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4-2015学年南京市栖霞区语文期中考试-八年级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情分析样卷
八年级语文(栖霞)
一(27分)
1. 用诗文原句填空(10分)
(1)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 乡泪客中尽 ,孤帆天际看。 (4)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5)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6)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7)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举能 ,讲信修睦。 (8)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9) 人们常用周敦颐《爱莲说》中的语句“ 出淤泥而不染 , 濯
清涟而不妖 ”来赞美那些洁身自好,超凡脱俗的高洁之士。
2.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4分)
(1)秋意渐浓,栖霞红枫吸引了许多游客zhù 驻 足而观。
(2)网友称铁路部国庆推出的自驾游汽车运输班列,是违反交通规律荒miù 谬 之举。
(3)天津54岁市民赵洪发以指作画,惟妙惟肖 xiào ,堪称一绝。 .(4)“铁拳少女”汪柯菡以锐不可当 dāng 之势战胜对手,再现擂台“女王.范儿”。
3. 请在横线上用行楷字抄写下面句子(3分)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4. 选出与横线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 B )(3分)
走进经典课文,总有一些场景、人物、物品留在我们心中,挥之不去:美丽的芦花荡里,上演着艺高人胆大的老英雄的传奇;荒唐的游行大典,尽显了愚蠢皇帝的无知;
;点燃的小小蜡烛,摇曳着“母爱”圣洁的光辉……
A. 核舟精巧绝伦,记忆这风雅的文学故事 B. 朴实的长妈妈,传递着人间质朴的真情 C. 桃源精美如画,表达了人们对安宁的渴望 D. 洁净的莲花,散发的是君子品德的芬芳
5. 请将下列新闻稿改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30字)(3分)
国虎网讯 全国人大常委会经表决,通过了关于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以法律形式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并规定每年9月30日国家举行纪念烈士活动。
决定指出,近代以来,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无数的英雄献出了生命,其功勋彪炳史册。设立纪念日,不仅为了缅怀烈士功绩,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而且能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为缅怀烈士,加强民族精神力量,中国人大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 6. 名著阅读(4分)
我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的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多大的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没有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之事。
(1)这段文字出自鲁迅的散文《五猖会 》 ,这篇散文选自鲁迅散文集《 朝花夕拾 》中。
(2)文段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理?
兴致索然
二(43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7——12题(15分) 【古诗阅读】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深思国事,凄凉苦哀 的思想感情。(2分)
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历来为人们称道,请你说说好在哪里?(2分) 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花溅泪”和“鸟惊心”都是作者的心情感受,深刻表达了忧伤国事,思念亲人的深刻感情 【古诗阅读】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
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昔孔子欲居九夷①,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守仁以罪谪龙场②,龙场古夷蔡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③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④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⑤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之。予因而翳⑥之以桧竹,莳⑦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孔子之言。
(王守仁《何陋轩记》有删节)
[注释]①九夷:及后文“夷蔡”均边远地区地名。②王守仁:号阳明,明代著名思想家。因触怒当时宦官刘瑾,被谪贬至贵州龙场,当时还是未开化地区。③上国:国都。④郁:阻滞,指出行不便。⑤圃:种菜⑥翳:遮蔽。⑦莳:栽种。 9.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往来无白丁 知识浅薄的人 (2)斯是陋室 这 ... (3)始予至 到,来 (4)予尝圃于丛棘之右 曾经 ..10.选出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B )(2分) A.有仙则名 因名之曰“何陋” ..B.人之及吾轩者 及郡下,诣太守 ..C.无丝竹之乱耳 水路草木之花 ..D.人皆以予自上国往 能以径寸之木 ..
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
夷民纷纷砍伐木材,就着那块地搭建起一座轩房让我居住
12.用原文语句填写下表(3分) 文章 《陋室铭》 《何陋轩记》 陋室不陋 居住环境 ①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② 居于丛棘之间,则郁也;迁于东峰,就石穴居之,又阴以湿 生活情境 调素琴,阅金经 琴编图史 交往之人 谈笑有鸿儒 ③ 学士之来游者 (二)阅读《苏州园林》选段,完成13——16题(12分)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帘青 13.在横线上分别概括三段文字的说明内容 (1)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 (2)苏州园林的花墙和廊子值得注意
(3)苏州园林的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14.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划线句采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3分)
作比较;用松柏和道旁树来突出树木的变化之美,更能显示出园林的画意 15.苏州园林墙壁上为什么设置各式镂空图案?(2分)
增加了精致的深度,将园林的空间层次增多了 16.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
(1)第二节加点字“大多是”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不能删去;大多是表示并不是绝对的,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去掉与现实不符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