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与数学广角自行车里的数学教案
扇形统计图 教案时间:
教案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能正确描述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有关数据.
2.使学生能正确运用扇形统计图反映有关数据,提高处理数据的技能,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3.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重点:扇形统计图.
难点:发现统计图中存在的数据不清的问题. 教案过程
某校学生最喜欢的文艺节目情况统计图 1. 问: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1)喜欢同一首歌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45﹪ 喜欢相声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18﹪ 喜欢小品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25﹪
喜欢其他文艺节目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12﹪ (2)喜欢同一首歌的人数最多
绝大部分同学都喜欢同一首歌,小品和相声 喜欢其他文艺节目的人数最少
2说一说这是什么统计图,它有什么特征? (1)扇形统计图
(2)特征:可以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几 二探索新知 教案例1
(1)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A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20﹪ B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15﹪ C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10﹪ D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8﹪
其他品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47﹪
(2)有人认为A牌彩电最畅销,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① 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题中的数量
② 小组交流,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③ 汇报交流结果
经过讨论,交流,使全体同学懂得:在“其他”里面还可能包含有比A牌更畅销的彩电.所以,从这个统计图不能判断出哪个品牌的彩电最畅销. (3)建议
上面这幅统计图提供的数据不清,无法全面地反映有关彩电市场各品牌占有率的情况,你有什么修改建议?
① 通过交流,使学生懂得:“其他”所占有的份额应该是最小的部分,这样才能全面地反映各个数量占有率的情况,突出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
② 建议:在进行数据整理时,将“其他”当中的一些品牌彩电所占份额单单独计算,在统计图中详细标出它的占有率 教案反思
1 / 6
折线统计图 教案时间:
教案内容:折线统计图 教案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角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能根据统计图正确描述有关数据的变化情况,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2.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教案重点:折线统计图。
教案难点:正确判断数量变化趋势。 教案过程: 一旧知铺垫
1.出示统计图。
2003年北京地区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统计图 (4月26日~5月31日) 2.回答问题。
(1) 这是什么统计图?
(2) 这种统计图有什么特征?
(3) 说一说这里病人数量的变化情况。 二探索新知 教案例2。
(4) 出示课文例题。
(5) 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图中的数量变化情况。 (1)7月份到12月份的月薪逐月上升。 (2)7月份:1000元 8月份:1100元
9月份:1170元 10月份:1240元 11月份:1300元 12月份:1400元
(3)8月份和12月份增加较大。
(4)两幅统计图反映的员工月薪增长情况是一样的。 3.初看这两幅统计图,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初看时感觉左图中反映的月薪增加比较大。
原因:左图纵轴上每格表示的数量比较小,折线向上的趋势不明显。 右图纵轴上每格表示的数量比较大,折线向上的趋势不明显。
4。你认为哪一幅统计图更能准确反映员工月薪变化情况?为什么? (1)学生汇报自己的看法。
(2)说明理由。(左图每格表示50元,最高1格又表示100元,标准不统一) 5.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师生共同交流、讨论,使全体学生明白:在根据统计图进行比较,判断时要注意统一标准。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练习十一第2题。 教案反思:
2 / 6
第1课时 分配 教案时间:
教案目标:
1.使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2.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并学会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教案重点:分配问题。
教案难点:正确说明分配的结果。 教案过程: 一教案例1 1.组织活动。
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可以怎么放?有几种情况? (1) 学生思考各种放法。
(2) 与同学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3) 汇报交流情况。
第一种放法: 第二种放法: 第三种放法: 第四种放法: 2.提出问题。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为什么?
经过简单交流,学生不难描述其中的原理:如果每个文具盒只放1枝铅笔,最多放3枝,剩下1枝还要放进其中的一个文具盒,所以至少有2枝铅笔放进同一个文具盒。 3.做一做。
7只鸽子飞回5个鸽舍,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 (1) 说出想法。
如果每个鸽舍只飞进1只鸽子,最多飞回5只鸽子,剩下2只鸽子还要飞进其中的一个鸽舍或分别飞进其中的两个鸽舍。所以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同一个鸽舍。 (2) 尝试分析有几种情况。 (3) 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体会到,如果把各种情况都摆出来很复杂,也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找到数学方法来解决就方便了。 二教案例2
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几体书? 1.摆一摆,有几种放法。
不难得出,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3本。 2.说一说你的思维过程。
果每个抽屉放2本,放了4本书。剩下的1本还要放进其中一个抽屉,所以至少有1个抽屉放进3本书。
3.如果一共有7本书会怎样呢?9本呢? (1) 学生独立思考,寻找结果。 (2) 与同学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 (3) 汇报结果,全班交流。
4. 你能用算式表示以上过程吗?你有什么发现? 5÷2=2……1 (至少放3本) 7÷2=3……1 (至少放4本)
3 / 6
9÷2=4……1 (至少放5本)
说明:先平均分配,再把余数进行分配,得出的就是一个抽屉至少放进的本数。 5. 做一做
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
想:每个鸽舍飞进2只鸽子,共飞进6只鸽子。剩下2只鸽子还要飞进其中的1个或2个鸽舍,所以,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十二第2、4题。 教案反思:
第2课时 抽取游戏
教案时间:
教案内容:抽取游戏 教案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抽取问题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并能解决有关简单的问题。 2.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案重点:抽取问题。
教案难点:理解抽取问题的基本原理。 教案过程: (4)教案例3
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蓝球各4个。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最少要摸出几个球? 1.猜一猜。
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2.实验活动。
(1) 一次摸出2个球,有几种情况?
结果:有可能摸出2个同色的球。 (2) 一次摸3个球,有几种情况?
结果:一定能摸出2个同色的球。 3.发现规律。
启发:摸出球的个数与颜色种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不难发现:只要摸出的球比它们的颜色种数多1,就能保证有两个球同色。 二做一做 第1题。
4.独立思考,判断正误。 5.同学交流,说明理由。 第2题。
4 / 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