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教学设计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7 14:11:28

第四单元 比例

第1课时 教学课题:比例的意义

教学内容:教材第40页内容及“做一做”,练习八第1--3题。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构成比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是否能构成比例。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是否能构成比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身上也有很多有趣的比,如人的胸围的长度与身高之比是1:2,人脚的长度与身高的比是1:7。当人们了解了这些,又掌握了这种神奇的本领后,侦察员就能根据罪犯脚印的长度推测出身高。你想拥有这种本领吗?这种神奇的本领就是我们这节课所研究的内容,比例(板书课题:比例)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从课题中我们不难看出,比例和比有一定的关系,你们还记得比的意义吗?(学生回答)如何求比值?(学生回答)

2、借比值引出比例

师:那下面我们就先来用比的知识解决几道题。(观察教材中的主题图)

师:画面上出现了三幅不同大小的国旗,请同学们任选两面国旗来算一算它们各自长与宽的比值是多少?然后观察结果,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汇报发现,教师板书:两个比相等) 师:那我们就可以将这两个比用等号连接。 (教师板书:2.4∶1.6=60∶40)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比例。

3、探索组成比例的条件

师:请同学们再默读一遍比例的意义,思考:想要组成比例必须要具备哪些条件? (教师再强调:一定是比值相等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

4、寻找比例 师:你还能从四面国旗中找出哪些比例?

(学生写在练习本上,然后汇报。教师板书2.4∶1.6=15∶10 60∶40=5∶ ) 5、介绍比例的第二种表示方法 师:我们在学习比的时候,可以把比写成分数的形式,那比例也能写成分数的形式吗?怎么写?(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

6、区分比和比例

师:我们刚才一直在强调比和比例的联系,那么比就是比例吗?(小组交流) 从形式上区分:比由两个数组成;比例由四个数组成。 从意义上区分: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1、教材第40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汇报比值是否相等,所以成不成比例。教师板书比例式) 2、 教材第40页“做一做”第2题。

两个具有放大关系的三角形(图中的四个数据可以组成多少个比例?

3、师:通过刚才的几组题,我们进一步弄清了比例的意义,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生活中的比例吧。

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花了9元钱,李刚买了5本同样的笔记本花了15元。(你能根据题中的数据写出几组比例式吗?并说出理由。)

4、练习八第1--3题。 五、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大家都非常积极和认真,老师相信你们的收获肯定很多,那谁来说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说)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教学课题: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教材第41页例1、“做一做”,练习八第5---7题。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观察、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数能否成比例,并正确的组成比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训练铺垫,情境导入

1、我们已经认识了比例,谁能说一下什么叫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0.5:0.25和0.2:0.4 1∶5和0.8∶4; 7∶4和5∶3 80∶2和200∶5

(一是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同,二是看他们化成最简比是否相同) 今天老师将和大家再学习一种更快捷的方法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同学们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请同学们翻开教材第41页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项、外项和内项。

(学生看书时,教师板书:2.4:1.6=60:40)让学生指出板书中的比例的外项和内项。学生回答的同时,板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教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研究。 学生分别计算出这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 教师板书:

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 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

(2)教师:你发现了什么,

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存在这样的特点呢? 学生分组计算前面判断过的比例。

(3)通过计算,我们发现所有的比例都有这个样的特点,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特点说出来?(可多让一些学生说,说得不完整也没关系,让后说的同学在先说的同学的基础上说得更完整.)

(4)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并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教师说明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5)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的呢? 指名学生改写,这个比例的外项是哪两个数呢?内项呢?

当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怎么样?(边问边画出交叉线)

(6)强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相等。以前我们是通过计算它们的比值来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的。学过比例的基本性质后,也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1、完成41页做一做。 2、练习八第5---7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通过以上学习,大家一定进一步了解比例了吧? 五、作业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教学课题: 解比例

教学内容:教材第42页例2、3,“做一做”,练习八第8---10题。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交流、尝试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能力。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比例 第1课时 教学课题:比例的意义 教学内容:教材第40页内容及“做一做”,练习八第1--3题。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构成比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是否能构成比例。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是否能构成比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身上也有很多有趣的比,如人的胸围的长度与身高之比是1:2,人脚的长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