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磨,奶奶又说:用这块丑石吧,省得从远处搬动。石匠看了看,摇着头,嫌它石质太细,不太采用。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 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 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
稍稍能安慰我们的,是在那石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凹儿,雨天就盛满了水。常常雨过三天了,地上 已经干燥,那石凹里水儿还有,鸡儿便去那里渴饮。每每到了十五的夜晚,我们盼着满月出来,就爬到其上,翘望天边;奶奶总是要骂的,害怕我们摔下来。果然那 一次就摔了下来,磕破了我的膝盖呢。
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
奶奶说:“真看不出!它那么不一般,却怎么连墙也垒不成,台阶也垒不成呢?” “它是太丑了。”天文学家说。 “真的,是太丑了。”
“可这正是它的美!”天文学家说,“它是以丑为美的。” “以丑为美?”
“是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这些玩意儿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 奶奶脸红了,我也脸红了。
我感到自己的可耻,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的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阅读全文,完成练习:
(1)“它黑黝黝地卧在在那里,牛似的模样”一句用的修辞方法 是________,这句话形象的描写了丑石的________的特点。 (2)第②③段各写了丑石“无用”的哪些方面?(可用文中语句回答) 第2段中它不能________ 第3段中它不能________ (3)第5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4)第六段“眼光立即就拉直了”,表明了天文学家认识了丑石的? (5)“丑石的伟大” 在文中指的是?
(6)了解了丑石前后不同的遭遇,你明白了什么?
【答案】(1)比喻;形状极其蠢笨
(2)垒不成山墙;压不成台阶;凿磨太细;浣纱捶布 (3)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了解了丑石前后的不同遭遇,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认识事物不可限于表面,而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 (5)它的价值
(6)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它那种不屈于误解的寂寞的生存着是多么伟大。 【解析】【分析】(1)“它黑黝黝地卧在在那里,牛似的模样”一句用的修辞方法是比喻的修辞手法,这句话形象的描写了丑石的形状极其蠢笨的特点。(2)第2、3段各写了丑石“无用”方面:
第2段中它不能垒不成山墙;压不成台阶;凿磨太细;第3段中它不能浣[huàn]纱捶布。(3)第5段在文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4)第六段“眼光立即就拉直了”,表明了天文学家认识了丑石的价值。眼光是无形的东西,拉直将无形化为有形,生动、形象,作用是写出了科学家那种意外的惊喜和全神贯注的神情被刻画的活灵活现。体现了丑石的不同凡响和科学家的慧眼识珠。(5)“丑石的伟大”在文中指的内容是:“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它那种不屈于误解的寂寞的生存着是多么伟大。”(6)了解了丑石前后不同的遭遇,大家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认识事物不可限于表面,而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阅读能力,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chuàn zhuàn)》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慨 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zǎo zhǎo)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āi ái)打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1)选择文中正确的读音和字。
水浒传________(chuàn zhuàn) 大________(慨 概) 囫囵吞枣________(zǎo zhǎo) 挨________(āi ái)打 (2)在文中在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简单——________ 认认真真——________
(3)用浪线画出具体写“我”读书“囫囵吞枣”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我”读书“张冠李戴”的句子。
(4)“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中“这句话”指的是________。
(5)用小标题概括这一段话的内容:________。这一段话表现了鲁迅先生________的品质。
【答案】 (1)zhuàn;概;zǎo;ái (2)复杂;马马虎虎
(3)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 (4)“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5)谈《水浒传》;关爱孩子
【解析】【分析】(1)字形、字音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形、字音而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汉字、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复习时应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把记忆和训练结合起来。
(2)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5)考查拟定标题。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故答案为:(1)zhuàn、概、zǎo、ái (2)复杂、马马虎虎 (3)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 (4)“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5)谈《水浒传》、关爱孩子
【点评】(1)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
(2)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5)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10.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于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1)一个“骑”字( )
A. 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和凶暴的本质 B. 表明擅长某事物的人,反而容易大意,招致失误 (2)“呵,我多伟大!”这一句( )
A. 表现了自信、自豪 B. 刻画了反动统治者的外强中干和自我吹嘘的丑态 (3)“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的含义是( )
A. 全心全意地为广大人民服务 B. 一心一意地为革命事业而奋斗 【答案】 (1)A (2)B (3)A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这节诗的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A;(2)B;(3)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这节诗的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11.阅读课文片段一,回答问题。 片段一: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_____,天空是那么______,使我总想_________,表示我___________。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_____,又叫人_____,既愿___________,又想坐下__________。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片段内容,不超过4个字。 (3)写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和一个拟人句。
(4)初入草原,我的感受是“________。”可以看出我________的心情。沉浸在草原的美景中的我的感受是:________,我有这些感受到原因是: ________。 (5)我想高歌的“歌”是________;我想吟诗的诗题是________。
(6)“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 )
A. 草原上的牛马懂得欣赏美景,也被陶醉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