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论土家茶文化资源及其开发1

论土家茶文化资源及其开发1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4 15:53:29

论土家茶文化资源及其开发1

——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金福村为例

金福村位于清江中下游,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都镇湾境内巴人发祥地武落钟离山(佷山)的对岸,属于鄂西南茶区,还盛产金福金栀,药材等特产。这里生态环境优良,风光优美。茶叶是金福村传统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金福文化底蕴深厚,是典型的土家族聚居区,土家人口达85%。

一、土家茶文化资源的内涵

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茶文化自孕育到形成,其外延不断扩大,内涵不断加深[1]。土家茶文化资源同样体现为 “生活之茶”,人们每天离不开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代表着文化向来是以人为本、关注生活的文化品特性;生活之茶也要生产出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技术文化与审美形式,这也是一种文化生产的形态。随着人们对茶的认识程度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上、行为上的定规,如“礼仪之茶”,形成茶文化的内层,人们将人际交往过程的礼节、互敬借茶来体现,从而体现为观念文化形态。

(一)茶文化资源从形态上分

土家人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独特的种茶、制茶、饮茶文化理念,这些行为观念始终贯穿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与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行为定势,是以民风和民俗形态出现,是老百姓创造和享用的文化,其文化形态具有真实性和大众性。

1、观念形态:土家人的茶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土家长年生活在大山之中的北伟30度左右,日照充分,雨水充足,适合茶叶生长。土家人视茶叶为灵物,认为山有山神,茶有茶神,继而形成一系列独特的对茶的思维体系,现略举几例以示说明。

(1)“吃茶生子”的图腾信仰。土家人最早的茶文化是关于“吃茶生子”的图腾传说,土家族祭祖仪式上所传唱的《梯玛神 45 歌》中说,自称“毕兹卡”的土家族人,敬奉着一位土语呼为“苡禾娘娘”的生育始祖,传说少女时的她上山采茶,口渴了,嚼了把茶叶,于是便怀了孕,怀胎三年六个月后,一次生下了八个男孩。孩儿太多,无法抚养,苡禾娘娘便把他们丢到山里,谁知八弟兄见风就长,靠吃虎奶长大成人??以后就成为土家族祟奉的氏族神祖——八部大王。从“女始祖”采茶、吃生茶叶致孕、生子来看,很显然,这里已清楚地表达出土家人是“茶叶”后代的图腾意识,呈现出那时不知生育奥妙的混沌状态意识来。 这是个已揉合了两个图腾——茶与虎为一体的图腾传说。这个传说明白地透露出“植物图腾必先于动物图腾”这样一个历史事实。这也与人类历史发展的次序相吻合,这应该与土家人长期和茶叶的频繁采用有关,茶是土家人灵物,是神圣的。

(2)敬茶。土家禁忌将茶泼在地上,否则即玷污茶神。抓茶叶要“净手”,即先洗手然后才能抓茶叶。这既是对茶神的敬重,也可防止污染茶叶。“茶不欺客”,倒茶的时候,得依照一定的顺序,一杯一杯端给客人,不掉一人,哪怕是抱在怀中的婴儿,也得问大人一声“喝点茶不?”。“茶棍儿立,客未齐”,即在倒的茶杯中,若出现倒立的茶梗,预示着客人还没到齐,若出现的茶梗悬浮,表

1

示客人到齐了。在对茶园的管理上,无论是种茶,摘茶,他们都有自己的讲究。“阳坡的木瓜阴坡的茶”。“春茶苦,夏茶涩,秋茶好喝无人摘”。“头道香,二道涩,三道好喝无人摘”。最神秘神圣的,则是用茶水敬神灵。比如除夕敬亡灵、敬财神、灶神等等,都得用茶水。茶水乃是打通阴与阳之间、天与地之间、虚与实之间的中介物。通过茶水,今天活着的人在精神上与先祖进行了沟通,与神灵进行了沟通,实现了天人合一,获得了至高境界。

(3)独特的泡制方法与饮用。土家人的茶具不同一般,泡茶的茶罐为专门烧制的土罐,即喝烤罐茶。先架上旺旺的大火,一边烧开炊壶的水,一边将茶罐放于火上烤干,等茶罐发烫了再放进茶叶,边摇边烤,直到满屋子溢出茶香,才将炊壶的开水倒上少许“发窝子”。“窝子”发好,然后再将茶罐里注满水,温火缓烤,煮出茶汁。这样泡出的茶特别香,喝上一口可以让唇齿间的茶香保留一整天。喝茶也有特别的喝法。“头道水,二道茶”。“头杯渣,二杯茶”。茶一般要喝第二口,第二杯,而喝茶也要喝出响动,深吸气,不仅要让茶香在嘴里多回味,而且得把茶香深深地吸进肺中,让五脏六腑都得到享受之后,再吞下去,这样才认为是享受。 (4)奇妙的茶礼。土家人的茶礼繁多,就家庭的茶礼来讲,饭前的小吃叫“吃茶”,待客有鸡蛋茶、葛粉茶、面食茶等,别人结婚、做寿或是生了小娃整酒席叫“吃茶”,给人送礼叫“茶礼”, 新媳妇进门第一天早上必须给公公婆婆各敬一杯茶,受了这杯茶,公婆则回礼以茶钱若干;有的公公第二天早上迟迟不肯起床,新媳妇就把茶送到床前去,叫做喝“揪脑壳茶”,这种敬茶方式哪怕茶钱高出平时的好几倍,但公公也是乐意掏钱的,其实这亦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家庭茶礼。土家人不只认为“家中来客不筛茶,做人无答痧(没礼节)”,但仅仅局限于家庭内的这些茶礼,不管有多么繁杂多么讲究,那终究也是“小儿科”。土家人最高贵的茶礼,则是“施茶”,即在稻场边放上一缸茶水,并放上杯子或碗,让过路人随意取用。土家人信奉“积德有德在”,认为“施得三年茶,不生娃也生娃”,因而这种施茶习俗一直保留至今。透过土家茶文化,让我们看到的是土家人的精神世界,看到的是土家人的博爱精神。博爱乃人间大爱,爱亲人,爱朋友,爱人类。这种博爱便叫天地精神,即为孕育万物不为己有,永远只有给予而没有获取。

综上所述,独具特色的认识(包括知识、道德和宗教)传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精神风貌等都是观念形态上的体现。茶文化的观念文化内化于人的心理,它长久地积淀在民族文化的深层,形成民族独特的心理结构,最难于发生变化,其核心部分是历史形成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长期对生活意义的体认。

2、文化生产的形态。体现为种类文化活动,文化生产又可包括文化艺术和自然科学技术的生产两大类,如采茶歌舞、具有艺术化倾向的泡茶与饮茶等。无论是那种文化的生产都离不开以茶为载体的物质产品,而这种物质产品的生产又产生一系列的与茶叶制作相关的科学技术。

(1)土家茶文化艺术的生产:在集镇,有茶行、茶店、茶馆、茶楼、茶市

2

和茶集;在乡村,有茶亭、茶庄、茶园、茶山和茶驿。茶能清心提神激发灵感,唱的人多了,自然又出现了茶联、茶诗、茶谜、茶令、茶谚语、茶灯舞、茶歌、茶戏、茶道等各种妙趣横生而内涵博大的土家茶文化现象,这简直是不胜枚举。

首先是土家人茶叶图腾崇拜:上文土家族《梯玛神歌》中有“苡禾娘娘吃茶生子”的神话,就是最早的土家茶文化,反映了人类社会早期对自然界的认识过程以及崇敬心理,也是土家人“敬茶”的深层原因,是土家茶文化的源头与内核。土家的施茶习俗有云:“施得三年茶,不生娃的也生娃”这民谚充分体现了人们对茶与生育的认识是有关联的,通过施茶感动“生育之神”,就会生育,这是古人相似律的观念,后演变为单一因果报应论,丢失了原有的文化内核。

其次是生活中的施茶习俗与对联:长阳境内境内早有“施茶”的习俗,都镇湾麻池境内有一姓张好心人家,为了方便行人在管岭上开了个茶店,名曰“张家茶店”。茶店招牌虽说平常,但店门的一副对联却引起了过往行人的注意,这副对联是:

条条通途,何去何从?吃两碗,辨别东西。 头头是道,孰正孰邪?喝一杯,谈论长短。

细观对联,它状物传神,以事喻理,联想自然,立意新奇,上下联结尾处,富含双关之意,是全联妙笔之所 在,且语言生动顺畅,难怪过往行人赞不绝口。关于这副对联的作者有很多的传说,是张姓的女儿,她以县官大人对过对联,以书生对过,但从没失败过,关于她的故事很多,这是一个真人真事,其人是朱栗山“生张死刘”家谱中一个张姓女子。

再是土家人在生产生活创作的诗歌与茶歌:土家山民在世世代代的劳作中还创造了无数从不同侧面反映茶农生活、情操和当时社会状况的文艺作品。茶歌就是最多和最能体现土家人文化心理的一种形式。有的歌唱茶女劳作和姐妹情意如《姐妹采茶》:

三月采茶茶发芽, 姐妹双双去采茶。 姐采多来妹采少,无论多少早还家; 有的歌唱茶女对生活爱情的追求: 三月采茶是清明,奴在房中绣手巾。 两边绣的茶花朵, 中间绣的采茶人;

有的茶歌则借当地风物传情, 如《蜜蜂采茶》;《荷包采茶》等;还有的茶歌却又以形象的丑来反衬内心的美, 如《桡夫子采茶》。

这些在山岭上、河谷间传唱的茶歌是土家民歌中的一个支系,许多歌在排律、对仗和音韵唱腔上都有一定的艺术功底。另外一种是田歌,正如长阳清代民歌所唱:“灯火元宵三五家,村里雅鼓闹喧哗,他家纵有茶花曲,不及农家唱采茶。”「2」俚而不俗,颇近竹枝。

采茶调是一种田歌,它在长阳民歌中占有重要的一页:《外面客哒》

鸦雀子一身花 一翅飞到那人家 车过去 喳两喳 车过来 喳两喳

3

幺妹儿快烧茶 外面客来哒??

土家采茶歌风趣诙谐,人情味浓,有“十二月采茶”、“四季采茶”、“早采茶”、“午采茶”,还有“端公采茶”、“道士采茶”、“倒采茶”、“茶叶白”等等,走进茶山就进了茶歌的海洋。

茶区的主要经济来源是茶叶,茶做好之后,就盼望外地茶商来购买,佷山有一首歌唱道:“三月是清明,茶客进姐门,茶叶白,姐欠客人心里疼。”它唱出了昔日土家地区商品难流通的苦衷。“高山岭上一树茶,年年摘来年年发,头道摘了斤四两,二道摘了八两八,买把梳子打发姑娘到婆家。”可见茶在土家人的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新打的船儿高又高,里头装有是茶包,粗茶包,细茶包,不该撞到丁子垴。船儿打破了,茶香满河漂,好细茶,碰头花儿香。”“丁子垴”是金福村上面一里路的佷山脚下清江边的一个小地名,容易打破木船的地方,这首地道的佷山茶歌,表明了当年打破茶船的情景。

茶歌的内容,无所不包,有的茶歌与茶叶无关,如“端公采茶”、“古人采茶”,唱什么内容就叫什么采茶,唱反情的叫“反采茶”。

采茶歌和薅草锣鼓歌一样,一般是上午唱古人,中午唱花名,下午唱爱情,这是由劳动者从早到晚的精力状况而形成的规律,上午人们的精力充沛,盘盘古,唱唱历史人物,显显歌手的本事。中午太阳正大,晒得头闷,同时山花正红,见景生情地唱唱花名。下午人们感到疲倦,唱唱爱情、提提精神。长阳土家地区的茶文化从种茶、采茶、制茶、品茶、卖茶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含,尤其是茶歌贯穿其中,真是茶香歌甜,这是历代茶农留给人们的精神财富,是研究土家地区经济文化史的重要资料。

长阳境内写茶的名诗有很多,这里不一一叙说,写茶最有名的当是三济和尚在白云洞时所书的歌四章,其二:“闻道蓬莱好养砂,吾心懒去学仙家。穿衣束带寻常事,渴饮饥餐闷煮茶。”「3」这首诗歌至今人们还记忆犹新。

(2)土家制茶工艺:首先是传统制茶工艺,在出现茶厂和机器制茶以前,土家与金福的茶叶都是靠茶农自己加工生产的。一般制绿茶的是头道茶,是好茶,泡出的彦色是绿豆青色,土家人送礼一般都是选这绿茶,茶农们将采回的新鲜茶叶放入洗干净的大锅中用大火炕, 等到茶叶变软时捞起, 开始用手搓揉, 然后将搓揉好的茶叶再放入锅中用小火炕, 直到将茶叶炕干, 即成。炕干的茶叶是不需再暴晒的, 因为暴晒会影响茶叶的颜色、品质和口感。早期的土家人就是靠着自己的一双巧手, 制作出甘醇清香的佷山贡茶茶,泡在杯中茶叶根根倒立如银针悬于杯中。除了上述绿茶外还有红茶等制茶工艺也都是手工,红茶的制作与绿茶不一样,将茶叶采来后在太阳下晒央,用木桶装上再用脚和手进行揉练,然后把揉练好的茶进行发酵,待茶叶变红时拿到太阳下晒干就成了红茶,长阳土家的红茶也是出名的,远销海内外。

其次是现代制茶工艺,随着社会的发展,金福的茶叶生产也趋向于现代化,村

里有着二家茶叶生产厂。大的如廪君茶厂, 拥有大规模的茶园和茶叶生产设备。

4

搜索更多关于: 论土家茶文化资源及其开发1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论土家茶文化资源及其开发1 ——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金福村为例 金福村位于清江中下游,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都镇湾境内巴人发祥地武落钟离山(佷山)的对岸,属于鄂西南茶区,还盛产金福金栀,药材等特产。这里生态环境优良,风光优美。茶叶是金福村传统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金福文化底蕴深厚,是典型的土家族聚居区,土家人口达85%。 一、土家茶文化资源的内涵 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茶文化自孕育到形成,其外延不断扩大,内涵不断加深[1]。土家茶文化资源同样体现为 “生活之茶”,人们每天离不开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代表着文化向来是以人为本、关注生活的文化品特性;生活之茶也要生产出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技术文化与审美形式,这也是一种文化生产的形态。随着人们对茶的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