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 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及答案
(3)运用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为了获取精确的气象预报,气象部门组建庞大的观测网络用来收集大量数据,组成超大的“数据库”。
(4)“随时随地”表示范围广,“1公里、1小时”表示精度高。这些限制性的词语的使用,具体准确地表明了随着预报业务的不断发展,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的应用,这些数据变得更加精密,数量也持续增加,气象预报也变得越来越精确。
【解析】【分析】(1)结合文章标题“大气象 云数据”和文章中“当气象邂逅大数据,气象大数据将大有作为”、气象部门历来都会收集大量数据,组成超大的“数据库”等句子可以得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气象大数据。
(2)根据题干内容,再结合文章内容,可以在文中第⑥段找到答案,即⑥比如说能源,可以通过分析电力负荷历史加上气象数据进行用电量估算;农业方面,通过某一地的农耕历史与相关气候信息,就可以指导农户进行农作物种养殖结构调整;还有交通,航班准点率历史加上机场历史天气特征,就可以得到航班延误预测……做答时只需将第⑥段的内容归纳整理即可。
(3)结合第②段划线句子中的“2000多个地面站、120多个高空探测站、6颗在轨卫星、5万多个自动监测站、600多个农业检测站、300多个雷达站等,”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仅在贵州,每天就有85个气象站、3万多个区域自动气象站、7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2个探空雷达站对贵州境内的各种气象要素进行实时监测。很明显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这些说明方法就是为了说明为了获取精确的气象预报,气象部门历来都会收集大量数据,组成超大的“数据库”。这一观点,答题时需要将这些内容整合一下。 (4)例句中的“随时随地”、“一小时”、“一公里”对空间和时间都起到了一个限制作用,更能说明随着预报业务的不断发展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的应用,这些数据变得更加精密,数量也持续增加,气象预报也变得越来越精确。这一观点。 故答案为:(1) 气象大数据。
(2) 可以通过分析电力负荷历史加上气象数据进行用电量估算;通过某一地的农耕历史与相关气候信息,就可以指导农户进行农作物种养殖结构调整;航班准点率历史加上机场历史天气特征,就可以得到航班延误预测。
(3) 运用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为了获取精确的气象预报,气象部门组建庞大的观测网络用来收集大量数据,组成超大的“数据库”。
(4) “随时随地”表示范围广,“1公里、1小时”表示精度高。这些限制性的词语的使用,具体准确地表明了随着预报业务的不断发展,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的应用,这些数据变得更加精密,数量也持续增加,气象预报也变得越来越精确。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说明对象的把握。说明对象一般存在于标题中,分析标题可知,文章的说明对象是气象大数据。
(2)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根据提问, 气象产品 , 包括面向社会群体的公众气象服务,面向水利、电力、交通、农业以及其他部门或企业的专业专项服务等,找到⑥自然段即可筛选出相关信息。
(3)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辨析。 画线句子中有大量准确的具体数字,应该属于列数字说明方法的运用。仅在贵州,属于举例子说明方法的的标识。
(4)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的理解与赏析。说明文语言要求表达准确到位、生动形象等,
具体分析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属于哪一种即可。
11.阅读《垃设分类面立法更重执法》,回答各题。
①在德国,为督促生活垃圾分类,在居民区附近会放置五颜六色的垃圾桶,各种颜色代表不同的垃圾——棕色投放有机垃圾,蓝色投放废纸,黑色投放剩余垃圾,黄色则专门投放标有绿色圆点回收标志的商品包装。
②德国是第一个为“垃圾经济”立法的国家。1991年,德国通过了《包装条例》,要求生产厂家和分销商对其产品包装全面负责,包括负责回收废弃包装,再利用或再循环其有效部分。1996年颁布实施的《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奠定了德国垃圾回收的总体基调,谁污染谁治理。在德国,按照相关法规,葡萄酒瓶要扔到特定垃圾桶中,啤酒瓶可送到指定回收地点,果汁瓶要当作塑料包装垃圾处理,带有回收标志的矿泉水瓶则属于可回收垃圾。如果被垃圾回收公司的人员发现某一处垃圾经常没有严格分类投放,就会采取“连坐式”的惩罚措施,先给整个小区的物业管理员及全体居民发警告,如果警告后仍未改善,公司就会毫不犹豫地提高这片居民区的垃圾清理费。
③例如,仅2000年至2012年间,德国垃圾排量比90年代减少了18%。2014年的一项调查显示,90%的德国人会自觉遵守垃圾分类规则,近80%的德国人认为,为环保做贡献对个人来说非常重要。如今,垃圾回收已经成为德国人的环保标签之一。 (1)在德国,棕色、蓝色、黑色垃圾桶分别盛放哪些垃圾?
(2)下面对文中画线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使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德国垃圾分类的效果好。 B.使用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德国垃圾分类的必要性。 C.使用举例子、引资料、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德国垃圾处理现代化了。 D.使用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德国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了。 (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中加点词“连坐式”表示会有很多人受到牵连,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生动性的特点 B.第②段中加点词“毫不犹豫”,说明垃圾回收公司对提高这片居民区的垃圾清理费态度坚决。
C.德国为“垃圾经济”立法使大多数德国人会自觉遵守垃圾分类规则。
D.2014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多数德国人认为,为环保做贡献对国家来说非常重要。 【答案】 (1)有机垃圾、废纸、剩余垃圾 (2)A (3)D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信息的提取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题干的要求,确定答题的范围,抓关键语,提取信息作答。阅读第 ① 段即可作答: 有机垃圾、废纸、剩余垃圾
⑵本题考查的是语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和段落进行分析理解。仔细语段语句不难发现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其作用就说明德国人垃圾分类的效果好。故选A
⑶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
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D项中的“对国家来说”与原文的“对个人来说”的说法不一致,故选D
故答案为:⑴ 有机垃圾、废纸、剩余垃圾;⑵A;⑶D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答疑文章的信息的筛选和提取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通读文章,理解文意,结合题干的要求找准答题的区域,抓关键语进行作答。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和辨析,要求考生掌握常见说明方法的特点,结合语句进行具体的辨析,要注意对文段的内容的理解进行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章,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将选项与原文进行对照,加以辨析。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
①雨后,我们常能闻到泥土的清香味儿。这些清香从哪儿来呢?据专家研究,它来自土中一种叫“放线菌”的细菌。
②土壤是种类繁多的细菌的乐园。在显微镜下,你会观察到这样一类与众不同的细菌:别的细菌多是圆形、椭圆形的,而它们看起来却是丝状的。那些丝状细菌有的像一棵树,树上有时还着“果实”,有的像一根草,仿佛还开着花,煞是好看。这类细菌生物学上统称为放线菌。
③放线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所以你看到它长得像一棵树也好,一根草也罢,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那些奇形怪状的丝,是它的菌丝。菌丝覆盖了很大的空间,这对于寻找食物大有好处。放线菌能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正是这种物质,让我们能闻到一股泥土的清香。
④为何雨后泥土的清香让人感受更明显呢?
⑤因为放线菌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细菌,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当土壤干旱的时候,它的菌丝就会在头部长出孢子。放线菌渐渐枯死后,留下的这些孢子只要遇到合适的条件,又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
⑥下雨时,雨水冲开了土壤,这些睛天时埋在土中的孢子长成的放就线菌随着空气中的小液滴四下弥漫。当它们被吸入鼻孔,我们就能感觉到一股泥土的清香。土地干旱越久就有越多的放线菌孢子存在,所以雨后泥上的清香在久旱之后尤其明显。
⑦放线菌的作用当然不只是让人闻到清香,它也是生产抗生素的宝库。时至今天,人类已经发现了50000多种抗生素,其中就有4000多种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如链霉素就是从土壤中一种叫“灰色链线菌”的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四环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也都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
⑧放线菌的作用还不止于此,我们平常烹饪时调味用的味精,也是通过它们制造的。如今,它们还是科学家研究生物发育、加胞分化的便利材料。
(1)这篇文章章采用了________顺序,主要说明了________和放线菌的作用。 (2)文章第②段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文章介绍了放线菌的哪些作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为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读者去探究事物的本质
B.放线菌不管它长得像一棵树,还是像一根草,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 C.放线菌虽然在土壤干旱时会枯死,但过后都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
D.“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一句中“一般”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不能删去。
【答案】 (1)逻辑;泥土散发清香的原因
(2)主要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放线菌菌丝丝状的特点。 (3)①散发清香②生产抗生素③制造味精④是研究生物发育、细胞分化的便利材料。 (4)C
【解析】【分析】(1)说明文的顺序有三种:时间、空间、逻辑,一般而言,与程序、历史沿袭有关的是时间顺序,与建筑等有关的是空间顺序,而事理说明文都是逻辑顺序。判断顺序时一般从时间、空间的典型标志性词语入手,有相关标志性词语就可以判断为时间或空间顺序,如果没有即可判断为逻辑顺序。本文既没有表示时间的词语,也没有表示空间的词语,所以应该是逻辑顺序。第二问在说明放线菌的作用之前文章说明的是雨后泥土散发清香的原因。
(2)说明方法特征明显,一般比较容易判断。说明方法的作用,首先结合说明方法牢记其通用的作用,其次要注意结合运用说明方法的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切记离开文章内容的空洞分析。第二段画线句把放线菌比作一棵树、一棵草,显然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作者借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的放线菌的特点具有菌丝的形状,再把“形象生动”的打比方通用作用关键词植入其中就能概括出答案。
(3)解答这道题,需要阅读全文,寻找相关段落,提炼关键信息解答。浏览文章不难发现,文章主要内容说明了放线菌散发清香的原因,而从第⑦段开始衍生出其他内容进行说明。抓住第⑦段段首第一句“放线菌的作用当然不只是让人闻到清香,它也是生产抗生素的宝库”。还有第⑧段全段“放线菌的作用还不止于此,我们平常烹饪时调味用的味精,也是通过它们制造的。如今,它们还是科学家研究生物发育、加胞分化的便利材料。”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就可以提炼出放线菌的作用了。
(4)解答此题需要阅读全文,找到与选项陈述内容相关的段落、句子进行对照分析。A项,分析文章题目,以设问作题,激发读者兴趣,吸引读者阅读的判断是正确的;B项,结合第③段第一句话可以判断也是正确的;C项相关内容在第⑤⑥段,放线菌在干旱时会枯死,枯死时头部会长出孢子,遇到湿润环境,孢子会再发芽,长出新的放线菌。C项,陈述过程中丢掉了“孢子”,所以错误。D项,“一般”等表示模糊的词语,往往是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所以D项也正确。 故答案为:⑴逻辑 泥土散发清香的原因
⑵ 主要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放线菌菌丝丝状的特点。 ⑶ ①散发清香②生产抗生素③制造味精④是研究生物发育、细胞分化的便利材料。 ⑷ C
【点评】⑴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文说明顺序及概括说明内容的能力。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答题时要在梳理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使用的说明顺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