞分裂周期中决定细胞能否进入下一个时期的监控点,是细胞分裂周期中存在的一种反馈调节机制。细胞要分裂,必须正确复制DNA和达到一定的体积,在获得足够物质支持分裂以前,细胞不可能进行分裂。细胞周期的运行,是在一系列称为检验点(checkpoint)的严格检控下进行的,当DNA发生损伤,复制不完全或纺锤体形成不正常,周期将被阻断。 93、bivalent(二价体)在减数分裂中的第一次成熟分裂前期的偶线期中每一对同源染色体互
相配对称联会(synapsis),联会的结果是每对同源染色体形成一个二价体,此时,每条染色体由两条姊妹染色单体组成。有n对染色体的细胞中将形成n个二价体。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复制后的两条姊妹染色单体通过着丝粒连接在一起,也被看作是一种二价体
94、tetrad(四分体)是指2倍体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偶线期)两条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的复合体,由于有4条染色单体因而叫四分体。 95、apoptotic body(凋亡小体)编程性死亡细胞的核DNA在核小体连接处断裂成核小体片段,并向核膜下或中央异染色质区聚集形成浓缩的染色质块。随着染色质不断聚集,核纤层断裂消失,核膜在核孔处断裂,形成核碎片。同时在编程性死亡过程中,由于不断脱水,细胞质不断浓缩,细胞体积减小。调亡细胞经核碎裂形成的染色质块(核碎片),然后整个细胞通过发芽(by budding)、起泡(byzelosls)等方式形成一个球形的突起,并在其根部绞窄而脱落形成一些大小不等,内含胞质、细胞器及核碎片的小体称为凋亡小体。
96、fluorescent dye(荧光染料)泛指吸收某一波长的光波后能发射出另一波长大于吸收光的光波的物质。它们大多是含有苯环或杂环并带有共轭双键的化合物。
97、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 绿色荧光蛋白这种蛋白质最早是由下村修等人在
1962年在一种学名Aequorea victoria的水母中发现。其基因所产生的蛋白质,在蓝色波长范围的光线激发下,会发出绿色萤光。这个发光的过程中还需要冷光蛋白质Aequorin的帮助,且这个冷光蛋白质与钙离子(Ca2+)可产生交互作用。
98、fusion protein fusion protein(膜融合蛋白) 在膜泡运输过程中,克服质膜融合的能量障碍,从而介导转运泡与特定的靶膜融合的一类蛋白,如NSF 蛋白和SNARPs蛋白等。 99、laser confocal scanning microscope (LCSM)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
利用激光点作为荧光的激发光并通过扫描装置对标本进行连续扫描,并通过空间共轭光阑(针孔)阻挡离焦平面光线而成像的一种显微镜。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细胞生物学分析仪器。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既可以用于观察细胞形态,也可以用于细胞内生化成分的定量分析、光密度统计以及细胞形态的测量。
100、Southern blot印迹杂交是进行基因组DNA特定序列定位的通用方法。一般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的DNA片段,将胶上的DNA变性并在原位将单链DNA片段转移至尼龙膜或其他固相支持物上,经干烤或者紫外线照射固定,再与相对应结构的标记探针进行杂交,用放射自显影或酶反应显色,从而检测特定DNA分子的含量。 101、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是根据已知微生物不同分类级别上种群特异的DNA序列,以利用荧光标记的特异寡聚核苷酸片段作为探针,与环境基因组中DNA分子杂交,检测该特异微生物种群的存在与丰度。
102、northern blot Northern blot (诺瑟杂交)是一种通过检测RNA的表达水平来检测基因表达的方法,通过northern blot的方法可以检测到细胞在生长发育特定阶段或者胁迫或病理环境下特定基因表达情况。Northern blot 首先通过电泳的方法将不同的RNA分子依据其分子量大小加以区分,然后通过与特定基因互补配对的探针杂交来检测目的片段
103、western blot蛋白质印迹法即Western Blot。是根据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检测复杂样品中的某种蛋白的方法。该法是在凝胶电泳和固相免疫测定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免疫生化技术。
104、RNA interference (RNAi) RNA干扰是指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由双链RNA
(double-stranded RNA,dsRNA)诱发的、同源mRNA高效特异性降解的现象。由于使用RNAi技术可以特异性剔除或关闭特定基因的表达,所以该技术已被广泛用于探索基因功能和传染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领域。
105、siRNA Small interfering RNA (siRNA):是一种小RNA分子(~21-25核苷酸),由Dicer
(RNAase Ⅲ家族中对双链RNA具有特异性的酶)加工而成。SiRNA是siRISC的主要成员,激发与之互补的目标mRNA的沉默。 106、flow cytometer flow cytometer(流式细胞仪)主要应用:用于定量测定细胞中的DNA、RNA或某一特异蛋白的含量;测定细胞群体中不同时相细胞的数量;从细胞群体中分离某些特异染色的细胞;分离DNA含量不同的中期染色体。
107、autoradiography(放射自显影技术) 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电离辐射对乳胶(含AgBr或AgCl)的感光作用,对细胞内生物大分子进行定性、定位与半定量研究的一种细胞化学技术。放射自显影技术用于研究标记化合物在机体、组织和细胞中的分布、定位、排出以及合成、更新、作用机理、作用部位等等。
108、DNA polymorphism DNA多态性
109、lampbrush chromosome (灯刷染色体) 是卵母细胞进行第一次减数分裂时, 停留在双线期的染色体。它是一个二价体, 含4条染色单体, 由轴和侧丝组成, 形似灯刷。染色体轴由染色粒(chromomere, 是指染色质凝集而成的颗粒)轴丝构成, 每条染色体轴长400μm, 从染色粒向两侧伸出两个相类似的侧环,伸出的环是成对对称的, 一个平均大小的环约含100kb DNA。 110、polytene chromosome (多线染色体) 核内DNA多次复制产生的子染色体平行排列, 且体细胞内同源染色体配对, 紧密结合在一起, 从而阻止了染色体纤维进一步聚缩, 形成体积很大的由多条染色体组成的结构叫多线染色体。多线化的细胞处于永久间期, 体积也相应增大, 它存在于双翅目昆虫的幼虫组织内, 如唾液腺、气管等。 多线染色体来源于核内有丝分裂(endomitosis)。 111、flow cytometer(流式细胞仪)主要应用:用于定量测定细胞中的DNA、RNA或某一特异蛋白的含量;测定细胞群体中不同时相细胞的数量;从细胞群体中分离某些特异染色的细胞;分离DNA含量不同的中期染色体。 112、in vitro 113、in vivo
114、karyotype (核型) 是指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中期的表型, 是染色体数目、大小、形态特征的总和。在对染色体进行测量计算的基础上, 进行分组、排队、配对, 并进行形态分析的过程叫核型分析。 115、centromere (着丝粒) 染色体中连接两个染色单体, 并将染色单体分为两臂: 短臂(p)和长臂(q)的部位。由于此部位的染色质较细、内缢, 又叫主缢痕(primary constriction)。此处DNA具高度重复, 为碱性染料所深染。着丝粒有两个基本的功能∶在有丝分裂前将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结合在一起,第二个功能为动粒装配提供结合位点。着丝粒含有结构性异染色质, 人的染色体着丝粒含有大约170碱基对的重复DNA(称为α卫星DNA), 随机重复的次数达2,000到30,000次。 116、cemtrosome
117、osmosis渗透作用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隔以半透膜(允许溶剂分子通过,不允许溶质分子通过的膜),水分子或其它溶剂分子从低浓度的溶液通过半透膜进入高浓度溶液中的现象。或水分子从水势高的一方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一方移动的现象。
++++
118、Na+-K+ pump Na-K泵是一种典型的主动运输方式,由ATP直接提供能量。Na-K泵存在于细胞膜上,是由α和β二个亚基组成的跨膜多次的整合膜蛋白,具有ATP酶活性。 119、calmodulin (钙调蛋白) 是真核生物细胞中的胞质溶胶蛋白,由148个氨基酸组成单条多肽,相对分子质量为16.7kDa。钙调蛋白的外形似哑铃,有两个球形的末端,中间被一个长而富有弹性的螺旋结构相连,每个末端有两个Ca2+ 结构域,每个结构域可以结合一个Ca2+ , 这样,一个钙调蛋白可以结合4个Ca2+ ,钙调蛋白与Ca2+ 结合后的构型相当稳定。在非刺激的细胞中钙调蛋白与Ca2+ 结合的亲和力很低;然而,如果由于刺激使细胞中Ca2+ 浓度升高时, Ca2+ 同钙调蛋白结合形成钙-钙调蛋白复合物(calcium-calmodulin complex),
就会引起钙调蛋白构型的变化,增强了钙调蛋白与许多效应物结合的亲和力。 120、endomembrane system(内膜系统):是指细胞质内在形态结构、功能和发生上具有相互联系的膜相结构的总称,包括核膜、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等,因为它们的膜是相互流动的, 处于动态平衡, 在功能上也是相互协同的。广义上的内膜系统概念也包括线粒体、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细胞核等细胞内所有膜结合的细胞器。 121、endocrine内分泌 122、chemical synapse化学突触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叫做突触。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在功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也是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一小支的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这些突触小体可以与多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形成突触。从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这种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
123、molecular switch分子开关 molecular switches,通过激活机制或失活机制精确控制细胞内一系列信号传递的级联反应的蛋白质。细胞内信号传递作为分子开关的蛋白质可分两类:一类开关蛋白(switch protein)的活性由蛋白激酶使之磷酸化而开启,由蛋白磷酸酯酶使之去磷酸化而关闭,许多由可逆磷酸化控制的开关蛋白是蛋白激酶本身,在细胞内构成信号传递的磷酸化级联反应;另一类主要开关蛋白由GTP结合蛋白组成,结合GTP而活化,结合GDP而失活
124、amphipathic molecules两性分子 125、alpha-helice α螺旋是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它和β折叠一起被称为“规则二级结构”,因为他们都具有重复的Φ和Ψ值 126、Cell Synchronization 同步化 培养物中的所有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的相同阶段,称为细胞的同步化。 细胞同步化分自然同步化和人工同步化。
127、synaptonemal complex,SC(联会复合体)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形成的一种梯状结构,在电镜下可见其由三个平行的部分组成:两侧为侧生成分,电子密度较高,由约宽10nm的纤维组成,成分主要为DNA,同时还包括RNA和组蛋白;两侧生成分之间,为电子密度较低中间区,由横向排列的蛋白质纤维组成,主要成分为非组蛋白,在中间区的中间有一电子密集的梯状结构,仍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称为中央组分。 128、chromatin remodeling 染色质重塑
染色质重塑是DNA 复制、转录、修复、重组在染色质水平发生, 这些过程中, 染色质重塑可导致核小体位置和结构的变化,在核小体重塑过程中, 重塑因子复合物的作用非常重要,染色质重组过程中, 核小体滑动可能是一种重要机制, 它不改变核小体结构。
129、DNA methylation(DNA甲基化) 是在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下,DNA的CG两个核苷酸的胞嘧啶被选择性地添加甲基,形成5’甲基胞嘧啶,这常见于基因的5'-CG-3'序列。大多数脊椎动物基因组DNA都有少量的甲基化胞嘧啶,主要集中在基因5'端的非编码区,并成簇存在。甲基化位点可随DNA的复制而遗传,因为DNA复制后,甲基化酶可将新合成的未甲基化的位点进行甲基化。DNA的甲基化可引起基因的失活。
130、collagen (胶原) 是细胞外最重要的水不溶性纤维蛋白, 是构成细胞外基质的骨架。胶原在细胞外基质中形成半晶体的纤维,给细胞提供抗张力和弹性,并在细胞的迁移和发育中起作用。胶原在各种动物中都有存在。脊椎动物中腱、软骨和骨中的胶原非常丰富,几乎占了蛋白总重的一半。
131、glycophorin (血型糖蛋白) 血型糖蛋白又称涎糖蛋白(sialo glycoprotein),因它富含唾液酸。血型糖蛋白是第一个被测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有几种类型,包括A、B、C、D。血型糖蛋白B、C、D在红细胞膜中浓度较低。血型糖蛋白A是一种单次跨膜糖蛋白, 由131个氨基酸组成, 其亲水的氨基端露在膜的外侧, 结合16个低聚糖侧链。血型糖蛋白的
基本功能可能是在它的唾液酸中含有大量负电荷,防止了红细胞在循环过程中经过狭小血管时相互聚集沉积在血管中。 132、proteoglycan蛋白聚糖
蛋白聚糖是氨基聚糖(除透明质酸外)与核心蛋白质(coreprotein)的共价结合物。一般多糖含量多于蛋白蛋白聚糖的示意图质。它是结缔组织主要成分之一,由结缔组织特化细胞或纤维细胞和软骨细胞产生。 133、Glycocalyx, cell coat cell coat (细胞被) 又称为糖萼(glycocalyx) 或多糖包被由碳水化合物形成的覆盖在细胞质膜表面的保护层,称为细胞被, 由于这层结构的主要成份是糖。糖被通常含有由细胞分泌出来的细胞外基质,厚约5nm,其中的糖类是与质膜的蛋白质分子、脂类分子共价结合形成糖蛋白和糖脂分子。 134、desmosomes (桥粒) 在斑块连接中,如果细胞是通过中间纤维锚定到细胞骨架上,这种粘着连接方式就称为桥粒。桥粒连接也分为两种情况:如果涉及的是相邻两细胞间的连接,则称为桥粒 (实际上是完全桥粒);如果是细胞同细胞外基质相连,则称为半桥粒(hemidesmosomes)。 135、extracellular matrix,ECM (细胞外基质) 细胞外基质是由动物细胞合成并分泌到胞外、分布在细胞表面或细胞之间的大分子, 主要是一些多糖和蛋白, 或蛋白聚糖。细胞外基质对于一些动物组织的细胞具有重要作用。 136、metastasis转移
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他处而继续生长。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