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5 3:16:37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时限时训练 新人教版

(时间:45分钟 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昆明质检)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曾这样评析中国某一帝王:“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之间走出一条中间路线。”该帝王符合“中间路线”的举措是( )

A.设置御史大夫与刺史 C.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

B.推行中外朝制度 D.世袭制与察举制共存

C [根据题干中“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可知探讨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即地方政治制度问题。御史大夫是中央监察机构,刺史是西汉时设立的地方监察机构,故A项错误;中外朝制度是西汉时期形成的中央机构形式,故B项错误;郡国并行制是西汉初设立的郡县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地方行政制度,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世袭制和察举制是古代选官制度,故D项错误。]

2.(2017·济南模拟)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 )

A.秦朝的三公九卿 C.隋唐的三省六部

B.汉朝的“中朝” D.宋朝的枢密院

B [三公九卿是指政府的大臣,彼此分工明确,相互牵制,与材料中微臣与大臣的关系不符,故A项错误;汉朝的“中朝”是汉武帝时期用一些亲信、侍从等组成的决策机构,而汉代的三公九卿则成为外朝即执行机构,故B项正确;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主要是将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以加强皇权,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设立枢密院负责军政,主要是为了分割宰相职权,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3.据《晋书》记载:楚与同郡王济友善,济为本州大中正,访问铨邑人品状……乃状楚曰:“天才英博,亮拔不群。”材料反映出当时( )

A.品行端正又有真才实学的人容易出任高官 B.监察官员有一定的独立性 C.选拔人才时注重对人物的品评 D.注重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C [中正评定推荐的人才不一定能够出任高官,故A项错误;中正是人才选拔官员而非监督官员,故B项错误;材料“访问铨邑人品状……乃状楚曰:‘天才英博,亮拔不群’”

可知九品中正制在选拔官员时是注重对后备人才的考评,故C项正确;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在材料中并未提及,故D项错误。]

4.(2017·吉林调研)钱穆在其书中写道:“唐中宗,不经两省而径自封拜官职。但中宗自己觉得难为情,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 。此即表示此项命令未经中书门下两省,而要请下行机关马虎承认之意。”材料主要说明( )

A.皇帝受到中书门下两省的制约,已经不具备专制的特征 B.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民主的意识深入到各层级政府 C.中国的皇权专制直到清朝才真正实现

D.唐朝的皇帝专制,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专制

D [唐朝仍实行君主专制制度,故“已经不具备专制的特征”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以皇权至上为中心,不具备民主意识,故B项错误;中国的皇权专制建立于秦朝,故C项错误;从“唐中宗,不经两省而径自封拜官职。但中宗自己觉得难为情”“此即表示此项命令未经中书门下两省,而要请下行机关马虎承认之意”,可知唐朝皇帝行使权力相对开明,故D项正确。]

5.(2016·南昌二模)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论述:“科举所试之物,虽不足取,然其取士之法,则确是进步而可以纪念的。”作者认为科举“确是进步而可以纪念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科举制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 B.科举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C.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 D.科举制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C [“科举所试之物,虽不足取”说明作者不认可科举考试的内容,因而作者不认为科举制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故A项错误;“其取士之法,则确是进步而可以纪念的”,意在强调科举制用考试方法选官的进步性,科举制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也非作者的观点,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作者重在强调科举制用考试方法按考试成绩选官而非之前按门第选官,说明科举制有利于打破之前士族地主的特权垄断,故C项正确;D项内容并非材料主旨,错误。]

6.北宋时,科举高中状元是头等光荣的事情,就算是大将军带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敌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这反映了( )

A.科举完善促进民间教育繁荣 B.文武并重导致边患危机消除 C.重文轻武导致价值观念变化 D.武将专权遭到中央政府压制

2

C [科举完善促进民间教育繁荣并不专指宋代,且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A项错误;北宋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是重文轻武而不是文武并重,故B项错误;材料中出现科举中状元与边关大将的对比,强调高中状元的荣耀,故C项正确;武将专权与材料强调科举高中状元的无限荣光的主旨无关,故D项错误。]

7.(2017·石家庄质检)汉唐宰相大多出自世家大族,朝堂之上可以坐着与皇帝议论国家大事,谓之“坐而论道”。宋朝时,大臣多出自科举,已无“坐而论道”的资格,在皇帝面前必须直立奏对。这表明( )

A.贵族执政退出历史舞台 B.官僚政治体制基本确立 C.君主专制统治登峰造极 D.选官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B [从汉唐宰相“坐”到宋朝大臣“站”,体现了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从汉唐宰相多出自“世家大族”到宋朝大臣多出自“科举”,体现了官僚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宋朝时选官依然存在“恩荫制”,故A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B项正确;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是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时间与题干不符,故C项错误;唐、宋时期选官制度均是科举制度,并未发生重大变化,故D项错误。]

8.(2017·龙岩质检)元代的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钱粮、兵甲无不领之”,其主要管理权如军权则由蒙古人等少数民族上层担任,“虽德望汉人,抑而不与”。由此可见,行省( )

A.执掌地方大权,形成割据之势 B.权在蒙古贵族,导致蒙汉分裂 C.代表了朝廷意志行事,有利于中央集权 D.体现了蒙汉各族的联合,以达长治久安

C [根据题意可知,元代行省是地方一级行政机构,其长官权力很大且由蒙古人担任,尽管汉人德望很高,但中央不任用,行省制的设立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体现蒙汉分裂的史实,故B项错误;元代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为了维护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而实行行省制,故C项正确;“虽德望汉人,抑而不与”不能体现蒙汉各族的联合,故D项错误。]

9.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认为,“建国之初,当先立纲纪”,1367年颁布《律令直解》。洪武六年,朱元璋又亲自参与编定《大明律》,其中规定“凡除授官员,须从朝廷选用,若大臣专擅选用者,斩”;在“胡惟庸案”后,又颁布《昭示奸党录》等法律文件。这说明朱元璋( )

A.强调法律治国作用 C.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B.推行法家治国思想 D.严查官员擅权贪污

3

A [朱元璋认为“先立纲纪”,即用法律来规范,故A项正确;法家的思想主要体现在秦朝时期,明朝的统治思想是理学,故B项错误;君主专制强化的主要措施是皇帝从各个方面削弱丞相的权力,把国家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故C项错误;在诸多的法律中,有擅权的,也有结党营私的,故D项错误。]

10.(2017·南昌一模)明朝万历皇帝时期,由于在朝会上以内阁大臣为首的文官集团经常与他争辩,给万历皇帝上书进行无端谩骂的官员更是络绎不绝。于是,他干脆长期不上朝了。这表明( )

A.君主专制权力受到一些约束 B.内阁制是一种集体领导体制 C.君主专制的观念越来越淡化 D.内阁体制是朝政混乱的根源

A [题干材料说明明代皇帝的权力受到了一定的约束,故A项正确;内阁制是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的产物,其实质是依赖于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君主专制观念淡化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明代朝政混乱的根源应当是君主专制制度的进一步加强,故D项错误。]

11.(2016·永州三模)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令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

A.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C.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

B.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 D.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

B [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但与材料中军机处实现了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不符,故A项错误;军机处实现了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体现了对皇帝权力的约束,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高效政府”,故C项错误;近代中国开始借鉴西方民主制度,与材料中雍正帝“军机处的设立”时间上不符,故D项错误。]

12.(2017·潍坊模拟)在中国传统政治观念中,社会等级关系往往就是家庭内部关系的延伸,“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由父子推及君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由个人、家庭扩大到国家和社会。这表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统治集团内部等级秩序分明 B.政治权利依靠宗法制度维系 C.政治制度与儒家伦理相结合 D.个人价值与国家利益相统一

C [材料“则是由个人、家庭扩大到国家和社会”表明与统治集团内部没有关系,故A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时限时训练 新人教版 (时间:45分钟 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昆明质检)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曾这样评析中国某一帝王:“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之间走出一条中间路线。”该帝王符合“中间路线”的举措是( ) A.设置御史大夫与刺史 C.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 B.推行中外朝制度 D.世袭制与察举制共存 C [根据题干中“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可知探讨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即地方政治制度问题。御史大夫是中央监察机构,刺史是西汉时设立的地方监察机构,故A项错误;中外朝制度是西汉时期形成的中央机构形式,故B项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