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4届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带解析)
2014届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带解
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石墨导电 B.粉尘爆炸 C.金属拉成丝 D.活性炭吸附毒气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A、只是电能转化为光能,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粉尘燃烧,生成水、二氧化碳等,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C、只是金属的形态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D、吸附后毒气并没有消失,只是存在活性炭表面,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2.今年入冬以来,我市多次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造成呼吸道病人增多。此次连续雾霾过程影响空气质量最显着的主要污染物是 A.SO2。 B.CO C.PM2.5 D.NO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雾霾的成分主要是可吸入颗粒物,PM2.5是指直径为2.5微米的固体颗粒物,其余三种都是气体污染物。 考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3.下列是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表示“当心火灾--易燃物质”的图标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是禁止燃放鞭炮。B、是禁止吸烟。C、是当心火灾,易燃物质。D、是禁止堆放易燃物。
考点:安全图标
4.分别取厨房中以下调味品各少量放入水中,不可能得到溶液的是 ( ) A.食盐 B.蔗糖 C.醋 D.芝麻油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食盐、蔗糖、醋都能溶于水,加入水中得到溶液,芝麻油不溶于水,将它放入水中,得到的是乳浊液。 考点:溶液的形成
5.材料与人类生活紧密相关,下列物品所用的材料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A.人造骨——钛合金 B.“马踏飞燕”——青铜 C.钻石——金刚石 D.金饰品——黄金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金刚石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碳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金刚石不是金属材料。 考点:物质的类别
6.英国科技人员研制的自动灭火陶瓷砖中压入了一定量的氦气和二氧化碳。当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砖释放出的氦气和二氧化碳就能抑制和扑灭火,其灭火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 B.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氦气与二氧化碳释放出来后,起到隔绝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作用。可燃物着火点是固定的,不会被降低,该情景下,两种气体也不会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考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7. 下列实验现象的观察或记录中不正确的是 ( )
A.向放有小粒碘的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水和汽油,碘几乎不溶于水,却可以溶解在汽油中
B.向油和水的乳浊液中滴入4-5滴洗涤剂后振荡,静置后液体不再分为两层 C.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少量硝酸铵,溶解后溶液的温度升高
D.在滴加红墨水的水的试管中缓缓加入乙醇,然后振荡并静置几分钟,溶液不会分层。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正确,碘不溶于水,但能溶于汽油或酒精中。B、正确,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使液体不再分层。C、错误,硝酸铵溶于水中时,溶液温度是降低的。D、正确,由于水与乙醇能互溶,混合后溶液不会分层。 考点:物质的溶解性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B.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高 C.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D.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可以保护内层的铁不易锈蚀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错误,除燃烧外,像镁与盐酸、氧化钙与水的反应等都能释放热量。B、正确。C、错误,一氧化碳不溶于水,放一壶水无法防止煤气中毒。D、错误,由于铁锈疏松多孔,它不仅不能阻止水、氧气与铁接触,相反还能吸收水份,加速铁的锈蚀。 考点: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一氧化碳毒性,铁生锈原理,合金的性质 9.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 B C D 事 实 书写档案规定必须使用碳素墨水 二氧化碳能使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纸花变红 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 金刚石、石墨和 C60的化学性质相似但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解 释 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焦炭具有氧化性 金刚石、石墨和 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焦炭在炼铁过程中,将铁的氧化物中的氧夺走,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这体现了焦炭具有还原性。 考点: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10.下列各图所示的有关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 )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两手捂住,试管内气体受热体积膨胀,多余气体中导管冒出,形成气泡,出现这种现象说明装置不漏气。B、长颈漏斗中的水不下降,说明锥形瓶中气体不减少,从而说明装置不漏气。C、两手捂住,容器内气体受热膨胀,多余气体进入广口瓶中,使得广口瓶中气体压强增大,气压将水压入中间的那根玻璃管中,形成水柱。看到水柱,说明装置不漏气。D、上下移动,两端液面水平,说明右侧装置中气体数量可多可少,从而说明装置漏气。
考点:气密性检查原理
11.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选项 A B C D
【答案】AB 【解析】
试题分析:A、错误,在不混入氧气的情况下,气体是无法燃烧的,CO无法转变为二氧化碳。B、错误,通过灼热的铜网,除去的是氧气,而非二氧化碳。C、正确。加过量稀盐酸,将活泼金属锌反应除掉,再过滤,得到不溶于水的固体铜,再洗涤,除去铜上附着的盐酸、氯化锌等物质,最后干燥,除去水份,得到铜。D、正确。过量铁粉加入后,将氯化铜反应完全,再过滤除去多余的铁粉,得到较纯的氯化亚铁溶液。 考点: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12.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是( ) 选项 A B C D 物质 CO2 O2 Cu FeCl2 所含杂质 CO CO2 Zn CuCl2 除去杂质的方法 将气体点燃 通过灼热的铜网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