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学案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王维的诗画一体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高适的悲壮苍凉 李清照的缠绵悱恻 陆游的悲壮爱国(孟)郊寒(贾)岛瘦 “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
第四节 诗歌的思想感情
◆评价思想内容
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古人云:诗言志。“志”是指志向、报负、愿望、情怀等。
一般地说,唐诗重情,宋诗重理。古诗中常见思想感情有:
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 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登高览胜 惜春悲秋
思乡怀人 长亭送别 思乡念亲 相知相思 别恨离愁
示例: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06江西卷)
57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注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问: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全国卷2)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问: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
3、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06重
58
庆卷)
新雷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问: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前者寄托了对新生活、新气象的渴望与期盼;后者寄托了对新生事物的无私关爱。
◆古诗中常见思想感分析: ● 忧国伤时
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花
59
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全诗即景抒情。 ●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保家卫国的决心: 王昌龄《从军行》
报国无门的悲伤: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山河沦丧的痛苦: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屈原《涉江》 ● 思乡怀人
1、 羁旅愁思 :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2、思亲念友:王维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独为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 边关思乡: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4、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60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