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堂观察下的有效互动课堂》课题申请书 - 图文
师:这个周末老师做了一件很想做但是一直没有做的事情。一起看看吧!出示沏茶的视频。 生:看视频。
师:下个周末老师家里要来客人,如果我还是按这个方法沏茶给客人喝,客人就要等14分钟。但老
师不想让客人等这么久。怎样安排可以节约时间呢?
生1:我是这样思考的,在烧水的时候我可以找茶叶、洗茶杯、接水、洗水壶,一共花了9分钟。 师:你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2:我不同意你的看法,我是这样想的:烧水的时候不能洗水壶和接水,因为要先洗完水壶再接水
然后才能烧水。烧水的时候只能洗茶杯、找茶叶、等水烧开了再沏茶。一共花了11分钟。
师:微笑点头,并未开口。 生1:我同意你是意见。
生2:我的发言完毕,请问大家还有没有补充。
[简析]:
往往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积极发言”,但当学生回答有误的时候怎么处理呢?一般情况老师不会直接批判,回答错误的学生是对还是错。老师会说“谁还有别的意见”。然后就抽另外的学生起来回答,回答错误的学生就很自然的就坐下了。而在这个片段中,回答错误的生1并没有在生2起来回答的时候就坐下了。而是站着、看着对方、倾听对方的回答。在生2回答完毕之后说了句“我同意你的意见”之后再坐下去。在这里避免了由老师直接说出生1回答错误的尴尬;避免了回答完毕之后就坐下,坐下之忙着羞涩自己的错误,而不是倾听正确的结果。这样唤起了学生回答错误后追求正确结果的主体意识。让答错的学生心悦诚服。也体现出了生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学生回答完毕的时候怎么处理呢?平常老师也许会说“回答的非常好,掌声鼓励”。而在此片断中生2回答完毕之后,自己大胆的向班上同学提出“我的发言完毕,请问大家还有没有补充?”说完这句话生2用眼睛环顾四周,没有同学发言,一句“谢谢大家的倾听”后教室里想起了掌声。生2眼睛的环顾意在看有没有同学反驳,没有同学反驳“谢谢大家倾听”。响起的掌声也是学生自发的。生2的回答语言精练,配上图解已非常完美了。由此看来教师在日常中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细节的训练是花了功夫的。 片断二:
师:刚才我们已经进行了小组讨论,谁愿意给我们说说“为什么妈妈这样烙3张饼最节约时间”。 生1:我们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师:你们是要小组一起吗? 生1:是的。
师:需要用实物展台吗? 生1:需要用到。
师:那就请上讲台吧,现在这里就是你们的舞台。
生1:对这另外三人说了些什么。
生2:要烙3张饼,一面需要3分钟,一张饼2面,那就需要2×3×3=18分钟。
生3:不行、不行你那样太费时间了,一次可以烙2张饼,先同时烙2张饼。再烙第3张,需要2×3
+6=12分钟。
生4:我还有一种方法。先烙1号饼和2号饼的正面,再烙1号饼的反面,把2号饼取出来,放入3
好饼的正面,最后烙2号饼的方面和3号饼的反正。一共需要3×6=18分钟。
生5:我不同意你们的答案,应该是9分钟,不是18分钟。一次可以烙2张饼,同时烙只需要3分
钟。所以3×3=9分钟。
生4:哦,对啊,我写错了,是9分钟。我们同意你的意见,谢谢! 生:我们小组的发言完毕,请问大家还有没有补充,谢谢大家的倾听。 师:板书图示。
3分3分3分
[简析]:从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师原来以为的一个人的发言,却意外的变成了小组展示。生1对另外三人说了什么,虽然没有听的很清楚,但可以看出生1在进行分工安排。三人以表演对话的形式呈现了3种烙饼的方式。可以见到在小组合作中是人人有事做,既分工又合作相辅相成,是小组合作中的亮点之一。当生说出了正确的烙饼方式,错误的计算结果时,师生一片愕然,老师还没有来的及接话,生5的一句“我不同意你的答案”成了此次合作展示的第二个亮点。大胆的质疑、表达自己的想法,体现了学生的自信和胆量也体现了教师在语言细节方面的训练颇有成果。
课堂不是单一化、模式化而是立体式、多层次的学习空间。教师提供学生充分思维的时空与主动探索、创新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合作、互动学习活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正像空气对于健康一样,自由时间对于学生是必不可少的??自由时间是丰富学生智力生活的首要条件。”此片断从这一角度讲,是为培育学生创造力而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买文具》我是如何构建数学课堂中的互动教学——互动课堂设计汇报 杨艳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应该是学生自主探索实践的过程,是学习者与文本(教材)的交互作用,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只有经历一次次的“互动”,才会真正地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和不同的思维方法,同时在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与文本(教材)及教师产生交互作用,形成了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了情感态度和思维等方面的品质。基于以上认识,我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
1、学生如何主动进入学习状态。
2、学生如何进行思维与文本的沟通,实现学习者与文本的互动学习。 3、学生怎样与文本和学生互动才能有效的达成学习目的。
一、在学生与文本的交互作用中,是教材对学生有影响,学生同样对教材也有影响。文本即教材,有时不仅指教材,学习者是学生,这个交互作用是学习的过程。然而教材是无声、静止的,教材的编排者精心设计了教学情境,教学问题串,然而学生的基础、能力各不相同,如果是完全将文本资料抛给学习者无序的去学习,学习效果一定会因人而异,形成不同的学习结果。那么如何将文本资料进行分解及对学习者进行有效指导呢?
我在设计《买文具》这堂课时,首先考虑了王老的听课建议。这堂课是除法单元的第一课,距离上一次学习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学期,要让学生快速的达成与文本的沟通,而不是不知所措,首先我设计了复习环节的唤醒学习环节。最开始是8道口算,2道竖式计算,考虑口算是小组开火车调动学习情绪,学生独立完成2道竖式再进行订正及除法竖式的计算步骤的回顾。然而考虑到开火车互动的群体是进行游戏的小组和老师,开火车小组的孩子与旧知,没有进行游戏的孩子可能因为游戏机会的丢失,暂时放弃了与旧知的互动,即缺少了知识的唤醒。接着我将口算题缩减到4道,思考以教师问,学生全班齐答的方式进行。这样参与活动的面扩展到全班学生,也就达到知识唤醒的目的。再思考独立完成2道竖式再订正再小结方法,这样的方式需要3个小环节去完成,比较花时间,有可能将学生的黄金互动时间浪费在复习阶段,我第三次进行了调整——竖式计算由一人在黑板上边板书、边讲解,其他同学看过程,思考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是哪些。思考的问题设计过于简单,学生进行片段式的回忆,很可能不能完整的进行思考,思维互动会断篇。 第四次我将思考问题改为了最后的问题串。
二、构建主义学习观认为操练式的学习并不是我们所说的有效学习,我们讲的有效学习主要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是发展学生创新性的学习。那么该如何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自主、互动的学习,并且达到最有效的学习效果呢?
我想:通过数学课堂中进行有效的互动,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开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提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的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师生有效互动是指教师或学生将所欲传送的种种信息,借助各种媒介,传达给对方,并发出预期的反映结果;由此反映结果再反馈给对方,从而形成良性的反馈循环系统。师生互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积极地参与,主要是指学生的行为参与、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另一方面是教师的行为。互动的关键是运用多种教学形式、采取各种教学手段,加强他们之间的相互交往、沟通和合作,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教学环境。那么现在这节数学课堂中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互动呢?学生将信息情境快速的阅读之后,我直接提出了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除法问题,即实际生活问题,学生在思考了为什么要除法解决后,我设计了第一个互动环节——阅读。这部分的知识是让学生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如何进行口算。知识难度不大,学生易看能懂,在进行学习者与文本的互动后,让积极互动的学生在全班中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师生共同营造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时间和空间。在此空间里,学生充分自主真情投入,听讲者悉心聆听,讲解者热情诱导,教师再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上适时引导,师生互动对话,在对话中生成引导,在引导中感悟。使教师不仅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且是学生年长的伙伴和真诚的朋友,和学生拉近距离,学生不再“仰视”教师,营造一种互动的空间,让学生和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
在第三个环节中,我设计了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表达计算过程的环节,并在活动中提出:1、想一想计算时应怎样试商? 2、“4”写在哪一位上? 3、竖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 围绕这三个话题,开始设计的是先独立思考,自己与自己进行思维互动,再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进行交流,进行生生互动,最后由小组在全班进行交流互动。互动的模式要尊重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进行引导和教学。然而实际上课时将后面的环节混乱了。但是在对话的过程中,当小老师站在讲台上时,我主动退到了和学生一起的位置,以学生的姿态学习和质疑去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同时,让表达的学生作为一个个具有独立完整的精神的个体展示在同学们面前。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共享。同时这种“和学生换一下角色”由学生当老师的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你能将你的相法说给大家听听吗?”“刚才小老师讲的话,大家听明白了吗?”“如果不明白,谁愿意再当老师到台上讲解?”通过和学生换角色,课堂气氛更融洽了,学生的学习更投入了,学习的效果也最好了。
另外,我觉得课堂上要注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有效互动的课堂里需要有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创设一种自由的学习氛围,多给学生一点活动的余地,多给学生一点展示自我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欣赏自我、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中尽量提倡学生走上讲台,提倡学生交流讨论,提倡学生可以标新立异,甚至异想天开。教师要坚持做到让学生想说就说,说出智慧火花;想议就议,议出是非曲直;想问就问,问出心中疙瘩;想画就画,画出正解解法。哪怕观点是错误的。我们教师都应发挥主导作用,在错误中发现闪光点,纠正错误,在错误中成长。学生才不用害怕因为说错而被老师批评、同学嘲笑了,在如此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们学得更快乐了,也最容易迸发创新的火花。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