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任城区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研究(简要报告) - 图文
力争将煤沥青高附加值产品做到30个以上。
? 继续扩大“阳佳”牌预焙阳极的生产规模,拓展其产品系列,将省级名牌升级为国优品牌,使预焙阳极成为任城区沥青深加工拓展全球市场的前沿产品。
? 大力拓展型焦、延迟焦、针状焦等焦化产品,加快推进10万吨/年煤系针状焦项目建设,与济宁恒信焦化、民生煤化等形成焦化精品企业群。
? 抓住国内高等级公路建设等对高品质沥青需求急剧扩张的有利时机,重点开发轻质沥青、软沥青、改性沥青、可纺型沥青等序列产品,延伸可纺型沥青生产碳纤维,达到1000吨/年煤沥青基碳纤维建设规模。
? 加快技术研发和引进生产线,拓展产品系列,开发树脂类产品,重点开发缩合多芳烃树脂、合成树脂,进一步提升沥青的综合利用效能。
? 开发防腐蚀和防水材料,满足建材行业发展需求,提高产业综合效能,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 (2)中质油系列
充分依托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进一步加大与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合作力度,加快现有企业的技术升级,重点开发萘系、洗油、酚类产品,大力开发吡啶类、碳黑类产品,力争产品达到50余项。
? 萘系产品以济宁碳素为核心,重点发展萘系减水剂和精萘,形成精品、拳头产品;延伸拓展苯酐、β-萘酚、精咔唑、甲萘胺、H酸、丁腈橡胶、增塑剂、扩散剂、抗凝剂等产品,力争形成2万吨/年β-萘酚、20万吨/年苯酐、20万吨/年增塑剂及其他下游产品开发能力。
? 洗油重点开发富含喹啉、异喹啉、吲哚、α-甲基萘、β-甲基
21
荼、联苯、二甲基荼、苊、氧芴和芴,打造有机化工产品链。 ? 引进先进生产线提炼苯酚、邻位甲酚、间位甲酚、二甲酚等产品,拓展开发酚醛树脂。
? 加快吡啶类产品开发进程,积极引入知名医药企业形成新型产业链;同步推进相关添加剂、助剂等产品开发;碳黑重点推进高性能轮胎原料开发。 (3)苯系列
以济宁碳素、邦达化工、正元煤化等为主体,调整苯系列产品结构,升级粗笨为主要产品的生产体系。
? 近期抓住现阶段我国纯苯产量不足的有利时机,加快升级现有加工装置,促进精苯生产规模化。
? 引进先进生产线,以精苯、甲苯、苯酚为主的煤焦油苯下游产品为原料,开发精细化工中间体和有机原料,如苯乙烯、苯酚、环己烷、苯胺、烷基苯等。
? 中期考虑引入染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药物和农药等生产线,对苯系列深加工产品进行综合利用,发展苯深加工产品的精细化工,提升产品附加值。 (4)重质油系列
以济宁碳素为主体,强化针对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招商引资,推进煤焦油重质油深加工,大力开发碳黑、酚类深加工产品。碳黑深加工应引进起点高、多元化企业,重点瞄准德国Rutgers Chemicals、Nippon Steel Chemical、Mitsubishi Chemical、韩国DCC公司、日本蒸馏工业株式会社、杜邦等国际知名企业,力争未来形成30个以上系列产品;酚类注重与染料、药物、酚醛树脂、胶粘剂等高附加值产品后续产品联动开发。
2、加快培育煤气化产业链
22
以中油能源为龙头,济北煤化工产业园区为平台,以融入国家、山东省、济宁市煤气化产业集群为目标,加快培育煤气化产业链,重点开发甲醇、天然气、乙二醇等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和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系列产品。
(1)甲醇系列
以民用燃料需求为导向,以中油能源为主体,以引进国内外知名煤气化企业为手段,抓住山东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链、建设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契机,大力发展甲醇、二甲醚及其后续洁净能源产品。力争用3-5年,将任城区甲醇行业生产能力扩展到200万吨,骨干企业达到5-7家;同步拓展二甲醚、烯烃等产品开发能力,将任城区建设成济宁市煤制甲醇、二甲醚及其后续产品生产、研发的重要支点。
? 加快建设中油能源年产100万吨甲醇、30万吨二甲醚项目,促进煤制甲醇、二甲醚形成规模生产能力,为煤气化产业链发展提供基本原料。
? 加快引进国内外知名煤气化企业,拉长甲醇深加工产品链,重点发展以甲醇为原料的烯烃、变性甲醇燃料产品,探索发展环氧乙烷、丙烷、碳酸乙(丙)烯酯、碳酸二甲酯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下游产品。 (2)天然气系列
? 以中油能源、济宁碳素为载体,鼓励现有企业引进煤制天然气生产线,大力招商知名企业进行煤制天然气开发,产品定位为生活煤气、城市燃气,近期满足鲁南地区生活燃气需要,中期覆盖范围达到鲁、豫、皖、苏等地区。
? 鼓励对硫磺、粗酚、石脑油、煤焦油、液氨等煤制天然气副产品、天然气废弃物的深加工。重点开发氰化钠、双甘膦、1.4-丁二醇、环保型树脂、灰渣制水泥熟料等下游产品,
23
以及精细化工、高分子材料、生物制药下游产品。 ? 充分利用济宁碳素煤研发优势,对甲烷化引进装置等先进技术进行攻关研发,改进耐油耐硫变换、低温甲醇洗、直接利用煤气废热吸收制冷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打造具研发、生产、联产于一体的天然气产品链。 (3)乙二醇系列
? 引进目前国内成熟的“万吨级CO气相催化合成草酸酯和草酸酯催化加氢合成乙二醇”新技术,依托中油能源、济宁碳素与招商引资,加快开发乙二醇,根据市场需求联产草酸,实行灵活化生产。
? 引进著名精细化工、生物制药企业,延伸乙二醇产品链,重点开发聚酯、涤纶纤维、制剂等后续产品,形成深加工能力,提升经济效益。
(二)大力提升装备制造业
依托既有企业集中、产业集聚基础,按照提升一个标志性产品、做强两大优势产业、打造三大产业集群、培育四大新兴部门的总体框架,优化任城区装备制造业的产品结构和空间布局,快速推进区域装备制造业规模扩张。力争到2012年,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形成博特精工、沃尔华、远征电池3个销售收入10亿元企业,培育四通机械、山推胜方、圣科机械3个销售收入5亿元企业;国家级技术中心达到2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3-5家。到2015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大企业集团超过5家,其中超15亿元的企业达到2家,超20亿元的大集团1家。
1、提升滚动功能部件产业
以博特精工为龙头,积极整合一、二级配套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研发实力,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加快区内外企业生产与技术联盟构建进
2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