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台州市物理八年级(上)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
C.人在路灯下行走,地面上会出现人的影子 D.阳光穿过茂密的树叶间隙,在地面形成圆斑 7.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
B.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
C.从冰箱里取出一瓶水,过一会儿,瓶子表面变湿,是由于空气中水蒸气液化 D.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
8.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深度不同的水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或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下列关于所发出声音的判断中正确的
①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甲瓶的音调最高②用嘴贴着瓶口吹气,甲瓶的音调最高③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丁瓶的音调最高④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丁瓶的音调最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我们可以利用回声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B.用听诊器检查身体是利用了超声波 C.“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识别的
D.在遂宁市区铁路高架桥两侧修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0.海波的熔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海波的熔点是48℃
B.在CD段海波处于液态,吸收热量 C.海波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用时约12min D.海波是品体,在BC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一束光原来会聚于b点,在虚线区域内放入甲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c点;在虚线区域内换放乙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a点(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则甲透镜是______透镜;若小明想进一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应选择______(甲/乙)透镜.若在虚线区域内放上一块有一定厚度的玻璃砖,这束光将会聚于b点的________侧(选填左/右).
12.把一个铁球全部浸入盛满酒精的烧杯中,从杯中溢出8g酒精,则铁球的体积是_____cm3,若将该铁球全部浸入盛满水的烧杯中,从杯中溢出水的体积为_____cm3,溢出水的质量_____8g(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ρ酒精=0.8×l03kg/m3;ρ水=1.0×l03kg/m3) 13.小红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0.5 m处,她与镜中的“自己”相距________m.
14.在夏天阳光下晒衣服,衣服很快就变干了,这是________现象;而在北方的冬天,即使在0℃以下,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这是________现象,有时我们还能在窗户的玻璃上看到一些冰花,你认为这些冰花应该是在窗户的________侧(选填“内”或“外”)。
15.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尽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16.身高1.75m的小明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m处,他在镜中的像距他________m.如果他向镜面移近0.5m,他的像高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75m。 三、计算题
17.一个质量为0.5kg的塑料瓶,用它装满水后,总质量为3kg,用它装满某液体后,总质量为2kg,求:
(1)该塑料瓶的容积为多少? (2)这种液体的密度为多少?
18.一辆汽车以速度v向一座山开去,离山700米时,鸣笛。经过了4秒钟司机听到回声,求汽车的行驶速度?(当时声速为340米/秒) 四、实验题
19.某兴趣小组测量一种易溶于水且形状不规则的固体颗粒物质的密度,测量的部分方法和结果如图所示。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_____(选填“平衡螺母”或“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如图),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把适量的固体颗粒放在天平左盘内,增减右盘的砝码,调节______使横梁重新平衡,此时砝码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称量的颗粒的质量是_____g。
(3)因颗粒易溶于水,小组同学采用图乙所示方法测量体积,所称量的颗粒的体积是____cm3。 (4)该物质的密度是____kg/m3。
(5)在C步操作中,若摇动不够充分,铁砂未充满颗粒的空隙,则测出的值比实际密度偏______(填“大”或“小”)。
20.如图所示,是小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将A、B两块透镜分别正对太阳光时,在光屏上出现了不同的光斑,由此判断_______是凸透镜。
(2)如图乙所示,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________上。 (3)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关系,若此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该像应该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_______(填光学仪器名称)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4)如图丙所示,小禹经过多次实验,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与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u”的关系图像。分析图像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等于_______ cm。
(5)若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得不到烛焰清晰的像,其原因不可能是_______(填序号...即可)。
A.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倍焦距 B.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1倍焦距 C.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1倍焦距
(6)保持图乙中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仅将凸透镜缓慢向右移动,这过程中光屏上将再出现次清晰的倒立、______的实像。
21.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_________放置一块透明玻璃板。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该同学应在玻璃板_________(填“前面”或“后面”)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_________(填“反射”或“折射”)所成的像。
(2)再拿一支外形_________但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_________。
(3)该同学体会到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成像虽没有平面镜清晰,但能观察到蜡烛___(填“A”或“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2.小军和小亮分别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象。
(1)在水沸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会逐渐变小,主要原因是气泡中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发生了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2)分析如图乙可知,小亮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两人在探究过程中发现水的沸点未达到100℃,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军在第9分钟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有一段时间水温依然保持不变。理论上由于水汽化要吸收热量,且烧杯侧壁向外散热,会使水温下降,但水温却保持不变,说明这段时间内烧杯底部的温度_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杯内水的温度。
23.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磊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上表所列各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找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A 材料 铜 长度(cm) 60 横截面积(mm2) 1.89 B C D E F 铜 铜 铜 铜 钢 60 80 100 80 1.02 0.76 0.76 1.02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3)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则表中所缺数据为:_____cm_____mm。
24.如图,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2
(1)金属片的作用是_____。
(2)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_____(“较小”或“较大”);
(3)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cm/s;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选填“大”或“小”);
(5)根据你的实验,你认为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上半程的速度 _____小车通过下半程的速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D C A A C B D C 二、填空题 11.凹 乙 左 12.10 大于 13.1
14.蒸发 升华 内
15.介质 固体传播声音比空气传播声音快 16.3;等于 三、计算题
17.(1)2.5?10?3m3(2)0.6?10kg/m 18.10m/s。 四、实验题
19.游码 右 游码 168g 70 2.4×103 小 20.B 高度 放大 投影仪(幻灯机) 10 C 缩小 21. 竖直 前面 反射 相同 完全重合 B
22.液化 小亮加热水的质量较多 水面上方的气压未达到标准大气压(水中有杂质或温度计不准
33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