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3 8:42:08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田书堂

一、复习范围:分封制、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演变;其他政治制度。

二、复习目标:把握重要的政治制度的特征、实质、形成原因和发展演变分析评价其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知识概况: (一)、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制度有哪些?

①王位世袭制这:由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标志着我国历史进入奴隶社会

②分封制:我国奴隶社会典型的上层建筑形式。

③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权组织形式。

④猛安谋克制:女真族实行的军政合一的社会制度。 ⑤八旗制度:努尔哈赤建立的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社会制度。

(二)试述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发展与演变

1、基本线索如何?形成于战国时期;建立于秦朝;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北宋;强化并衰落于明清。 2、重点分析 (1)、秦朝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内容、特点及产生的历史原因怎样?

①内容:包括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中央集权的三公九卿制度和地方机构的郡县制度。

1

②特点:皇帝通过直接任免中央和地方的官吏而掌握了人事大权。这相对战国以前的分封诸侯制度来说能更有效地行使统治权,具有很大的进步性。

③历史根源:一是理论来源:法家思想;二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既是巩固统一的需要,也是维护封建经济的需要。 ④意义:巩固了统一,维护了封建的经济基础,对整个封建社会影响深远。 (2)、西汉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怎样巩固的?

①内容:汉武帝的大一统,主要表现为中央集权的巩固,特别是政治上解决王国问题;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上的统一和思想上的统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②王国问题的解决:汉初统治者,错误认为秦朝灭亡于没有实行分封制,所以主张分封同姓王。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王国势力膨胀,严重影响中央集权加强。晁错提出“削藩”主张,结果引发了七国之乱。七国之乱被平定后,景帝乘机把王国官吏任免权收回中央,后来,汉武帝又通过“推恩令”和削夺王国爵位,最终解决了王国问题。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时,儒生董仲舒吸收法家、道家等各派主张,对儒学加以发挥,提出了“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适应了当时政治的需要。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是在当时为解决王国问题,巩固中央集权,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二是儒学独尊,使孔子为代表的儒学逐步成为封建统治思想;三、是儒学独尊长期以来束缚了人民的思想,不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3)隋唐是怎样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

①三省六部制:在唐朝,通过设三省,将宰相一分为三,实现了君权对相权的削弱;同时这种体制也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

2

力量。三省六部制的运作程式如下:中书省(政令草拟)→门下省(政令审批)→尚书省(行政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②科举制: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贞观年间,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地位,后成定制。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豪门士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4)北宋加强情况如何?

①原因、目的:一是为了结束和有效防止地方割据君弱臣强的局面重新出现;二是为了防止兵变的历史重演。根本上说就是为了巩固统治,以求长治久安。

②基本方针:最大限度集中军权、财权、政权于中央。 ③具体措施:军权: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政权: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管理地方政事;财权:派转运使到地方管理财政。

讨论:宋太祖杯酒何以能释兵权?一是宋太祖已具备了释兵权的条件:(1)北宋建立后赵匡胤迅速稳定了政局,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2)赵匡胤原为统军大将,控制着禁军。这是关键的条件。可以这样说:陈桥兵变是暴力基础上的和平夺权,杯酒释兵权是暴力基础上的和平夺权,杯酒释兵权是暴力基础上的和平削权。二是宋太祖采取了切实可行的策略:(1)经济上赐给钱财,允许广置田产。(2)采取情感策略。(3)人生观诱导,让将领及时行乐。 ④作用和影响:(1)积极的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消除分裂割据维护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和人民的愿望。(2)消极影响:造成“冗兵、

3

冗官,冗费”的后果,最终导致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积重难返的严重局面,从而到中期出现统治危机。军权过于集中,实行守内虚外,边防力量削弱,军队力量增加,军队开支日益膨胀。政权过于集中造成官僚机构臃肿庞大,效率低下。财权过分集中,地方经费减少,不能调动地方积极性。 (5)元朝新发展

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设行省,这一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一是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是对秦朝郡县制度的重大发展,为我国明清以后的行政区划奠定了初步基础。二是各族人民统一在一个中央政府管辖之下,便于民族之间的友好相处和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使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加强,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6)明朝强化

特点:①废丞相,权分六部,六部长官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由皇帝亲自控制指挥。这一措施,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进一步强化了以皇权为代表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②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这一措施具有独创性。它的出现,标示着君主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和专制制度的腐朽反动性加强。③八股取士,其结果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对中国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④废除行省,设三司,分掌地方行政、司法、军政。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其结果形成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这些措施的核心是加强君权,形成高度强化的君主专制统治。

影响:①进步性:起到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稳定和重建封建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作用。至明成祖永乐年间,政局稳定,国力强盛,明朝成为中国历史上又一鼎盛王朝。②消极性:从其动机看,仍然是维护和巩固一家一姓的统治,具有反动

4

搜索更多关于: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田书堂 一、复习范围:分封制、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演变;其他政治制度。 二、复习目标:把握重要的政治制度的特征、实质、形成原因和发展演变分析评价其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知识概况: (一)、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制度有哪些? ①王位世袭制这:由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标志着我国历史进入奴隶社会 ②分封制:我国奴隶社会典型的上层建筑形式。 ③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权组织形式。 ④猛安谋克制:女真族实行的军政合一的社会制度。 ⑤八旗制度:努尔哈赤建立的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社会制度。 (二)试述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发展与演变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