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省杭州市高三第二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数学试题(全WORD版)
13. 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________,表面积是________.
【答案】 (1). (2).
【解析】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由四分之一球与半个圆锥组合而成,则该组合体的体积为
,
表面积为
,从而问题可得解.
14. 在△ABC中,若sinA∶sinB∶sinC=2∶3∶4,则cosC=______;当BC=1时,则△ABC的面积等于______.
【答案】 (1). - (2).
,设
,则
,又
,根据余弦得,
,根据三角形面积
【解析】由题意,根据正弦定理得,
;由
公式得
,从而问题可得解.
15. 盒子里有完全相同的6个球,每次至少取出1个球(取出不放回),取完为止,则共有_______种不同的取法(用数字作答). 【答案】32
【解析】由题意,一次可以取球的个数为1,2,3,4,5,6个,则若一次取完可由1个6组成,有1种;二次取完可由1与5,2与4,3与3组成共5种;三次取完由1,1,4或1,2,3或2,2,2组成共10种;四次取完有1,1,1,3或1,1,2,2组成共10种;五次取完,由1,1,1,1,2个组成共5种;六次取完由6个1组成共有1种,综上得,共有32种.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数学中计数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属于中档题型,也是常考考点.计数原理是数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是解计数问题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也称为基本计数原理,它们为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提供了思想和工具. 16. 设函数f(x)(x∈R)满足|f(x)-x2|≤,|f(x)+1-x2|≤,则f(1)=______.
【答案】 【解析】由时,有
,又
,得
,由
,从而可知
,得
,从而问题可得解.
,则当
17. 在△ABC 中,角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对任意λ∈R,不等式恒成立,则【答案】2
的最大值为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4分) 18. 已知函数f(x)=
(Ⅰ)求f(x)的最小正周期和最大值; (Ⅱ)求函数y=f(-x)的单调减区间.
【答案】(1)见解析;(2)(+2kπ,+2kπ)(k∈Z). 【解析】试题分析:(Ⅰ)由已知,根据诱导公式,可将函数
的解析式进行化简整理,再根
据正弦函数周期的计算公式,可求出原函数的最小正周期,根据正弦函数的值域,可求出原函数的最大值;(Ⅱ)由(Ⅰ)可得函数的解析式,根据正弦函数的单调减区间,从而问题可得解.
试题解析:(Ⅰ)因为sin(x+)=cos(x-), 所以 f (x)=2sin(x+)=-2sin(x+).
所以函数f (x)的最小正周期是2π,最大值是2. (Ⅱ)因为f (-x)=2sin(x-),
所以单调递减区间为(+2kπ,+2kπ)(k∈Z).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中诱导公式的应用,以及三角函数的最小正周期、单调区间、最值等有关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属于中档题型,也是常考考点.解决此类问题过程中,常需要通过诱导公式、三角恒等变换公式将函数解析式进行化归,即含一种三角函数名、一个角的解析式,再进行求解运算.
19. 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A=120°,M为线段BC的中点,D为线段BC上一点,且BD=BA,沿直线AD将△ADC翻折至△ADC′,使AC′⊥BD. (Ⅰ)证明:平面AMC′⊥平面ABD;
(Ⅱ)求直线C′D与平面ABD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答案】(1)见解析;(2).
【解析】试题分析:(Ⅰ)由题意,可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进行求解,将问题转化为线面垂直,再转化为线线垂直,即先证
,
,则
平面
,从而问题可得解;
(Ⅱ)由题意,可作出所求线面角,再根据正弦函数值的定义进行求解,从而问题可得解,或可采用向量法进行求解亦可. 试题解析:(Ⅰ)有题意知AM⊥BD, 又因为 AC′⊥BD, 所以 BD⊥平面AMC, 因为BD平面ABD,
所以平面AMC⊥平面AB D.
(Ⅱ)在平面AC′M中,过C′作C′F⊥AM交AM于点F,连接F D. 由(Ⅰ)知,C′F⊥平面ABD,所以∠C′DF为直线C′D与平面
所成的角.
设AM=1,则AB=AC=2,BC=,MD=2-,
DC=DC′=3-2,AD=-.
在Rt△C′MD中,
=9-4.
设AF=x,在Rt△C′FA中,AC′-AF=MC′-MF, 即 4-x=(9-4)-(x-1), 解得,x=2-2,即AF=2-2. 所以 C′F=2故直线
与平面
.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等于
=
.
2
2
2
2
2
2
20. 已知函数f(x)=
(Ⅰ)求函数f(x)的导函数f ′(x); (Ⅱ)证明:f(x)<【答案】(1)
(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
;(2)见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Ⅰ)由题意,根据函数导数的计算公式、法则进行运算,从而问题可得解;(Ⅱ)由题意,可将不等式的证明转化为求函数的单调性、最值的问题,通过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求出函数的最值,再根据最值点的范围,从而问题可得解. 试题解析:(I)(Ⅱ)设则函数g(x)在
单调递减,且
. , ,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