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DD2004-02 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总则(试行)(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 - 图文
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总则(试行)(DD 2004—02)
附录C 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报告要求
C1 报告书章节及内容要求
37
第一章 绪言
位置、交通;自然地理与经济、社会发展概况;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概况;目的任务;以往调查工作程度;本次调查工作部署、方法、完成的工作量及质量评述。
第二章 地质环境条件
地形地貌;气象与水文特征;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区域地壳稳定性;岩土体类型划分与基本特征;含水层组划分与基本特征;植被类型及分布特征;主要地质资源;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类型及特征。
第三章 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现状 按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种类分节论述。内容包括: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的严重程度评价与趋势分析、重大地质灾害稳定性、危险性评价与趋势分析。
第四章 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
按各类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论述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或预期值)、人员伤亡(或威胁人数)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灾情和危害程度等级划分,并预测其发展趋势;探讨成灾的自然与人为原因;评价已有防治措施的效果及存在问题。
第五章 地质环境评价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专题性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或容量评价。说明评价内容、评价原则与方法;评价结果和综合评述。
第六章 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建议
结合工作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提出保护与防治原则与要求;重点保护与防治的地区、重点保护与防治的城镇、工程、交通干线及重要的居民点;需进一步调查评价的地段;重要的区域性保护与防治对策建议。
第七章 结论
本次调查工作的主要成果;工作质量综述;环境效益与防灾减灾效益评述;合理利用与保护地质环境与防治地质灾害的建议;本次调查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下一步工作建议等。 C2 附图
(1)区域环境地质工作实际材料图;(2)区域环境地质图;(3)区域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图;(4)其它图件。 C3 附件
(1)遥感解释、物探、测试、监测等专项工作报告;(2)专项科研成果报告;(3)照片集、录像带;(4)其它。 C4 原始成果资料
(1)野外调查记录表、记录本、卡片;(2)野外测绘手图;(3)各类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统计表;(4)各类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数据录入表;(5)钻孔岩心记录卡片与柱状图;(6)山地工程素描图、展示图;(7)采样测试记录卡片和分析试验成果表;(8)野外原始资料质量检查记录表或总结。
38
地质调查标准汇编 水文、工程、环境地质调查勘查第二分册
附录D 野外调查表
表D1 基本环境地质条件调查表
图 幅 野外编号 室内编号 地形地貌 地层岩性 地质构造 工程地质 水文地质 地理位置 地理坐标 X: Y: GPS坐标 N: S: 高 程 m 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总则(试行)(DD 2004—02)
续表D1 基本环境地质条件调查表
气 象 与 水 文 人类 工程 经济 活动 39
植 被 情 况 平剖面图 资料来源 样品号 照片号 调查人: 审查人: 组长: 日期 年 月 日
40 地质调查标准汇编 水文、工程、环境地质调查勘查第二分册
表D2 冻土调查表
图 幅 地理位置 高 程 气 温 地面温度 野外编号 地理坐标 室内编号 X: Y: N: E: m ℃ ℃ 冻土类型 冻土结构特征 GPS坐标 冻土环境地质条件: 冻胀、融沉的类别与等级: 冻胀、融沉的特征: 冻胀、融沉的危害及发展趋势: 防治措施与效果及建议: 平剖面图 试样编号 照片编号及说明 调查人: 审查人: 组长: 日期 年 月 日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