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心理学--自学、翻译和整理
心理学,是对行为和心智过程(mental process)的科学研究。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在教育环境中的教与学。
历史背景:
教育心理学是由心理学领域的几位先行者在即将进入二十世纪之际开创的。其中有三位先驱尤为重要:
William James曾做过一系列的名为“与教师的对话/Talks to Teachers”的讲座,在讲座中,他讨论了如何把心理学运用到对儿童的教育中。他强调了为改善教育而在教室中观察教与学的重要性。他有一条重要的建议,即,在超过儿童的既有的知识和理解水平的某个点上来开始授课,目的是提升(stretch)儿童的心智。
John Dewey, 是推动心理学的实际应用中的一个重要力量,他于1894年在美国的芝加哥大学成立了第一个教育心理学实验室。他的很多理论观点至今仍有很大影响,举例来讲,他认为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在他之前,大家都认为儿童只要安静地在座位中以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被动地接受知识就好了。而他则认为,儿童最好的学习方式是通过做来学。再例如,他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儿童作为人的全面,并着重于儿童对环境的适应。他深信儿童教育不应该只限制在狭窄的学术题目上,而应该教会儿童如何思考,如何适应学校之外的世界,尤其是,如何学习成为有反思能力的问题解决者。第三,杜伊坚信所有儿童都应该获得优质的教育(competent education),此民主理想,在19世纪后半叶杜伊的职业生涯的初期时并不存在,在当时,优质的教育只是为一小部分儿童所拥有,尤其是富裕家庭的男孩儿们。杜伊是推动优质教育全民化——来自不同的社会经济阶层和种族背景的男孩和女孩——最有影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E. L. Thorndike, 他率先强调了评价和测量,倡导(promoted)学习过程的科学支撑。他认为,学校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打磨儿童的推理能力。他也在对教与学进行精确的科学研究方面成绩卓越。他特别推动了这样的观念,即教育心理学一定要有科学基础并且重点在于测量。
Thorndike的研究学习过程的手法指引了教育心理学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发展。Skinner的行为研究手法,尝试准确地确定学习的最佳条件。Skinner认为,James和Dewey等心理学家所提出的心智过程是不可观测的,因此不能作为心理学的科学研究的对象,对此他定义为可观测的行为及其控制条件的科学。1950年,他提出了“程序化学习”,要义为在一系列方法的每一步之后都要强化学生,直至学生实现了学习目标。在其一次早期的技术努力中,他甚至创造了一台教学机,可以作为老师来强化学生获得正确的答案。
然而, 研究学习过程的行为手法中清楚陈述的这些目标却不能应对(address)教室教育中的实际目标和需求。回应这一情况,Benjamin Bloom创造了认知技巧这一分类, 包括记忆,理解,synthesizing, 以及评估,他认为这些技巧是老师要帮助学生运用和发展的。有关认知的观点暗示对于学习指导的行为分析通常不足以解释指导对于学习的效果。心理学中的认知革命在1980年代末时开始生根,并引起了运用认知心理学概念(记忆、思考、推理)来帮助学生学习的极大热情。到了二十世纪后期,许多教育心理学家??
二十世纪的最后几十年中,教育心理学家们对学生的社会性情绪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举例来
1
讲,他们将学校作为一个社会环境来分析,并研究文化在教育中的作用。
教学既是艺术也是科学
教育心理学领域从更广的理论以及心理学的研究中汲取知识。比如说,皮亚杰的理论和维果斯基的理论并非为指导教师如何教育儿童而产生。
建构主义的原则是WJ和JD有关教育的哲学的核心。建构主义强调个体积极地建构知识和理解。建构主义者认为教师不应该试图简单地把知识灌输给儿童,而应该鼓励儿童自己探索世界、发现知识、反思和批判性思考。
当今,建构主义还包含了对合作的强调,儿童在努力学习的过程中与其他儿童一起合作。一位教师不会让儿童以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信息,而是应该给予他们机会来有意义地建构知识、理解材料。
课堂管理技巧:建立规则和程序(procedure),组织小组,监测和把握(pacing)课堂活动,以及处理学生不恰当的行为。
激励技巧:通过很好的策略来帮助学生成为自我激励的学习者。教育心理学家越来越相信这一过程在为每个学生提供有恰当的难度和新意的真实世界的学习机会的情况下实现的效果最好。老师知道当学生能够做出与他们的个人兴趣相一致的选择时就是被激励的状态,会给予学生机会来对项目进行创造性的和深刻的思考。
教育心理学中的科学研究
科研是客观的、系统的、可测试的,减低根据个人信仰、见解和感觉来获得信息的可能性。科研建立在科学的方法上,用以发现准确的信息。步骤包括:将问题概念化,收集数据,得到结论,修改研究结论和理论。
将一个问题概念化涉及到发现/确定问题,形成理论,提出若干个猜想。比如,几个研究者决定研究改善贫困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方法。 这些研究者已经发现/确定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从一般层面上看似乎不是一个困难的任务。然而,作为第一步,他们必须超越对问题的一般描述,对问题进行分离、分析、限定、聚焦等,更具体地明确他们希望研究问题的哪个方面。或许他们希望研究的是对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进行持续的支持、指点和具体的协助这类的辅导是否对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有帮助。
第二章 认知和语言发展
一个人的发展,是开始于生命之始延续到整个生命期的生理、认知和社会性情绪变化的模式。
婴儿期,从出生到18-24个月 儿童阶段早期, 儿童阶段中后期, 青少年期
2
成人阶段早期
皮亚杰的理论
认知过程(Cognitive Processes)
儿童在积极建构自己的世界的过程中适用基模/图式(schemas)。
基模/图式,指存在于一个人的心智中的用于组织和解释信息的概念或框架。
基模/图式有简有繁,皮亚杰对基模/图式的兴趣在于了解儿童如何组织和解释(make sense of)他们当前的经验。
他曾说,有两个过程决定儿童如何利用和调整他们的基模/图式:同化和顺应。同化是指儿童将新知识融进已有的知识中,在同化过程中,儿童把环境纳入自己的基模/图式。顺应指儿童适应新的信息,用自己的基模/图式适应环境。
皮亚杰也强调儿童为理解他们的世界而有认知力地(cognitively)组织自己的经验。“组织”在皮亚杰的定义里是将孤立的行为分类到更高的次序,更顺利运作的认知系统中。将各项分组或排列到不同分类中,组织有利于长期记忆。不断使这个组织的过程精细化也是发展内含的一部分。
均衡是皮亚杰提出的一种解释儿童如何从一种思想阶段转移至下一种思想阶段的机制。这种转移会发生在儿童在认识世界时发生认知冲突(即不均衡)的情况下。最终儿童会调和这个冲突,达到思想上的平衡、均衡。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 前运算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
对皮亚杰理论的评价
维果斯基的理论
1) 儿童的认知技能只有在他们被以发展的眼光来分析和解释时才可被理解。
对于维果斯基来说,采取发展的手法意味着通过研究从早期形式发展到后期形式的来源和转型来理解一个儿童的认知功能。因此,一个特定的心智活动,比如运用“内在讲话”,, 不应该被孤立地来看,而是应该作为逐步发展的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来评估。
2) 认知技能被词汇、语言和谈话的形式,这些是用来协作和转化心智活动的工具。
在儿童阶段的早期,语言开始被用作工具来帮助儿童计划活动及解决问题。 3) 认知技能一部分来源于社会关系,并根植于其社会文化背景。
认知技能来自社会关系和文化。儿童的发展与其所处的社会文化活动不可分割。记忆力、
3
专注力和推理能力的发展与学习使用社会的“发明”有关,比如语言,数学系统,记忆策略等。
维果斯基的理论激发了对知识的新认识的兴趣:知识是与场合相关的,在互动合作中产生的 (Knowledge is situated and collaborative.)
最近发展区(ZPD)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与有指导的情况下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维果斯基强调ZPD支持了他对社会影响尤其是指导对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性的信念。ZPD与儿童正在成熟过程中的认知技能以及在更有经验的人的支持下的表现水平相关。 支架(scaffolding)是与ZPD紧密相关的一个概念,代表不断变化支持程度的一种技巧。有经验的指导者会根据儿童当前的表现水准来调整所给予支持的程度。对于全新的内容的学习给予直接指导,随着儿童表现水平的提高,逐渐减少指导(转成MLE中介性学习经验的指导?)。对话是支架中的一个有效工具。维果斯基认为儿童们能够具备丰富的概念,但不成体系,没有结构,自发形成。而当儿童与有经验的人对话时,儿童的概念也会随之变得更系统的、更有逻辑和更理性。支架在第十章中还会详细讨论。
语言和想法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使用语言不仅为社会性沟通,也以自我管理的方式来计划、指导和监测自己的行为。这种使用语言的方式叫做内在语言,或私密语言。在儿童开始内在语言之前要经历一个不短的时间过程来进行外部语言。这个转变阶段会发生在3岁至7岁之间,儿童会与自己对话。一段时间之后,这种自我谈话成为了儿童的第二天性,甚至可以不用真的说出来就在思维内部发生。当这个发生的时候,儿童已经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语言内化成了内在语言,成为了他们的想法。维果斯基认为那些使用大量私密语言的儿童比不使用的儿童在社交方面更突出。维果斯基的观点挑战了皮亚杰对语言和想法的观点。皮强调的是儿童的以个人为中心的非社交性的语言。维认为当年幼的儿童与自己谈话时,他们其实是在用语言来管理自己的行为,指引自己,而皮认为这样的自我谈话反映出的是不成熟。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支持维果斯基对儿童发展中的私密语言的正面作用的证据。
评价和比较维果斯基和皮亚杰的理论
语言的发展
生物方面和环境方面的影响
著名的语言学家NOAM CHOMSKY(1957)认为,人类天生具备在特定的时段以特定的方法学习语言的能力。一些学者把全世界儿童在学习掌握语言方面的显著共性看作是语言具有生物基础的重要证据。比如,有的学者研究认为儿童内在的学习过程的作用要大大强过外在的环境中的强化因素。
但无论如何儿童肯定不可能在文化的真空中来学习语言。尤其在获得词汇方面,环境的因素发挥着很大作用。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年龄到达三岁时,生活在贫困家庭中的儿童与生活在中等收入的家庭的儿童相比在词汇方面有不足,而这种不足会一直延续到6岁上学时。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