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多轴数控加工工艺实验
需要选择刀具直径较小的锥形铣刀,故选择D6的锥形铣刀。
(5) 叶片粗铣加工过程中,由于叶片为非平面,宜采用锥形铣刀,叶片压力面和吸力面加工时采用直径为6mm,长度为75mm,刀刃长度为50mm,刀刃数为3的锥形铣刀。圆角曲面加工时选择直径为2mm,长度为75mm,刀刃长度为50mm,刀刃数为3的锥形铣刀。在叶片半精铣中,为提高压力曲面和吸力曲面的表面质量,适合选择D4的锥形铣刀,而对于圆角表面,可以采用直径为D1的锥形铣刀。
1.3.6 夹具选择
在机械制造过程中,为了固定加工对象,使其占有正确的位置,需要用到夹具。针对整体式叶轮零件的五轴数控加工,在粗加工阶段以毛坯外圆和顶部端面为基准,可以采用三爪卡盘为夹具来固定毛坯,同时顶平面应与机床水平平面对齐。在半精加工阶段,叶轮零件主要是在铣床上完成整个加工,为限制叶轮的自由度,可采用芯轴为夹具,实行叶轮零件的定位。
1.3.7 加工余量的分配
加工余量的选择正确与否对零件加工的质量、生产率和成本又非常重要的意义。毛坯余量太大,一方面浪费材料,另一方面要增加机械加工的劳动工作量,从而使生产率下降,生产成本增加。相反,如果毛坯余量太小,将使毛坯制造困难,并且不能切除上道工序加工中留下的缺陷,从而造成废品或次品,因此,加工余量的选择对零件加工至关重要。
(1) 加工余量的概念
在毛坯加工成成品的过程中,某一个表面上毛坯开始切除的全部多余金属层的厚度,称为该表面的总加工余量。在完成一个工序时,从某一表面上所切除的金属厚度称为工序加工余量。
总加工余量和工序加工余量的关系为:
Z???Zi
i?1n式中 Z?——总加工余量 Zi——工序加工余量
n——加工某一表面的机械加工工序数目
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在设计工艺工程时,根据各工序的性质来确定每一个工序的加工余量,进而可以计算出各工序的工序尺寸。但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工序尺寸有公差,实际上每个工件所切除的余量是有变化的。因此,加工余量又有基本余量、最大余量和最小余量。
通常所说的加工余量是指基本余量,其大小等于前后两工序的基本尺寸之差。 即
Zi?Li?1?Li
式中 Li——本工序的工序尺寸; Li?1——上工序的工序尺寸。
对于最大加工余量和最小加工余量的计算,因加工内、外表面的不同而不同。 (2) 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
因为工序加工余量的大小,对本工序的加工质量要产生重要的影响,基本的原则是经过本工序的机械加工后,不再留有上工序的加工痕迹和缺陷。因此分析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时,应该考虑下面一些因素。
① 前一工序加工的表面质量 ② 前一工序的尺寸公差
③ 前一工序的形状位置关系误差 ④ 本工序的安装误差 ⑤ 加工余量的确定方法 加工余量的确定方法有三种:
查表法:根据生产实践和实验研究,已将毛坯余量和各种工序的工序余量数据汇编成手册。在确定加工余量时,可以从手册中查得所需数据,然后结合本厂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正。
经验估算法:该法是根据实践经验来确定加工余量的。一般而言,为防止见工余量不足而产生废品,往往估计得数据都偏大,所以该法只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
分析计算法:是根据加工余量计算公式和一定的试验资料,通过计算来确定加工余量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确定的加工余量比较合理,丹不许有比较全面可靠的试验资料及先进的计算手段,该法在生产中应用较少。
根据《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员手册》查得各工序加工余量如下:
(1) 由于毛坯端面作为基准,只需粗铣即可,查得粗铣工序加工余量2.5mm,半
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精铣加工余量为1.5mm。
(2) 在车外圆阶段,由于粗车和精车都是在热处理之后,经热处理零件的粗车直径加工余量为:2.8mm,经热处理后的半精车直径加工余量为:2.3mm。
(3) 在加工内孔阶段,车孔?130.0mm时粗车余量为:2.5mm,半精车余量为:1.5mm。粗磨加工余量为:0.5mm。
(4) 轮毂曲面粗加工余量为2mm,半精加工余量为0.5mm,叶片曲面粗加工余量为1.75mm,半精加工余量为0.25mm。
1.3.8 加工工序尺寸的确定
计算各加工工序的基本尺寸,依次为:
底部外圆:半精车后 保证图纸尺寸为:491.2mm 粗车后 491.2mm?2.3mm?493.5mm 锻造后毛坯 506.2mm
底部内孔:磨削后 保证图纸尺寸为:130.0mm 半精车后 130.0mm?0.5mm?129.5mm 粗车后 128.0mm 锻造后毛坯 116.0mm 确定毛坯的厚度尺寸:
半精铣底部端面后 保证图纸尺寸为:142.9mm 粗铣底端面后 142.9mm?2.5mm?144.4mm 粗铣顶端面后 144.4mm?2.5mm?146.9mm 锻造后毛坯 162.9mm
根据《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4-15,查得粗铣后公差等级为IT11,表面粗糙度为:Ra25。查得粗铣后半精铣公差等级为IT8,表面粗糙度为Ra3.2。由表4-12得,粗车后公差等级IT11,表面粗糙度Ra25,粗车后半精车公差等级IT7,表面粗糙度Ra12.5。由制造技术课本可知,加工内孔过程中,粗镗或粗车后公差等级IT12,表面粗糙度Ra12.5;半精车或半精镗后公差等级IT9,表面粗糙度Ra3.2;粗磨后公差等级IT7,表面粗糙度Ra0.8。
根据上述经济加工精度查公差表,将查得的公差值按“入体原则”标注在工序基本
2.7尺寸上。根据参考书目[9]表3-38知锻件直径尺寸的公差值和偏差值为:4??1.3,毛坯
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2.1496.3?1.3,毛坯的高度公差为:的高度尺寸公差为:3.2??1.1。故毛坯直径公差尺寸为:2.1149.4??1.1。
?2.7为清楚起见,把上述和查表结果汇总如下:
外圆直径工序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表2-1 外圆直径工序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及毛坯尺寸
工序名称 工序间余量/mm 工 序 经济精度/mm 0 h7(? ?0.063) 工序基本尺寸/mm 491.2 标注工序尺寸公差/mm 表面粗糙度/?m 半精车 2.3 Ra12.5 0?491.2??0.063 粗 车 2.8 0 h11(?) ?0.4 Ra25 491.2+2.3=493.5 0?493.5??0.4 毛 坯 2.7 4??1.3 2.7?506.2??1.3 毛坯高度工序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表2-2 毛坯高度工序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及毛坯尺寸
工序名称 工序间余量/mm 工 序 经济精度/mm 0 h8(??0.063) 工序基本尺寸/mm 142.9 标注工序尺寸公差/mm 表面粗糙度/?m 半精铣底 1.5 端面 粗铣底端 2.5 面 粗铣顶端 2.5 面 毛 坯 Ra3.2 0142.9??0.063 0 h11(??0.25) Ra25 0 142.9+1.5=144.4 144.4? ?0.25 0 h11(??0.25) Ra25 0 144.4+2.5=146.9 146.9? ?0.252.1 3.2??1.1 2.1 146.9+2.5=149.4 149.4? ?1.1内孔直径工序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表2-3内孔直径工序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及毛坯尺寸
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