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全套)
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
知识网络 第 十 二 章 运 动 和 力 运 动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1、机械运动 ①定义: ② 是宇宙的普遍现象 2、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①参照物定义: ②判断方法: ③两物体同速、同向,则两物体相对静止。 ①表示物体运动的 。 ②定义: 。 ③公式: ;理解: 变形 。 ④单位: ;进率: 意义 ⑤进度表: 。 ⑥进度实验: 。 ①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首先规定它的 ; ②长度测量是 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 ③长度单位和符号:km m dm cm mm μm nm ④进率: 。 a. ⑤刻度大使用前注意: b. c. a. b. ⑥刻度尺使用方法 c. d. e. ⑦ 长度 测量 特殊 方法 测多算少:(叠加法,以少积多)(纸厚、金属丝直径) 以直代曲:(棉线、轮子)(地图上铁路长度、圆的周长) 等长测量:(圆锥的高、硬币和球体的直径) 物体正比法:速度 3、 匀速 长度 直线 运动 lnl1=. lnl2⑧拉长的皮尺测物体长度会 。 ①单位: ;符号 。进率: ②秒表续数: 。 ①定义: 。 ②产生原因: 。 误差 ③减少误差方法: 。 ④误差与错误区别: 。 ①定义: ②定例: 时间 4、变速 运动 第 十 二 章 运 动 和 力 力 1、力的作用效果: 、 。 2、力的单位: 。符号 。 3、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有 。 ①内容: 4、力的三要素: ②力的示意图作图: ③力的图示作图: ①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同时存在 ②单个物体不能发生力的作用,不接触的物体也可发生力的作用。 ③解释现象: 。 5、物体间力的 作用是相互的 运 动 和 力 ①内容: ; ②a. 有条件: ; 1、 牛顿 b.对一切物体而言;c、实验推理概括出来的 第一定律 ③惯性和惯性定律: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一种性质;惯性定律是一条定律。惯性没有条件,惯性定律是有条件的。 ①定义: ; ②a.理解:惯性不是力,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物体惯性大小只与质量 2、 大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运动快慢均无关。 惯性 ③解③解释生活惯性现象的4个步骤:第一步:先确定研究对象原来的运动状态; 第二第二步:突然发生变化的情况;第三步:由于惯性研究对象继续保持原来的 状态状态;第四步:所以研究对象会发生………。 ①平衡状态: 3、二力平衡 ②二力平衡条件: ③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区别: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 作用在二个不同物体上。 ①不受力或受平衡力?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②受非平衡力?变速运动。 4、力与运动 静止状态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平衡状态 不受力作用(理想情况) 受到平衡力作用(实际情况) 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
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
知识网络
a、弹力: ①概念 b、弹性: c、塑性: ②大小与 有关。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与拉力成正比③弹簧 测力计 1、弹力 F1?l =1 F2?l2b、结构:弹簧、挂构、指针、刻度牌、外壳 使用前:①测量范围②指针是在“O”刻度; c、使用 ③观察分度值 测量时:注意防止弹簧指针卡住,沿轴线用力。 读数: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①概念: 重力施力物体: 。 a、 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G=mg,g=9.8N/kg意思: ②重力 。 大小 (1)物体在月球上重力只有地球1/6 b、重力大小与位置有关 2、重力 (2)物体在地球上位置不同G不同。 三 大 力 ③重力的方向: ;重垂线的应用: ; 原理 。 a、重心: 。重心可在物体上,也④重力作用点: 可不在物体上,重心与物体形状、结构 有关。 b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 、 、 。 ⑤重力与质量的区别和联系: ①定义: ;方向: ; 产生条件 。 ②大小与 、 有关 a、滑动摩擦力: b、滚动摩擦力: c、静止摩擦力:大小与外力相等。(用平衡力求) 3、 摩 擦 力 ③摩擦力分类: ④改变 a、增大摩擦力方法: 、 b、减少摩擦力方法: 、 、 、 简 单 机 械
(1)定义: 。好处:可省力、可改变力的方向。 (2)五要素: 。 (3)力臂作图方法:① ;② ; 1、③ ;(力的作用线过支点力臂为0) 杠(4)杠杆平衡条件公式:F1L1= F2L2应用。(最省力,力臂最长) 杆 (5) 省力杠杆:L1﹥L2 F1﹥F2 不足:费距离 费力杠杆:L1﹤L2 F1﹤F2 好处:省距离 等臂杠杆:L1= L2 F1= F2 不省力、不省距离 ①定义: 。 ②好处: ;不足: 。 ③实质: 。 ④力臂图: ①定义: 。 ②好处: ;不足: 。 ③实质: 。 ④力臂图: ①定义: 。 ②好处: ;不足: 。 (1) 定滑轮 (2) 2、 动滑轮 滑轮 G动?G物(3) 滑轮组 ③公式:竖直放置:F=(绳子段数的判断): nf 水平放置:F=n S=nh V绳=nV物 G④绕绳法:a、定绳子段数:n≥F b、定个数:动、定滑轮个数; c、n为奇数时从动滑轮绕起、n为偶数时从定滑轮绕起; d、绕绳子时要顺绕,且每个滑轮只穿一次绳子,不能重复。 ①定义:由轮和轴组成、绕同一个轴线转动。实质 。 ②特点:动力作用在轴上省力,动力作用在轴上费力。 3、 轮 轴 r③公式:F1 =R F2 ①定义: 。 ②特点:相同高度,斜面越长越省力。 ③公式:F = 4、 斜面 h G L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