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G
镜,在保持物距始终为35 cm的情况下依次进行实验,发现所成的像越来越小。请你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小明在拍摄哪一张照片时照相机镜头的焦距较大。
(3)在探究过程中,小明总是让物距保持不变,请你说出他这样做的理由。
17.如图所示,有A、B两个盒子,里面各放了一块透镜,手指接触不到透镜,无法判断透镜边缘和中间厚薄的差别,但盒子中间透明的,可在盒子的一侧通过透镜看到盒子另一侧发出的光线。小杰想知道盒子里装的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请你帮他想想办法。
四、作图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
18.(安徽)图中L为凸透镜,MN为其主光轴,O为光心,若物体AB经凸透镜成的实像为A′B′,试用作图的方法确定凸透镜的一个焦点F,并在图中标出F的位置。
19.如下图所示,OO′为凸透镜的主光轴,S′为点光源S经凸透镜成的像,SA为光源
S发出的一条光线,请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画出凸透镜,并完成光线SA通过凸透镜的光路图。
五、阅读回答题(20题5分,21题7分,共计12分)
20.有一副眼镜,如何能确定它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如果确定了是凸透镜,又如何能估测出它的焦距?
21.阅读所给材料并回答问题。
人类和某些动物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球内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体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实像。
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清晰。
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 cm,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为25 cm,从眼的光心向物体两端所引的两条直线的夹
角叫视角,视角越大,对物体的观察就越清楚。
问题:
(1)人眼看到的像是________的________像;眼睛与照相机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常眼睛的观察距离为________,最佳观察距离为________。
(3)某人视力正常,当他把细线穿入绣花针的针眼时,应把线和针放在________ cm处穿线最合适。
(4)某人视力正常,当他用镜子长时间仔细观察自己的脸部时,应当把镜子拿到离眼睛________ cm处最为合适。
参考答案
1.答案:D 点拨:凸透镜成像时,像和物在同侧为虚像,且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这就是放大镜的原理。
2.答案:B 点拨:当u=15 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则有f<15 cm<2f,则7.5 cm<f<15 cm,焦距应在7.5 cm和15 cm之间,B项正确。
3.答案:B 点拨:人的眼睛看到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4.答案:D 点拨: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这两个凸透镜都起着放大物体的作用,反光镜的作用是将光反射到载物台上,故D对。
5.答案:C 点拨: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在2倍焦点以外运动时,所成的像始终为倒立、缩小的实像,但物距越小,像越大,像距越大。
6.答案:D 点拨:根据题意当u=12 cm时成放大的实像、u=7 cm时成放大的虚像可得出:f<12 cm<2f,7 cm<f,解该不等式组可得7 cm<f<12 cm。而14 cm不在这个范围内。
7.答案:C 点拨:从图中可以看出物距小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大于1倍焦距且小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选项正确。
8.答案:D 点拨:图中物距大于像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故D选项正确。
9.答案:D 点拨:放大镜是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观察完正立放大的虚像后,需要将凸透镜远离花朵,才能观察到花朵的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选项正确。
10.答案:D 点拨:从图示装置看出,此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当物体离透镜距离为5 cm时,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物体距透镜15 cm时,即物距在f~2f之间,此时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体在2f以外时,物体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且物距越远,像越小;当物体从2f向透镜靠近时,像在变大,同时像距
也在变大,所以D选项不正确,ABC选项均正确。
11.答案: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 倒 大于二倍焦距
点拨: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物距应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实像是倒立的,为了便于观察,将幻灯片倒插,屏幕上的像相对于幻灯片是倒立的,相对于地面是正立的,像距应大于二倍焦距。
12.答案:前(同学) 前面 凹透镜
点拨:凸透镜成像时,“物近像远像大”,近视眼的明视距离较小,所以配戴发散透镜。 13.答案:凸 虚 近视
点拨:根据放大的像可知,镜片是凸透镜,向后移动光屏,像又清晰,说明眼镜把光线发散了,即该眼镜是近视镜。
14.答案:焦点 右 倒立 取下套筒可做放大镜使用(其他合理说法也可) 点拨: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所以要射出平行光线,小灯泡的灯丝必须处于焦点位置;幻灯机的原理是当物距大于1倍焦距且小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接下来应把套筒向右移动,使物距增大到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手电筒的其他功能可从凸透镜方面考虑,如作放大镜使用。
15.答案:(1)A 缩小 (2)正立 虚
点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需要在f以内,f与2f之间及2f以外分别做几次实验,使实验得出的规律具有普遍性,而题中提供的光具座刻度只有100 cm,若用B凸透镜,则不能满足上述实验操作,所以只能选用凸透镜A;由于A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所以当物距为25 cm时,蜡烛在凸透镜的2f以外,因此在光屏上得到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烛焰在光具座上30到40 cm刻线之间时,即蜡烛距凸透镜10到20 cm之间,烛焰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所以此时蜡烛在凸透镜f与2f之间,则有f=10 cm;当烛焰在光具座上0 cm到30 cm刻线之间时,即蜡烛距凸透镜大于20 cm(2f)时,烛焰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所以当蜡烛在光具座上45 cm处,即蜡烛距凸透镜5 cm(小于f)时,蜡烛处在
C凸透镜焦点以内,由此可判断此时烛焰成的像是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16.答案:(1)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在透镜的另一侧放一张纸,调节透镜到纸面的距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