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师大版三上数学第四单元《需要多少钱》精品详案
需要多少钱
本节学习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是学生在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先借助实物模型(人民币)来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然后借助点子图和表格进一步理解算理。当学生理解了乘法算理,能逐步摆脱对直观的依赖,到了能直接运用算式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就可以进入算法运算阶段。直观运算是算法运算的基础,算法运算是直观运算的抽象提升。在掌握口算的基础上,学习笔算才有意义。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景,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过程与方法:了解点子图和表格是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工具,会利用点子图或表格探索乘法口算方法,理解乘法算理,体验算法多样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
1.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2.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
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教师准备】 PPT课件、任务单、课后问卷星题目
1.看谁算得快。
10×3= 20×4= 300×5= 60×4= 0×4= 2. 12是由( )个十,( )个一组成的。
[设计意图] 复习的是整十数乘一位数和表内乘法,和数的分解,为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做好铺垫。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到海边游泳吗?暑假里,淘气、笑笑还有他们的好朋友一起到海边去游玩,在海边附近的商店里,他们买了好多东西,现在想请大家帮助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你们愿意帮忙吗? (出示情景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需要多少钱。
[设计意图] 让学生帮助他们计算一共需要多少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同时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为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奠定了基础。
师:老师课前通过问卷星二维码给大家留了预习作业,我们来看一看大家的答题情况。(简单总结)。
师:希望这节课你能在预习时不懂的地方仔细听讲。同学们能做到吗? 师:我们一起到海边的商店看一看吧。(出示情景图) 师:有这么多的商品,你想买什么呢?能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吗?
预设生1: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元?......
师:老师也想提问:3个泳帽多少需要钱?怎么列算式?4个泳帽呢?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师:淘气选了半天想要买3个游泳圈。你们知道怎么列算式吗?说说你的理由。 生:就是求3个12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是12×3。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创设一个和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的情景,让学生从中学习数学知识,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一、自主探究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
师:请同学们自己尝试计算12×3,把你的想法写到我们的探究单上。如果没有思路可以借助旁边的人民币帮助你计算12×3。(教师拍照收集方法上传至大屏幕)
师:和你的小组交流一下你的口算方法。 2.汇报方法。
师:说说你的想法。(屏幕上传的方法)
预设 生1:12×3就是3个12相加,12+12+12=36(元)。
生2:我是用摆人民币的方法。
生3:12×3就是3个10再加上3个2,10×3=30,2×3=6,30+6=36(元)。
师小结:大家想的很好,计算12×3可以用想加法算乘法,还可以借助人民币来理解一下,一个泳圈12元,3个泳圈就是3个12元,阿姨先收三个十元算式就是10×3=30元,再收3个2元算式就是2×3=6元,所以一共是30+6=36元。这个过程可以用算式体现,我们叫做算式法。大家看一看这三个算式都是我们学习过的乘法,所以想去解决一个问题,我们可以把它转化成学习过的知识来计算,也就是把12分成了两部分10和2去分别乘,这样我们会解决了。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给学生留出了充分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去交流和探讨不同的算法,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学习用点子图和表格进行乘法计算的方法。 1.理解点子图和表格计算的方法。
师:淘气和笑笑的算法和大家不一样,他们是用下面方法计算的,你们能看懂吗?刚才也有同学是用这种方法计算的,你能不能说一说你的想法呢?(出示使用点子图或者表格计算同学的探究单。如果没有人使用表格或者点子图可直接介绍淘气笑笑的方法。)
(1)和你的小组交流一下:淘气是如何拆分点阵的,又是如何计算的;笑笑的表格中每个数据都表示什么。
(2)汇报,说出他们的口算方法。
预设 生1:淘气将12×3的点阵平均分成两部分,然后用表内乘法和加法计算出结果。淘气将点阵平均分成两部分。这里面的6和6是哪来的呀?(12分出来的)淘气将12×3转化成了表内乘法计算出的结果。
生2:笑笑借助表格的计算方法:把12看成10+2,分别与3相乘后,再把两个积相加。笑笑的表格里面12哪去啦?(分成了10和2)
师:表格的方法与摆人民币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
预设 生:都是把12元分成10元和2元,再分别与3相乘,然后把两个积相加。 师:对了,都是把12分成了10和2,然后分别与3相乘,最后再把积相加。 2.方法互相转化。
师:请同学们观察淘气和笑笑的算法,思考:(1)如果把淘气的点子图的算法用表格来表示,该表应该怎么画?(2)如果把笑笑用表格的算法用点子图来表示,点子图应该怎么画?请你动手试一试,写到我们的探究单上。
师:哪位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填写的。(课件出示过程) 3.比较点子图和表格法,找出异同。
师:观察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预设 生1:相同点:把整体分块求积,再求出这些积的和。
师:他们都是把这个两位数分成了两部分,分别和这个一位数相乘求积,再把积相加。 生2:不同点:把整体分块时,可以等分,也可以不等分。
师: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他们的分法不一样。你还有别的分法吗?说一说。 生:把12分成3和9……
师:你们觉得哪种分法比较简单?(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位数) 老师也这样觉得,比较容易算一些。我们把单位名称和答填上,这个问题才算真正解决完。
[设计意图] 此内容的学习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从而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口算,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三、总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小试牛刀
师:淘气他们还想买一个皮艇,咱们帮助他们去算算小皮艇多少钱?齐读一下题目。怎样列式呢?(18×4)
师:我们刚刚知道了好几种算法,请你选择一个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写在探究单上第四题的位置。
2.集体汇报。(拍照上传大屏展示方法) 3.总结算法。
师:我们刚刚学会了哪几种算法?谁来说一说。
师:我们以18×4为例,我们借助人民币理解的是算式法;第二种方法是点子图,把18分成两部分,可以是相等也可以是不等的,老师把它分成了10和8,因为我觉得这样好算一点;第三种方法是表格法,也是将18分成两部分。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上面的这几种算法,他们都是先怎么样?(分)第一件事就是先把这个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也可以分成任意的两个数,但是分成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比较简单。第二件事呢?(乘)注意要用分出来的这两个数分别乘一位数。第三件事呢?(两个积相加)。老师用七个字总结就是一分、二乘、三相加,我们一起读一下。
[设计意图] 此环节让学生充分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的方法,通过对比几种方法发现它们的共同点是把这个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就是先把十位上的数看成几个十乘一位数,再把个位上的数乘一位数,最后把两个积相加。
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学生反馈)
扫描二维码完成问卷星的测试习题。
本节课充分体现了让每个学生都经历探索算法多样化和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创设情景,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在探索口算方法时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放手让学生去交流和探讨不同的算法,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借助表格和点子图,进行乘法的直观运算,进而把直观运算和结果记录成书面形式,直观运算是算法运算的基础,算法运算是直观运算的抽象和提升。
1.对于用点子图进行乘法计算的题再多一些,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算理。
2.在几种方法对比比较时,找出它们的共同点,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把这个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其实就是计算时比较简便,更能突出算法的优化。
在今后的教学中,课堂上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绝不替代,教师不要剥夺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学生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