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二化学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试卷
高二化学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0:16 P:31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已知热化学方程式:①CO(g) + ②H2(g) +
1O2 (g)=CO2 (g) ΔH=-283.0kJ·mol-1 21O2 (g) =H2O(g);ΔH=-241.8 kJ·mol-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2A.H2的燃烧热为241.8kJ·mol-1
B.由反应①、②可知右图所示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 +H2O(g)=CO2(g)+H2(g) ΔH=-41.2 kJ·mol-1 C.H2(g)转变成H2O(g)的化学反应一定要释放能量 D.根据②推知反应H2(g) +
1O2 (g) =H2O(l); 2
( )
ΔH>-241.8 kJ·mol-1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
B.破坏生成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大于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时,
反应为放热反应
C.反应产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时,反应吸热,ΔH>0 D.Δ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计量系数无关 3.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C6H12O6(葡萄糖aq)+6O2
6CO2+6H2O
( )
B.CH3COOH+KOH=CH3COOK+H2O C.A+B=C+D;ΔH <0
D.破坏生成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大于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 4.在25℃、101KPa下,1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下列热化学方程正 确的是
A.CH3OH(l)+
( )
O2(g)=CO2(g)+2H2O(l) ΔH=+725.8KJ/mol
B.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1452KJ/mol C.CH3OH(l)+
O2(g)=CO2(g)+2H2O(l) ΔH=-725.8KJ/mol
+
-
D.2CH3OH(l)+3O2(g)=2CO2(g)+4H2O(g) ΔH=-1452KJ/mol
5.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为:H(aq)+OH(aq)=H2O(l)△H =-57.3KJ·mol1。分别向1L 0.5mol·L1的Ba(OH)2的溶液中加入①浓硫酸;②稀
-
-
硫酸;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的热效应分别为△H1、△H2、△H3,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
A.△H1>△H2>△H3
B.△H1<△H2<△H3
C.△H1>△H2=△H3 D.△H1=△H2<△H3
放 ( )
6.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lvio Cacace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N4分子结构与 白磷(P4)相同,如右图所示,已知断裂1molN-N键吸收167KJ能量,生成1mol 出942KJ能量,根据以上信息和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4分子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N4和N2互为同素异形体 C.N4分子的沸点比白磷分子的高 D.1molN4转变为N2将吸收882KJ的能量
( )
A.若将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B.由“C(石墨)→C(金刚石) ΔH=+1.9KJ/mol”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 △H=-57.3KJ·mol1,若将含
+
-
-
7.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0.5molH2SO4的浓硫酸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
D.在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 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0(l)ΔH=+285.8KJ/mol
8.近年来,科学家正在探索利用铝粉作燃料的可能性,以期铝能成为一种石油的替代物。 假如铝作为一种普遍使用的新型能源被开发利用,关于其有利因素的下列说法,你认为 错误的选项是
9.将V1mL1.00mol/L的HCl溶液和V2mL未知浓度的NaOH 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 温度,实验结果如右 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 50mL)。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 )
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 C.NaOH溶液的浓度约是1.00mol/L 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867.9KJ,并生成18g液态水。已知2H2(g)+O2(g)=2H20(l)ΔH=-571.6KJ/mol;2CO(g)+O2(g)=2CO2(g)ΔH=-566KJ/mol。则燃烧以前混合气体中CO的体积分数最接近于 A.80%
B.60%
C.40%
D.20%
( ) ( )
A.铝质轻,便于运输,且安全
B.铝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且燃烧后的产物对环境的污染容易得到有效控制 C.在地球上,铝矿资源丰富
D.现代电冶铝的工业技术已经可以将铝转化为一种廉价的新型能源
( )
10.现有CO、H2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116.8L(标准状况),经完全燃烧后放出的总能量为
11.下列各组物质的燃烧热相等的是
A.碳和一氧化碳 B. 1molC和2molC C. 3molC2H2和1molC6H6 D. 淀粉和纤维素 自身的结晶水)吸收能量;晚间熔盐释放出相应能量而凝固,这样使室温得以调节。已知几种盐的熔点及其熔化时能量改变值如下所示:
盐 熔点(℃) 盐熔化时吸热(KJ/mol) 12.利用储能介质储存太阳能的原理是:白天在太阳光照射下某种固态盐熔化(实际上是盐溶于
CaCl2·6H2O Na2SO4·10H2O Na2HPO4·12H2O Na2S2O3·5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不应选用CaCl2·6H2O
29.0 32.4 36.1 48.5
37.3 77.0 100.1 49.7
( )
②可选用Na2SO4·10H2O和Na2HPO4·12H2O ④以上皆不宜选用 C.②③
D.④
-
③最好选用Na2SO4·10H2O,它更经济 A.①
B.①③
13.已知:(1)Zn(s)+O2(g)=ZnO(s) △H=-348.3kJ·mol12Ag(s)+O2(g)
=Ag2O(s)△H=-31.0kJ·mol
--
-1
则Zn(s)+Ag2O(s)=ZnO(s)+2Ag(s)的△H等于
( )
B.-379.3kJ·mol1
-
A.-317.3kJ·mol1 C.-332.8kJ·mol1
D.+317.3kJ·mol1
-
14.已知CH4(g)+2O2(g)=CO2(g)+2H20(l)ΔH=-Q1;2H2(g)+O2(g)=2H20
(g)ΔH=-Q2;2H2(g)+O2(g)=2H20(l)ΔH=-Q3;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CH4和H2的混合气体112L(标准状况),经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常温,则放出的热量为
A.4Q1+0.5Q3
B.4Q1+0.5Q2
C.4Q1+Q3
( ) D.4Q1+2Q2
15.已知25℃、101KPa下,4Al(s)+3O2(g)=2Al2O3(s) ΔH=-2834.9KJ/mol 4Al(s)
+2O3(g)=2Al2O3(s) ΔH=-3119.1KJ/mol,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转变为O3为放热反应
B.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高,由O2转变为O3为吸热反应 C.O3比O2稳定,由O2转变为O3为放热反应 D.O2比O3稳定,由O2转变为O3为吸热反应
( )
第Ⅱ卷(55分)
二、非选择题(55分)
16.(10分)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①H2(g) + ②H2(g) +
=CO(g);ΔH=-110.5 kJ·mol ④ C(s) +O2 (g) =CO2(g);ΔH=-393.5 kJ·mol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2)H2的燃烧热为 ;C的燃烧热为 。 (3)燃烧10gH2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 。
(4)写出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
17.(8分)煤燃烧的反应热可通过以下两个途径来利用:a. 利用煤在充足的空气中直接燃烧产
生的反应热;b. 先使煤与水蒸气反应得到氢气和一氧化碳,然后使得到的氢气和一氧化碳在充足的空气中燃烧。这两个过程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1O2 (g) =H2O(g);ΔH=-241.8 kJ·mol ③C(s) +O2 (g) 22-1-1
1O2 (g) =H2O(l);ΔH=-285 kJ·mol-1 21-1
a. C(s) +O2(g) =CO2(g);ΔH=E1 b.C(s)+H2O(g)=CO(g)+H2(g) ΔH=E2 H2(g) +
① ② ③
④,试回答下列问题
CO(g) +
1O2(g) =H2O(g);ΔH=E3 212O2(g) =CO2(g);ΔH=E4
(1)与途径a相比,途径b有较多的优点,即 。 (2)上述四个热化学方程式中ΔH>0的反应有 。
(3)等质量的煤分别通过以上两条不同的途径产生的可利用的总能量关系正确的是 。 A.a比b多 B. a比b少 C. a与b在理论上相同 D. 两者无法比较 (4)根据能量守恒定律,E1、E2、E3、E4之间的关系为 。
18.(7分)已知:H2(g) +
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回答:
1O2 (g) =H2O(g),反应 2 (1)a、b、c分别代表的意义是:a ;
b ;c 。
(2)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
ΔH 0(填“<”或“>”=。
19.(10分)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探究反应热效应的观察装置。
其操作顺序是:
①按图所示将实验装置连接好。
②在U型管内加入少量红墨水溶液(或品红)。打开T型管螺旋夹,使U型管内两边的液
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再夹紧螺旋夹。
③在中间的试管里盛有1g氧化钙,当滴入2mL左右的蒸馏水后,即可观察。 试回答: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该实验中必须进行的一步实验操作是 。 (3)该实验的原理是 。 (4)实验中进行的化学方程式是 。 (5)该实验表明CaO和H2O的能量与Ca(OH)2的
能量之间的关系为 。
20.(8分)磷在氧气中燃烧,可能生成两种固态氧化物
P2O3和P2O5,现将3.1g的单质磷(P)在3.2g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并放出X kJ的热
量。
(1)反应后生成物的组成(用化学式表示)是 。
(2)已知单质磷的燃烧热为Y kJ/mol,则1molP与O2反应生成固态P2O3的反应热ΔH
=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