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连续梁0#块支座施工方案
平面位置和标高的正确。
侧模直线段采用自制钢膜,枋木支撑,并用钢管与立杆锁定,保证支架的稳定性。(布置详见支架布置图)
梁体全部采用现浇法施工,立模时注意梁的横截面变化和横坡变化,支座由楔形块调整。由于抗剪要求,部分腹板在与横梁连接处局部加宽,立模时,应注意加宽部位的尺寸变化。立模时,应考虑模板支承的竖向位移量,保证成梁后梁底的设计标高,在箱梁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强度的85%时,不得拆除承重模板。
模板安装顺序为:先安装底模,然后是侧模、内模的安放。模板安装完毕后,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浇注混凝土。 、钢筋
钢筋的加工和配料均在加工场进行,运输至现场,然后用吊车把钢筋运到梁段内。
由于梁部钢筋类型多,因此在布筋前一定要先熟悉图纸,掌握钢筋分布规律,合理安排配筋顺序,避免漏筋和重复。
梁体钢筋应整体绑扎,先进行底板及腹板钢筋的绑扎,然后进行顶板钢筋的绑扎;绑扎铁丝的尾段不应伸入保护层内;梁体预留孔处增设相应的环状钢筋;施工中为确保腹板、顶板、底板钢筋的位置的准确,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强架立钢筋的设置。
钢筋在绑扎过程中,要少采用电焊,否则很容易烧伤模板或预应力筋。因底板钢筋的自重较大,当砂浆垫块强度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选用大理石块代替砂浆垫石;腹板、顶板处仍采用砂浆垫块。
在各部位钢筋绑扎时,先绑扎形成骨架,而后把其余钢筋就位绑扎牢固。原则上箱梁段内钢筋接头要少,确有必要设接头时,接头应错开。
通长受力主筋的连接,要求采用对接焊的形式,焊接质量应满足规范要求,接头的位置与数量应满足有关规范要求,构造筋的连接一般采用搭接方式,应满足搭接长度。
为了保证钢筋骨架牢固不变形,设置支撑钢筋,其位置布局合理。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对已安装好的钢筋及预埋件进行仔细检查,另外在浇混凝土过程中,有两名专职钢筋工进行钢筋的检查。钢筋绑扎完后,要对绑扎、焊接、尺寸进行自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使质量满足规范要求。 、混凝土
浇注预应力混凝土时,应根据混凝土的弹性及非弹性变形及支架可能产生的弹性及非弹性变形,设置施工预留拱度(预拱度),在立模及浇注前予以检查。
箱梁混凝土为C55高性能混凝土,由实验室按操作规范试配出符合要求的配合比,混凝土拌和站严格按配合比配拌混凝土,采用搅拌车运至现场,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应不停搅拌,防止出现离析现象,混凝土运到位置后,由输送泵灌注混凝土。
混凝土的现场振捣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要求振至表面泛浆,不再冒气泡,混凝土不再下沉。因波纹管较密集,现场准备小振动棒,配合大振动棒施工,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表面及时进行整平、压实、二次收浆及养护处理等工作。
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一次连续浇筑完成,中间不得停歇,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宜30~40cm厚,加快现场浇筑作业,使箱梁混凝土在初凝前浇筑完毕。
施工时,为取出内模板,可在顶板留孔,待取出内模板后,将主筋采用帮条焊连接,再浇注混凝土。现浇箱梁时,应注意支座,防撞墙等预埋件的安装,由于混凝土标号较高,应注意确定混凝土的合理级配,加强振捣和养生,防止混凝土收缩产生裂缝。
混凝土浇筑完后,端头及时进行凿毛处理,凿毛质量要求严格按照规范规定控制。在下一箱梁段混凝土浇筑前,表面洒适量水进行湿润,防止混凝土结合面出现干缩裂缝。 、预应力工程 5.8.1、张拉机具准备
千斤顶型号选用YDC-3000,YDC-70(竖向)型。油泵采用ZB4-500型。 千斤顶进场后,及时组织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检查,确定千斤顶
和压力表是否配套,油泵运转是否正常。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允许使用,张拉设备校准由试验室负责,在试验室没有能力进行检校时,送到当地计量部门进行配套校准。千斤顶、压力表、油泵在使用过程必须配套使用,不得临时调换,当出现故障时,立即检修并重新校准。张拉机具设备由专人负责保管,定期维护。锚具进场后,应分批进行外观检查,要求不得有裂纹、伤痕、锈蚀,尺寸不得超过允许偏差。对锚具的强度、硬度、锚固能力等根据规范要求进行抽查。经抽查合格后方能使用。 5.8.2、预应力材料
预应力钢绞线和锚具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采购,并按有关要求进行严格验收和检验。
横、纵向预应力体系:预应力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为fpk=1860Mpa,弹性模量为Ep=195GPa,公称直径为Φj15.24mm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其技术条件符合ASTMA416M-2002标。竖向预应力体系:竖向预应力采用Φ25预应力螺纹钢筋,符合GB1479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钢筋,标准强度fpk=1860Mpa,采用Φ内35mm铁皮管制孔。钢绞线在保存和使用过程中,禁止锈蚀或被油污染。波纹管采用金属波纹管;锚具应符合《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IT14370-2000)。
钢绞线在制作棚内制作,汽车水平运输,吊车垂直运输。钢绞线采用砂轮切割机进行切断,严禁使用氧气、乙炔火焰进行操作。 5.8.3、预应力管道
所有管道采用镀锌波纹管。
施工中应按设计图纸布置管道,确保钢束位置正确,管道的定位钢筋在直线段间距不大于1.0米,曲线段间距不大于0.5米,管道位置误差纵向不大于1.0 cm,横向不大于0.5cm,管道轴线必须与垫板垂直。定位钢筋应与相交的箍筋点焊牢固,不得用铁丝定位。所有管道与管道间的联接及管道与喇叭管的联接必须保证其密封性。
为防止波纹管出现脱节或烧伤(烧出砂眼、浇混凝土时易进入水泥浆)等
现象,严禁施工人员脚踏,或用电焊在波纹管上进行引火。在箱梁段刚开始施工时,因波纹管较密,之间的空隙较小,所以在浇筑混凝土时一定要细心,防止波纹管移位或破损导致漏浆堵塞。
在波纹管接头处(箱梁断面结合处),为了防止接头出现错台或密封不严现象,要求接头必须预埋在前一段箱梁混凝土内,且后一段的波纹管拧进前一段内5cm,接头处先用防水胶进行处理,然后再用宽塑料胶布裹缠严密。
锚垫板安装时,按图纸准确就位,且锚孔中心一定要与波纹管的中心对齐。 5.8.4、穿束
穿束前应检查锚垫板和孔道,锚垫板应位置准确,孔道内应畅通,无积水和杂物。
制约张拉的主要因素是纵向束穿束。主桥穿束采用人工单根引束,具体方式为:用5 mm高强度钢丝通过连接器与钢铰线相连,先把高强钢丝穿入,然后在前端,施工人员在工作平台上,牵引高强钢丝,后端施工人员直接穿钢绞线,通过此法把钢绞线穿入预应力管道内,同时带进一根高强钢丝。 5.8.5、张拉
5.8.5.1、张拉工艺及要求
张拉应在梁体强度及弹性模量达到设计强度的85%后进行,且必须保证张拉时梁体混凝土龄期大于6天。
纵向束采用两端张拉的方式,要求两端必须同步施加预应力和控制伸长量。当两端伸长量相差较大时,应查找原因,持纠正后再张拉。
装顶顺序为:工作锚具、限位板、千斤顶、工具锚等。
因锚具具有自锚功能,张拉时采用限位板,限制夹片的位移,保持夹片不错位,限位板的尺寸根据锚具而定。在张拉过程中,应经常检查限位板是否有磨损,同时测定限位板厚度,防止因厚度变化造成回缩值超过设计要求。
当张拉束中有一根或多根钢绞线产生滑移,停止张拉,查明原因,若满足设计要求,可采用整束超拉(不超过规范允许值)。否则须退出全部夹片重新张拉,若钢绞线刻痕严重,应换束。另外张拉后,发现有夹片破碎时,应在换夹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