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 第3单元 6《红楼梦》情真意切释猜嫌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在对话中,当黛玉自叹身世飘零时,她就极低调地说她也与黛玉是一样做人低调 的,虽然有个哥哥,却不如没有,只是比她多了一个母亲“略强些”。这样,就拉近了与黛玉之间的距离,增强了融洽气氛。尽管这种“同病相怜”显得生硬牵强,却情真意切,很能打动人心。 她在最后说:“只怕你烦了,我且去了。”照应前文“及至宝钗等来望体贴宽容 候他,说不得三五句话又厌烦了”,既表现出宝钗深谙黛玉的性格,又体现出她对人的体贴入微与宽容大度。 宝钗对黛玉的关心是发自内心的,并不只是说好听的话。她认为药疗不真心实意 如食补,就劝黛玉每天早晨吃燕窝粥,并承诺给她送燕窝来,通过行动关怀,给黛玉莫大的安慰。 [话题·互动] 话题:林黛玉、薛宝钗,谁优?谁劣?从《红楼梦》诞生,这就是一个让人争论不休的话题。论诗学,一个是家学深厚,一个是见识广博;论个性,一个是率真执着,一个是缜密豁达;论相貌,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真是难分高下。请问,你更喜欢哪一个?你是哪一个的粉丝?
学生甲:更喜欢林黛玉。
首先,喜欢她的美。黛玉的美可以算得上是众家皆赞。书中凡是描写黛玉之处,笔墨最是空灵。其次,喜欢她的才。黛玉是个不折不扣的才女。且不说大家所熟知的《葬花吟》,那首《咏白海棠》也令人拍案。她以白海棠自比,有梨花的洁白,有梅花的馨香。“碾冰为土玉为盆”,表明她玉洁冰清,目下无尘。全诗清雅脱俗,一如黛玉的气质。再次,喜欢她的真。黛玉特纯特真,想什么就说什么,从来不表里不一。即使她有的时候说话有些刺耳,但这也正表明了她没有心机,有看不惯的就要说出来。黛玉不像宝钗那样世故,那样城府甚深,八面玲珑、取悦于人;她对人坦率纯真,见之以诚。她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她对待紫鹃,亲如姐妹,情同骨肉,诚挚的友情感人至深。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更喜欢薛宝钗。
人可以是感情的、欲望的、任性的、自我的、自然的、充分的,表现为林黛玉;同时,人又是群体的、道德的、理性的、有谋略的、自我控制的,表现为薛宝钗。
薛宝钗是社会和群体中一个稳定的因素,她保持了自己的清醒,有所不为,有所不言,她所达到的境界是一般人所达不到的。在文学的评论上大家可以歌颂林黛玉,但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如果你是林黛玉式的性格,那非倒霉不可;如果是薛宝钗式的性格,那你就可以有光明的前途。
5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以小见大
林黛玉和薛宝钗可谓“情敌”,如何展现“情敌”之间真挚的友谊呢?作者通过二人对话,以“燕窝粥”为升华点,让两位女主人公第一次敞开心扉,说起了悄悄话,并且心心相印,情同姐妹。平凡的语言,以小见大,展示了二人美好的品质、纯真的友谊。 ....
2.写法指导
如何运用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它往往借助想象,以小与大之间的内在关联来体现写作的中心,起到以小寓大,以小显大,甚至以小胜大的作用。如何在写作中运用以小见大手法呢?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所选择的小的材料和大的观点要有相似性,能统一起来;(2)运用的材料要具有典型性;(3)运用小的材料的过程中注意不要处处发议论。
3.迁移应用
请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个你最熟悉而又含有一定哲理的事物,写一段文字,阐释其中蕴含的哲理或你的独特思考。(1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 (1)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瓜子,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了一种怎样的力量,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虽然它仅仅活了几天,但是,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
(2)看着蜗牛在阳台上缓缓爬过,它身后一条长长的“线”吸引了我的视线。我不清楚小小的蜗牛要到哪里去,但它分泌的黏液却告诉我它曾经到过这里,这是它留下的痕迹。
我在学习的道路上缓缓地前进着,我知道前方的困难会随处可见,我知道讨厌的绊脚石会越来越多,但是我拥有一份坚定的信念:冲破困难的牢笼,不到终点绝不停止!我要将我的脚印留在探究的路上。
[素材·应用]
1.课内素材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曹雪芹一生正好经历了曹家盛极而衰的过程。13岁前曾经在南京过了一段“锦衣纨
6
绔”“饫甘餍肥”的生活。乾隆十五年左右迁居北京西郊黄叶村,“蓬牖茅椽,绳床瓦灶”,“举家食粥酒常赊”,贫病无医,又加上幼子夭折,生活更加悲凉。他由贵族上层一下跌入社会底层的巨大变化中,饱尝了世态炎凉。生活上的困顿并没有消磨曹雪芹的志气,相反更促使他嗜酒狂狷,对现实表现出傲岸不屈的态度。
曹雪芹最大的贡献就是他的传世名著《红楼梦》,这本书创作过程十分艰苦。在小说第一回里说:“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可惜没有完稿,就因幼子夭折,感伤成疾,在贫病交迫中搁笔长逝了。曹雪芹死后,只留下“琴剑在壁”“新妇飘零”,几个好友草草埋葬了这位伟大的作家。
面对逆境,努力者成功,畏缩者失败。
【应用角度】 “人生的困境与奋斗”“逆境与成功”等。 2.精彩运用
古语说得好,“自古英雄多磨难”。 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许多仁人志士都很注重在逆境中培养自己坚忍不拔的意志。
曹雪芹在家道中落后,独处陋室,在墙壁上写下了“富非所望不忧贫”的座右铭,激励自己苦心创作。晚年的他虽然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生活,但依然奋笔疾书,专精覃思地忙于创作和修订《红楼梦》。孔子的高徒颜回,家境贫寒,屋舍破陋,卧在席上只能蜷着身子,他处在这样的困境里却“自得其乐”,学有所成。于是,孔子便在《论语·雍也》中留下了这样的话:“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并赞扬颜回是一个志于道而不耻恶衣恶食者。这些名人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就,与他们在艰苦环境中的磨砺是分不开的。
换一种眼光看待生活中的坎坷与痛苦,你会发现,吃苦也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种幸福。
(节选自优秀作文《吃苦是福》)
[语言运用层]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于薛宝钗行为豁达,举止得体,深得人心,使得“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黛玉对她心存芥蒂。 ....
B.在这十年时间里,中国的社会经济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感觉自己与时代....脱节了。
C.《林黛玉进贾府》一文,通过典型的语言描写,把个性鲜明的王熙凤的形象惟妙惟肖....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D.我们的语文老师对《红楼梦》颇有研究,讲起《林黛玉进贾府》来,高谈阔论,精....彩异常。
7
【解析】 A项,心存芥蒂:指心里对人对事有怨恨或不愉快的情绪。B项,天翻地覆:①形容变化极大;②形容闹得很凶。C项,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D项,高谈阔论: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含贬义。
【答案】 D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由于加强了生产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监控,该基地每年的无公害蜂产品的生产量,除供应本省主要市场外,还销往青岛、烟台等地,进入了一些大中城市的超级市场。
B.从年前开始,不少年轻人就通过发微信红包或支付宝红包的方式给亲友拜年,虽然大部分电子红包金额不多,但这种时髦的拜年方式让亲友有了互动,增进了感情。
C.“明斯克会晤”达成乌克兰东部停火协议后,冲突各方都明确表达了和平的意愿,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国际社会对此表示怀疑。
D.“北斗”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并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地为用户高精度定位、导航等服务。
【解析】 A项主谓搭配不当,可删去“的生产量”。C项“此”指代不明。D项成分残缺,可在“为用户”后面加“提供”。
【答案】 B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美术片”造型主要取材和借鉴中国古代壁画、民间年画、舞台戏曲、庙宇泥塑等的人物形象、道具设计。角色造型或富丽堂皇,追求形式感很强的“装饰风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场景也是平面的,动作设计(表演)自然也不能同真实生活一样了。
①因为运用了中国绘画中散点透视、高远法则、分层、留白等技法和原理 ②而是创造出一个完全不同于真实物理空间的、适合平面形象活动的平面空间 ③或简约洗练
④中国传统动画的场景设计不是真实立体空间的再现 ⑤追求轻松随意的“写意风格” ⑥角色造型是平面的 A.④②③⑤①⑥ C.③⑤④②①⑥
B.③⑤①④②⑥ D.④②①③⑤⑥
【解析】 解答此题要注意句间的逻辑关系。③照应上文的“或富丽堂皇”,⑤照应前文的“追求……‘装饰风格’”,④中的“不是”和②中的“而是”构成并列关系,⑥中的“是平面的”与横线后面的“也是平面的”相呼应。①与④②⑥是因果关系,应置于其前。
【答案】 B
4.下面的四首七绝,选自《红楼梦》第五十一回“薛小妺新编怀古诗,胡庸医乱用虎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