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方案
范文范例 精心整理
条 通病 部位或 号 现象 项目 技术措施 柱、梁柱节点、混凝土墙以及梯板的模板安装均应在其根部预留100×100mm的垃圾出口孔,清洗垃圾后再予封孔,防止接口处出现夹渣现象。8 夹渣 模板 蜂窝 工程 垃圾出口孔按下列要求留设: (1)柱、梁柱节点每根(处)留一个垃圾孔; (2)楼梯板每跑留一个垃圾孔; (3)混凝土墙每3m留一个垃圾孔。 9.1梁二排钢筋固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梁面一排纵筋梁面一排纵筋分隔筋梁面二排纵筋梁底二排纵筋分隔筋分隔筋梁面二排纵筋梁底二排纵筋分隔筋梁底一排纵筋梁底一排纵筋 图9.1a 图9.1b 9 施工 钢筋 质量 工程 (1)一、二排纵筋之间的净距不小于25mm和一排纵筋直径的较大者。如箍筋弯勾阻挡二排纵筋位置,应按如图9.1a、 9.1b或图9.2b处理。 (2)分隔筋直径不小于25mm和纵筋直径的较大者,一、二排纵筋与分隔筋三者必须靠紧,用粗铁丝绑扎。 (3)梁面第一分隔筋距支座0.5m处设置,以后每增加3m设一处,同一面纵筋每跨不少于2处; (4)梁底第一分隔筋距支座1.5m处设置,以后每增加3m设一处,每跨不少于2处; 9.2箍筋 框架梁、柱箍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条 通病 部位或 号 现象 项目 word完美格式
技术措施 范文范例 精心整理
(1)框架梁、柱箍筋应按图9.2a制作;当梁、柱纵筋较密,无法按图9.2a制作时,应做成焊接封闭环式箍筋(如图9.2b或规的焊接工艺),不得焊伤箍筋。 013510d10dA 5d焊接10d图9.2a 图9.2b (2)梁柱节点箍筋必须按图9.2a或焊接封闭环式箍筋制作,并按设计要求的间距加密箍筋。当现场安装有困难时,可在柱每侧设置不少于1根ф12钢筋段与节点箍筋点焊制成钢筋笼,随绑扎后的梁筋一齐下沉至设计位置,如图9.2c、图9.2d。 A -A箍筋直径A9 施工 钢筋 质量 工程 图9.2c 图9.2d 9.3垫卡、垫块及钢筋保护层 9.3.1垫卡及垫块:禁止使用碎石做梁、板、基础等钢筋保护层的垫块。梁、板、柱、墙、基础的钢筋保护层宜优先选用塑料垫卡;当采用砂浆垫块时,强度应不低于M15,面积不小于40mm×40mm。梁柱垫块应垫于主筋处,厚度为纵筋保护层厚度;基础垫块厚度同基础保护层。垫块上应按图9.3.1预留18#绑扎固定铁丝。 1350弯勾平直段10d箍筋焊接满焊10d 柱纵筋φ12钢筋段钢筋段与箍筋点焊节点箍筋柱纵筋φ12钢筋段钢筋段与箍筋点焊节点箍筋 word完美格式
范文范例 精心整理
厚度 18#绑扎固定铁丝≥40≥40 图9.3.1 9.3.2当板面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的直径均小于10mm时,应采用图9.3.2.a所示支架,支架间距为:当采用ф6分布筋时不大于500mm,当采用ф8分布筋时不大于800mm,支架与受支承钢筋应绑扎牢固。当板面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的直径均不小于10mm时,可采用图9.3.2.b所示马蹬作支架。马蹬在纵横两个方向的间距均不大于800mm,并与受支承的钢筋绑扎牢固。当板厚h≤200mm时马蹬可用ф10钢筋制做;当200mm≤h≤300mm时马蹬应用ф12钢筋制做;当h>300mm时,制作马蹬的钢筋应适当加大。 ≤ 200 800≤80排距≤1m直径d≥16mm直径d≥10mm≤≤2002525两面焊接2525h图9.3.2.a 图9.3.2.b (注:h为模板面至面筋底高度) word完美格式
h5050 范文范例 精心整理
条 通病 部位或 号 现象 项目 9 施工 钢筋 质量 工程 技术措施 9.3.3 应采用增高型的灯头盒和过线盒,保证接线孔下缘至盒的开口面的距离,不小于板底筋直径与规规定的板筋保护层厚度两者之和。 10.1楼板、屋面板混凝土浇筑前,必须搭设可靠的施工平台、走道,施工中应派专人护理钢筋,确保钢筋位置符合要求。 10.2对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0.2.1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终凝后)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保湿养护: (1)根据气候条件,淋水次数应能使混凝土处于润湿状态。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 (2)用塑料布覆盖养护,应全面将混凝土盖严,并保持塑料布有凝结水。 (3)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淋水。 10.2.2混凝土养护时间应根据所用水泥品种确定: (1)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10 施工混凝土质量 工程 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 。 (2)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性能要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10.2.3对不便淋水和覆盖养护的,宜涂刷保护层(如薄膜养生液等)养护,减少混凝土部水分蒸发。 ≥h 4h 2h 2 图10.1.a h >200 word完美格式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