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出师表练习题(2014、9)
《出师表》阅读理解
一、理解性默写
1、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 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3、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临崩寄臣以大事”。 4、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6、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8、《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9、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0、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1、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12、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13、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4、《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15、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6、作者是怎样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的?遂许先帝以驱驰。
17、作者受命以后,为什么“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8、“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北定中原 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1
19、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①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② 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译文: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文:这真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啊。 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文: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成魏蜀吴三个国家,我们益州地区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形势万分危急、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啊。 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译文:宫里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不同。
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译文: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能够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颓衰败的原因。
6、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译文: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7、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译文:我本来是个平民,在南阳郡亲自务农耕田。在我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谋求在诸侯那里扬名显达。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茅庐来探望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动,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8、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译文: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9、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译文:帝知道我谨慎小心,所以在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10、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译文: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给我治我的罪,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
1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译文:不应该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啊!
2
12、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译文:这些都是为了追念先帝的特别厚待,想报答给陛下啊! 二、课文内容理解
1、“使内外异法”中,“内”指宫内,“外”指相府;文中与“内”“外”意思相同的两个词分别是宫中和府中。
2、你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
诸葛亮是一位知恩图报、忠诚坚贞、尽心尽职的贤臣。
4、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三顾茅庐,临危委重任和临崩寄大事。 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5、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答案要点:①为了解除后顾之忧 ②为了汉室之隆。 三、开放性试题
1、《出师表》情词恳切,有不少脍指标炙人口的名句,请写出你欣赏的一句结合文章内容,说出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
如;“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亲贤臣,远小人”。表明诸葛亮是一个忠君报国,深谋远虑的贤臣。
2、成语及名句:成语:妄自菲薄 三顾茅庐 名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回忆全文内容,从诸葛亮对刘禅“宜开张圣听”、“不宜偏私”、“宜自谋”、“不宜妄自菲薄”、“亲贤臣,远小人”的谆谆教导中,你悟出哪些做人的道理?
★虚心听取别人意见,不自私,要自信、自立、自强,要审慎交友(除此四点外,有新的感悟也可)
4、本文虽为“出师表”,但很少谈出师,而是用大量篇幅规劝后主修明政治,可谓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请以“报答”、“启发”为首词写一组不少于七言的对偶句,表达出诸葛亮情辞恳切,肝胆照人的思想感情。
如: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句句忠言; 启发后主奋发图强,声声顺耳
5、结合本文及《三国演义》的理解,你认为诸葛亮千百年来一直备受人们称颂的原因是什么?
★围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回答即可
8、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三条建议?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条,结合《出师表》和自
3
己的生活谈谈你的体会?
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法纪,赏罚分明,内外一致;亲贤远佞三条建议。★第二问提示: 我选择从能广泛听取意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有则改之,无侧加冕角度;选择从各党派,团体到个人应有一个统一平等的标准,不应有特权角度;选择从人际交往中,选择君子,远离小人角度。
3、用自己的话概括第6自然段的内容。
追述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表达对先帝的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 4、作者提出的建议主要在前5 个段落中,那么第6 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段追述个人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情以及“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说明自己出师北伐的原因、意义,切入本题前面的建议,是为了保证有出师的国内稳定条件,而这段叙事则是说明自身既有出师条件,又有客观因素至此,提出北伐请求,水到渠成因此这段陈情述志,动之以情,意在打动后主,使之乐于接受前面的建议,与上下文貌离而神合,有照应题目、点明主旨的作用。
5、在第6自然段里,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可以用文中哪六个字来概括?结合你对诸葛亮的认识,你认为这段里哪两个字能够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办事态度?
可以从“报先帝”“忠陛下”六个字概括。“谨慎”能够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办事态度。 2、这篇表文仅仅是提出一些建议吗?还写了哪些内容?从内容上看,你认为课文分为几部分?
这篇表文除了提出一些建议之外,还追述了个人以往的经历,表达了“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最后明确了朝廷内外各方面的责任。 据此,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第二部分(第 6 自然段)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三部分(第7 自然段)明确归纳各方面的责任。
3、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的一片忠心?你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忠心?
诸葛亮的忠心主要表现在他在出师北伐前写这篇表文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上,对宫廷、相府的用人和工作都作了详细的安排;还表现在他追述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以及受命托孤,夙夜忧叹,为了实现先帝遗愿请命北伐,临行前对后主谆谆叮咛等等诸葛亮的忠心历来为后人推崇,其忠心不仅是出于个人的知恩图报、忠君报恩,更重要的是他这片忠心时刻与忧国忧民、匡扶蜀汉等责任感紧密相连,因而在境界上高于一般人的报恩心理。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