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课后习题答案(1-4单元)
第二单元
《黄河颂》练习说明
思考探究
一 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静下心来想想,体会一下中国人民在抗战时期生发出来的磅礴的爱国激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歌词内容,并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体会作品传达的爱国激情。
参考答案:首先应该抓住“黄河的气魄”这一关键词,引导学生反复感知课文,感受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魄。其次,应该注意到“从哪些方面”这一要点,回归文本,引导学生从黄河的自然特点、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进行思考。同时,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内心的感情,调动学生产生国难当头、中华民族正处于危机之中的悲壮情怀。
二 诗歌既可以直接抒情,也可以间接抒情。你认为这首诗主要采取的是哪种抒情方式?你还能从自己读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体会二者不同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本诗属于直接抒情。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闻一多的《太阳吟》属于直接抒情,上学期学过的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则属于间接抒情。
积累拓展
三 做批注是非常好的读书方法。阅读时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练的语言和相应的符号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这就是做批注。
1.学习课文中的“批注示例”,想一想示例是从哪些角度进行批注的。 2.请在课文中选出最能体现黄河特点的两三处词句,仔细品味并加上批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关键的词句和段落,学习做批注的读书方法。 参考答案:1.引导学生认识到批注的对象可以是词、句,也可以是段、篇,可以从语言特点及表达效果、思想内容、层次结构、艺术手法等多个角度进行理解感受、鉴赏评价或质疑问难。批注的内容不必面面俱到,做批注的语言要求简求精。
2.要注意抓住“最能体现黄河特点”几个字,主要从“望黄河”和“颂黄河”选择二三诗句加以体会并批注。学生选择的诗句和批注的角度会多种多样,要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地研讨交流。
四 举办以小组为单位的诗歌朗诵比赛。可采用合唱式朗诵的形式,设计好领诵、男女生分声部朗诵、合诵等,认真练习,在班里展示。
设计意图:此题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独立进行,也可相机穿插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加深对文本理解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与合作精神。
五 课外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阅读。《黄河之水天上来》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三乐章,主要内容是痛诉民族的灾难,歌颂时代的英雄。
最后一课
思考探究
一 “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日上课大不相同,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并说说这些不同表明了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梳理情节“开端”的主要内容,感受“最后一课”的特殊氛围,领会文中采用对比手法,烘托气氛,并制造悬念的写作手法。
参考答案:
“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日上课大不相同,烘托出一种严肃的气氛,预示着将有非同寻常的大事发生。
二 上“最后一课”前后,小弗郎士的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对小弗郎士的心情态度变化情况的梳理,把握小说的情节内容,并理解作品的主题。
参考答案:
上课前,小弗郎士的心情、态度是:害怕老师责备、提问,想逃学。到了学校,发现课堂与平时大不一样,感到十分诧异。待到上课后,深为自己从此不能学习法语而难过,为自己从前的荒废学习而悔恨,对老师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尊敬。
朴素的爱国情感在“最后一课”这个特定场景中被进一步激发并得到升华,促使小弗郎士发生了变化。
三 韩麦尔先生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人物形象,找出你觉得刻画韩麦尔先生比较精彩的语句,并做一些批注。
设计意图:作者是从小弗朗士的视角来写韩麦尔先生的,因此,就无法直接涉及人物的内心活动,需要通过对外部特征的描写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心理。建议从对韩麦尔先生的服饰、神态、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中选择语句,引导学生通过做批注的方式,体会人物的心理,感知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
参考答案:提供若干示例,如下。
1.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批注]庄重服饰别样情!韩麦尔先生穿戴庄重,为的是向祖国的语言告别,充满悲剧色彩,异常打动人心。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