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力学复习提纲
a.剪切面与外力平行且夹在两外力之间。
b.当挤压面为平面时,其计算面积就是实际面积,当挤压面是半圆柱形侧面时,其挤压计算面积为半圆柱侧面的正投影面积,即 Ajy=dt 三、剪切胡克定律 1.当τ ? τ
P时,切应力τ
与该点处的切应变?成正比关系,即
τ =G?
2.切应力互等定理:构件内部任意两个相互垂直的截面上,切应力必成对存在,且大小相等,方向同时指向或背离这两个截面交线。
第七章 圆轴扭转
※ 一、求扭矩的简便方法:圆轴任意截面的扭矩T(x),等于截面一侧(左段或右段)轴段上所有外力偶矩的代数和。左侧轴段上箭头向上(或右侧轴段上箭头向下)的外力偶矩产生正值扭矩,反之为负。
重要结论:两外力偶矩作用截面之间各个截面的扭矩值相等。 画扭矩图例题
m2=500N.mm1=800N.mm3=300N.m
Mn/KN.m(+)X500300x(-)
二、应力和强度计算
T?D/2TT????? ? ?1.扭转切应力 maxIWPPIP※ 切应力在截面的分布 见课本109页 图7-7(b) 2.极惯性矩和抗扭截系数
?D4IP??0.1D432
WP?9
?D316?0.2D3
1)实心圆截面
42)空心圆截面 I P ? 0.1 D ? ? 4 ) W P?0.2D3(1??4)(1例题 下图中表示扭转切应力分布规律正确的是:( B )
A B C D
3.圆轴扭转的强度设计准则
?max
Tmax??[?]W?
三类计算:a.校核强度; b.设计截面;c.确定许可载荷
※ 参考题:练习册46页 练习二十三 第四题 第1,2小题
三、扭转变形和刚度计算
1. 圆轴扭转的变形计算公式 ? ?
2. 圆轴扭转的刚度准则 ? maxTlGIPTmax180????[?](?/m)GI??例题1: 直径和长度相同而材料不同的圆轴,在相同扭矩作用下,它们的( A ) A.最大切应力相同,而扭转角不同; B.最大切应力相同,扭转角也相同; C.最大切应力不同,而扭转角相同; D.最大切应力不同,扭转角也不同;
例题2: 两根材料和长度均相同的实心圆轴,第一根的直径是第二
根的两倍,若受相同扭矩的作用,则两根轴的扭转角之比为( C ) A.1:4 B.1:8 C.1:16 D.1:32
例题3: 用同一材料制成的实心圆轴和空心圆轴,若长度和横截面面积均相同,则抗扭刚度较大的是 ( A )
A. 空心圆轴 B. 实心圆轴 C. 两者一样 D. 无法判断
10
强度计算与刚度计算例题
例:空心圆轴的外径D=40mm,内径d=20mm,材料的切变模量G=80GPa,轮轴的转速n=1200r/min,传递的功率P=20KW,单位长度许用扭转角[?]=0.5°/m,材料的[τ]=50MPa,试校核轮轴的强度和刚度。
MeMe 解:1)计算截面上的扭矩
Mn?Me?9549p?159.15N?Mn
MnMn==13.5MPa???? 3(1-?4)Wn?D16MnmaxGIp?0.48?????
2) 根据抗剪强度条件进行校核 ?max?3)根据刚度条件进行刚度校核 ?max=∴ 该轮轴满足强度及刚度要求
第八章 梁的弯曲
1、平面弯曲的特点:若外力沿横向作用在纵向对称平面内,梁的轴线将在其纵
向对称平面内弯成一条平面曲线。
2、剪力和弯矩的正负规定:见课本122页图8-8
例题 在下列4种情况中,截面上弯矩M为正、剪力FQ为负的是( B )
3、求剪力和弯矩的简便方法
FQ(x)=x截面左(或右)段梁上外力的代数和,左上右下为正。
M(x)=x截面左(或右)段梁上外力矩的代数和,左顺右逆为正。 ※ 4、画剪力图和弯矩图
a. 列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画剪力图、弯矩图 。
※ b. 用简便方法画剪力图、弯矩图(见课本126页,4个要点,例题8-6)
11
参考题:练习册53页 e) f) 55页 d) 例题1:梁在集中力偶作用截面处( C )
(A)弯矩图无变化,剪力图有突变; (B)弯矩图无变化,剪力图有折点; (C)弯矩图有突变,剪力图无变化; (D)弯矩图有突变,剪力图有折点。 例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无载荷作用的梁段剪力图为斜直线; B.均布载荷作用的梁段剪力图为抛物线; C.集中力偶作用处弯矩图发生突变; D.剪力等于零处,弯矩图一定有极值。
5、弯曲应力和强度计算
结论1:1)各横截面绕中性轴转动了不同的角度,相邻横截面产生了相对转角d?;2)截面间纵向纤维发生拉伸和压缩变形,横截面有正应力;3)横截面上、下边缘有最大的正应力。
结论2:弯曲正应力与截面弯矩M成正比,与该点到中性轴的距离y坐标成正比,而与截面对中性轴z的惯性矩Iz成反比 。
?y?M?yIZM?ymaxM?max??IZWz
弯曲正应力强度准则:
其中,抗弯截面系数公式见课本130页
6、提高梁抗弯强度的措施
1)集中力远离简支梁中点 2)将载荷分散作用
3)简支梁支座向梁内移动 4)选择合理的截面形状 5)根据材料性能选择截面 6)采用等强度梁 例题1: 下列措施中不属于提高梁的抗弯强度的是( D ) A.将载荷分散作用; B.选择合理的截面形状; C.采用等强度梁; D.减小梁的抗弯截面系数
例题2:梁在弯曲变形时,位于其中性层的纵向纤维( C )
A.伸长; B.缩短; C.既不伸长又不缩短; D.先伸长后缩短
?max?12
M?[?]Wz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