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版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
2.填一填。(看谁填的多)
()×()=800 ()×()=1260
3.1盘能装下28个鸡蛋,那么10盘能装下多少个鸡蛋?20盘呢?20盘呢???
板书设计:找规律
3×20=60 5×20=100 10×20=200 教学反思:在练习中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第三课时(总第20课时)
教学内容:队列表演(一)(课本第 32—33 页.) 教学目标:
1.结合“队列表演”的具体情境,利用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 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2.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3.正确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横式笔算,并选择正确简洁的运 算途径。 教学重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学
学校举行队列表演,一共有 12 行,每行有 14 人(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的主题图)
二、探究新知、展示算法
1.独立感知问题情境,搞清楚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要列什么样 的算式解决它,再独立列出这个算式。
2.引导学生利用点图算出 14×12 的结果。 (1)学生独立思考,并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本上。 (2)展示学生的想法:(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的例1)
方法一:把 12 拆成 6 乘 2 的形式进行口算,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 的连乘计算。
方法二:把 12 拆成 10 和 2,再进行口算。
方法三:把 14、12 都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进行口算。
3.出示 P32 表格,引导学生理解。(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的例2) (1)这个表格你能看懂吗?说一说。
(2)小组讨论交流:表格中的数据是怎么得到的?
(3)能看出表格中的数与点子图及算式之间的联系吗?在学生充分 交流自己的想法后,教师要做归纳与指导。
三、知识归纳、精讲点拨
1.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口算方法:①转化法:把其中的一个乘数分成两个一位数,用连乘法计算。②分解法:把其中的一个乘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用另一个乘数分别与这两个数先乘,再把积相加。③表格法:把两个乘数都分解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两个两个相乘,再把4个积相加。
2.完成算一算:(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的算一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2)指名汇报学生的想法。 四、拓展应用
1.完成练一练第 2 题。
2.完成练一练第 3 题: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在小组内交流、 反馈计算的结果。
3.完成练一练第 1、4 题:鼓励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 化。 五、课后小结
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队列表演(一)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14×12 =14×6×2 =84×2 =168
14×10=140 10×10=100 14×2=28 10×4=40 140+28=168 10×2=20
2×4=8 × 10 10 100 4 40 2
20 8 教学反思:根据本节课的教材特点,教师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构建以“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四课时(总第21课时)
教学内容:队列表演(二)(课本第 34—35 页.) 教学目标:
1.结合“队列表演”的具体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结合点子图说明乘法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理解算理。 教学重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并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学
(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的例1) 14×12,能用竖式计算吗? 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边写边想:这么写的道理 二、探究新知、展示算理 1.理解竖式写法
2. (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的例2)看一看、想一想、给大家说一说竖式每一步的意思:
(1)把 12 分成 10+2,用个位的 2 乘 14,就是已经学过的一位数乘 两位数。 十位数字 1 (也就是 1 个 10 ) 乘 14, 所得的积是 14 个 10, 因此“4”写在十位上。
(2)还可以简单写成 14 ×12 28 =14×2 140=14×10 168 =28+140
三、知识归纳、精讲点拨
1.列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得数是多少个“十”,个位上的0可以省略不写,所以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完成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展示,互相评价。 四、拓展应用
1.完成练一练第 1 题。
2.完成练一练第 3 题:看图,说说看懂了什么?独立完成。集体订 正。 3.完成练一练第 2 题 4.完成练一练第 4、5 题。 五、总结
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不进位) 14×12=168 14 ×12 28=14×2 140=14×10 168=28+140
教学反思: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对于学生而言是较难理解的,计算时需要进行三层计算。
第五课时(总第22课时)
教学内容:电影院(课本第 36—37 页)。 教学目的: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估 算,体会估 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2.能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 法的过程,并会通过估算解释运算结果的合理性。
教学重点: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 ,并理解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学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