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四年级思品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水的用途的照片或图片。
学生:准备水的用途的照片或图片,听长辈讲一讲过去是如何取水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水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家乡人的生产和生活每天都需要大量的水,人们对水的利用也经历了一个过程。 1、学生阅读、欣赏书本46、47页的文字、照片和图片。
2、从家乡水的故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人们在饮水、用水方面发生了几个方面的变化,请你们说一说我们家乡水的变化情况,尤其说说取水方面的今昔变化。 3、全班交流。 二、议一议:
1、学生阅读、欣赏书本48页的文字和照片,边看边思考,如何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水变得越来越宝贵了”这句话。 2、全班交流。
3、小组讨论:为什么现在总在提倡要节约用水? 教师鼓励学生在讨论中运用自己搜集到的资料。 4、 全班交流。 三、教师小结:
从我们了解的关于水的故事中,不难体会到家乡水的变化历史,认识到水对家乡人的重要。现在我们用水比过去方便了许多,饮用水质量比过去大大提高了,但要时时考虑到水是可利用的有限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节约用水对每一个家乡人、对全人类都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家乡生产和生活用水的来源情况。
2、 知道由于许多人付出了劳动,才有了洁净的自来水,感受家乡人为争取洁净水源而付出的努力和成效。 3、 了解并思考树木和绿草对水资源的重要作用。 4、 认识水污染对家乡人生产和生活的危害。 教学准备:
教师:1、尽可能准备关于家乡生活用水的水资源及流程情况的录像、图片等资料。 2、搜集关于家乡自来水工程的照片或图片。
学生:请家长领着沿家乡河流走一走,实地了解一下家乡水的来源情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水是家乡人生产和生活的命脉。家乡人对于水有着特殊的感情,世世代代都在为争取足够的洁净用水而奋斗。过去我们的长辈为了得到宝贵的水,有的打井、挖渠,有的建水库积蓄泉水和雨水供人们生活使用。经过祖祖辈辈的努力,如今我们的用水条件越来越好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我们使用的自来水是从哪里来的? 二、辨析、讨论:
1、请同学们阅读并欣赏书本49页文字和照片,观看反映家乡水源的录像资料。
2、通过观察,大家不难看出,自来水不论是来自水库,还是来自地下,在进入千家万户之前都经过了许多人的努力。 3、结合书本上介绍的内容和录像以及你们的了解,想一想为了人们能够使用上自来水,有哪些人付出了自己的劳动?
4、自来水从积蓄水源到用户使用,经过很多道工序和很多人的辛勤劳动。人们在使用水的过程中,也会对清洁的自来水造成威胁。为此,大家通过共同努力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洁净的水资源。 5、 阅读50-52的图文,分小组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若发现有困难可以教师提供几个具体的问题供讨论、参考: 人们生产和生活中使用过的水流到哪儿去了? 自来水为什么要铺设地下管线?
我们的家乡在自来水工程的建设上有什么新成就,还有哪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你对家乡自来水建设有什么好建议?
6、 污水是怎样被处理的?结合51下图理解。 三、教师小结:
因此,我们更应尊重那些为了人们能够饮用到清洁的自来水而辛勤工作的人们;要正确处理使用过的污水;要注意多种树、爱护树木,以保护水源。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人们节约用水方面的成就。 2.强化学生珍惜家乡水的情感和态度。 3.促使学生形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教学准备:
1.教师按照班级的小组数目,准备小实验所需要的水槽、海绵、杯子等物品。 2.学生调查好有关家乡人们节约用水的情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到生活污水经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还可以被人们再次利用,现在这种做法将普遍推广,你能说说为什么吗?
2.学生思考交流,鼓励学生寻求与节约用水有关的多种答案。 二、调查反馈。
1.教师按照小组数目,分组交流调查家乡人们节约用水的情况。 2.全班交流。
三、观察阅读讨论。
1.观察第53页的三张照片,理解新旧不同的用水方式,说一说差异在哪? 2.读一读虎子的话,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科学、合理地用水。 3.讨论:如果没有水会怎么样? 四、实验明理。
1.做到保护水源,就要多种树,爱护树木,它们两者有关系吗?做一做实验。 实验步骤:
(1)发给每组实验用具;(2)把水槽一端置于杯中;(3)用另一杯子盛水直接倒入水槽,观察是否全部流入下面的水杯,流了多长时间;(4)将下面水杯倒空,并在水槽中间部位放置海绵;(5)将另一杯同量的水倒入水槽,观察是否全部流入下面的水杯,流了多久。
2. 讨论明理。
(1)组织学生讨论两种结果进行比较,说明什么?
(2)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海绵模拟的是草根和树根,它们在土壤中就像海绵一样吸收水分,因此种树种草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 五、学习展示。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对家乡水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也知道了怎样保护水资源,请同学们自创几条关于用水的警句或提示语,做个节约水的小小宣传员,要写出自己特点的话。 2.分小组讨论书写。 3.交流评选优胜奖。 六、教师小结。
教师对学生的体验活动给予肯定,希望学生把对家乡水的认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做好小小宣传员,为家乡的发展出力。
第三单元 家乡,我为你骄傲
单元目标:
态度 通过认识和了解家乡的历史与文化,进一步形成家乡的要领体会到自己是家乡的一员,加深对家乡深层次的了解,增进对家乡的情感和建设文明富裕的家乡的愿望,乐于在学习活动中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能力 能够科学地运用各种科学方法了解家乡的历史与文化,对学习活动中获得的资料能够进行一定的整理分类、比较、分析,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学会与同学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能够较为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或他人的学习所得。
知识 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以及家乡人为家乡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知道乡音乡情、乡风乡俗的区域性特点,认清陋习对健康文明生活的危害。
重点 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以及家乡人为家乡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认清陋习对健康文明生活的危害。 难点 对学习活动中获得的资料能够进行一定的整理分类、比较、分析,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单元结构
家乡人的智慧 从家乡看祖国 传统与进步
来自不同家乡的文化瑰宝 乡音乡情
家乡,我为你骄傲 扎根在家乡的传统 乡风乡俗 快乐的节日生活 远离陋习 建设文明富裕的家乡 追求文明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
主题一 从家乡看祖国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历史与文化。
2、 知道家乡的发展是家乡人辛勤劳动和奋斗的结果。
3、 学会调查,并能在调查中知道怎样收集、记录、整理及运用资料。 重点、难点
学会调查,并能在调查中知道怎样收集、记录、整理及运用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调查家乡的历史与文化。 教学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同学们,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自己的家乡名称的来历,也了解了家乡的水的故事??除了以前大家了解到的家乡的情况,同学们还想知道些什么?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探究吧。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历史人物、风土人情??。
(如1、我们的家乡还有哪些著名的历史人物?我们家乡有哪些名人? 2、东山的传说是真的吗?
3、为什么我们的皮衣世界闻名?
4、我们家乡能成为闻名的旅游区吗?) 二、教师组织小组进行讨论。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都非常想了解家乡的历史与文化、风土人情及家乡发展的现状。请同学们想一想,要想知道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完成这一任务呢?在完成这一任务时,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准备呢?如何获得有用的资料呢?
2、组织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分别确定好小组长和记录员,分别是组织讨论和记录讲座的内容。教师进行巡视,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个别指导。
三、进行全班交流。
1、各小组由推选出来的组员代表自己小组介绍讨论的结果,教师黑板上做必要的记录。 (板书:参观、访问、调查、制定计划、设计调查内容??)
2、阅读教科书上第54——57页的课文及图画,让学生说说还有什么方法有利于收集各种有用的资料。 四、尝试:制定一份“调查家乡历史文化发展的计划”。
1、 如果要去调查我们广州的六榕寺,那么,我们主要调查哪些内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调查时间、地点、建造年代??。 2、出示教师设计的表格:
调查广州六榕寺历史文化发展的计划
调查地点
调查时间
调查方法
建造年代
当年建寺的目的
该建筑对广州的影响
3、学生提意见:
表格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还可作什么修改? 五、教师小结。
建议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去参加一个调查活动。根据居住地的远近,以小组为单位,确定一个调查地点,设计好调查的表格进行调查。
课题1 家乡人的智慧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家乡日常用品的发展历程,体会家乡人的聪明才智。
2、了解家乡名人、普通劳动者对家乡的贡献。 4、 学会建立名人档案。家乡人的智慧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每个小组分别调查:
(1)一种体现家乡人智慧的生活用品(如皮革,窗帘,彩灯)写好调查报告。 (2)查阅一个家乡名人的详细资料,写一篇演讲稿。
(3)带来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如产品实物,摄影照片,采访录音等。 教学过程: 1、导入
我们的家乡海宁有哪些值得我们骄傲的地方?在这次调查活动中,你去了哪些地方?访问了哪些人?查阅了哪些资料?在调查中有哪些感受?
阅读教科书上第58页的课文,把调查结果引导到“家乡人的智慧”这一主题上来。 2、家乡的生活用品。
“在这次调查活动中,同学们都付出了很在的努力。下面,请各组把你们的调查(1)、小组探究。 A、小组交流调查到的“体现家乡人智慧的产业”方面的材料。(小组交流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把自己的调查情况在小组中展示出来。) B、 讨论以什么方式向全班汇报,汇报形式要有自己小组的特色。 (2)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结果用你们组喜欢的方式向大家汇报出来。”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评议,将评议的落脚点放在家乡人勤劳、智慧、创造这一主题上来。 如果有些学生带来了某些日常的生活用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讲明用途,在哪些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方便,这一创造发明能否运用于现代生产中。
3、家乡的名人。
阅读教科书上第59页的课文,并引导:在课文中我们了解到,在乐乐的家乡的历史上出过有名的中医大夫华佗,他的主要贡献是发明了针灸和麻沸散。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家乡的历史上出现过哪些名人呢?
(1) 演讲比赛,通过演讲介绍家乡的名人。讲完一个名人允许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2) 填写家乡的名人简历。(填在课本上) (3) 集体讨论如何出版一册“家乡名人录”。 4、谈感想。
今天,我们对家乡人为家乡发展和进步所做出的贡献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请同学们谈一谈对此有什么感想;面对这么多伟大的人物,你自己又有什么打算?
课题2. 传统与进步
教学目标:
1、了解传统与进步的含义,懂得进步是以传统为基础的道理。 2、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事物发展的过程。 教学准备:
1、 了解家乡有哪些传统的手工业,其现状如何。
2、 教师收集一些有关袜子的文字、图片、实物资料,以备课堂交流活动中使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 看资料。(有关袜子的文字、图片、实物资料)
2、这是老师收集到的学校附近的袜厂的资料,说说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企业有多少职工?年产量是多少?年创利税是多少?它在家乡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边说师边板书:
职工人数:
年产量:
年创利税:
对家乡发展的贡献:
二、组织讨论:
1、刚才我们看了老师收集到的学校附近的袜厂的资料,这是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其实袜子是我们家乡的传统工业,很早就有了。出示旧的袜子的实物和袜厂的图片。 你还知道哪些我们家乡的传统工业? 如:剿丝、丝绸、制革??
2、阅读并欣赏教科书60—63页的照片和课文。了解传统的陶瓷生产和现代工业中的陶瓷生产。 3、分组讨论:
结合课文和自己收集的资料,讨论以前家乡传统工业的生产状况和现代企业生产有哪些区别? 小组长在讨论时做好记录。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