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会计标准对银行业的影响
新会计标准对银行业的影响
提要相比《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1)》,新会计准则(2006)作了很多改进,尤其是增加了4个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这会对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风险管理等产生影响,并将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产生一定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新会计标准;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资产减值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2006)》,要求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同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该准则;8月1日,财政部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作为新会计标准,《企业会计准则(2006)》及其应用指南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中国国情,很好地处理了会计国际化与国家化之间的关系,绝大部分会计政策和方法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是一致的,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新会计标准在很多方面作了改进,与《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1)》相比,体现的理念更加先进,设计的标准更加科学,包括的内容更加丰富,会对实施新会计标准的商业银行产生较大影响。
一、新会计标准的主要变化
新会计标准与《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1)》相比,其变化主要表现在:共有项目差异和新增金融工具准则两个方面。
(一)共有项目差异。共有项目差异指的是两种会计标准对相同经济业务的不同处理方法。新会计标准与《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1)》相比,共有项目差异主要体现在:会计核算要求不同;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分类变化;委托存款和委托贷款的报表处理不同;土地使用权、营业用房装修费、研究与开发费用、抵债资产、资产减值、职工报酬和福利、债务重组、所得税、外币业务、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会计处理发生改变。
新会计标准将原有的13个基本原则留下8个基本原则作为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要求;在利润要素中引入了国际会计准则中的“利得”和“损失”概念;将会计科目分为六大类,即在原有五类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共同类”;对于委托存款和委托贷款产生的资产及负债作为表外项目在报表附注中披露;在会计处理中更重视公允价值。这些改变均有可能对银行业带来不同方面的影响。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