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省雅安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四川省雅安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1 14:01:43

有地位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B项,“孝悌的母亲骆氏上门伸冤,谢瀹听说后亲自重审此案”错误,文章第三段说的是“瀹闻孝悌母诉,乃启建康狱覆”,可见他并不是亲自重审此案,而是请求建康监狱复查此案。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考生可以先到文中找到B项对应的内容,考生可以借助“孝悌的母亲”“骆氏”快速找到设题区域,在第三段,文中是说谢瀹“启建康狱覆”,即“上启建康府请求重审此案”,选项说成“亲自重审此案”,故错误。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引”,引荐;“为”,担任,做;“雅”,平素;“相”,偏指一方,指他;“除”,授职,被授予。第二句中,“诣”,到;“为……所”,表被动,被;“横劾”,无端诬陷。 参考译文:

谢瀹字义洁,是陈郡阳夏人。祖父谢弘微,宋朝时任太常。父亲谢庄,曾任金紫光禄大夫。 谢瀹七岁时,王彧见到他感到很惊奇,告诉了宋孝武帝。初入仕途谢瀹任车骑行参军,迁任秘书郎,司徒祭酒,丹阳丞,抚军功曹。世祖(萧赜)做中军时,任用他为记室。齐王府设立建制后,迁任太子中舍人。因母亲老迈需要奉养,出任安成内史。回都后任中书郎。卫军王俭引荐他为长史,平素礼遇他。授职黄门郎,兼掌吏部。不久调任太子中庶子,兼任骁骑将军,又调任长史兼侍中。谢瀹因不能朝夕侍奉 母亲,坚决推迟不受官职。世祖命他赶快到任。

调任司徒左长史,出京任吴兴太守。长城县百姓卢道优家中遭劫,诬告同县殷孝悌等四人为劫匪,谢瀹收捕到县狱中审问。殷孝悌的母亲骆氏到上一级部门去告状,称殷孝悌被卢道优陷害,被无端诬为行劫,一百七十三人联名保证,而本地官府不给申冤。谢瀹听说殷母已经上诉,便上启建康府请求重审此案,卢道优理屈服罪,被依法处斩。有关部门奏请免谢瀹的官。谢瀹又命典药吏煮药,失火,大火烧了郡府外斋南厢屋五间。又动辄鞭打开除下属,被有关部门揭发给朝廷,朝廷下诏全都免于追究。谢瀹在郡里工作期间被认为很有政绩。母亲去世,谢瀹辞官。

谢瀹服丧期满,任吏部尚书。明帝(萧鸾)即位,谢瀹又称病不理政事。后来皇上举行宴会,功臣为皇上敬酒,尚书令王晏等离座起立,只有谢瀹不起来,说:“陛下受命于天,应天顺民,王晏等狂妄地把

天大的功劳归于自己。”皇上大笑解之。宴会散后,王晏招呼谢瀹和他同车回府,想借此笼络他。谢瀹又正色说:“你的巢窟在何处?”王晏才被配给班剑仪仗时,谢瀹对他说:“我身为太傅才得六人仪仗,你凭什么一下子就得如此之多?”王晏对他很是畏惧。

当初,其兄谢朏出去主持吴兴工作,谢瀹在征虏渚为兄送别,谢朏指着谢瀹的口说:“这里面只应当饮酒才是。”谢瀹在建武初期,一天到晚只管饮酒,和刘瑱、沈昭略用觞酌酒对饮,每人都有数斗酒量。世祖曾问王俭,当今谁的五言诗做得好?王俭回答说:“谢朏得受其父亲的陶冶;而江淹也是算得上的。”皇上建成禅灵寺时,特别指示让谢瀹撰写碑文。领右军将军。其兄谢朏在吴兴,因启禀公事迟了 ,谢瀹就代他做启,皇上见不是谢朏的笔迹,问这件事,便原谅了他。调任侍中,兼任太子中庶子,豫州中正。

永泰元年(498),调任散骑常侍,太子詹事。这一年去世,时四 十五岁。被追赠金紫光禄大夫,谥号“简子”。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宿湘江遇雨 谭用之①

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②。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注:①谭用之:唐末五代时人。②刘琨:晋代人,当时北方被少数民族所统治,刘琨和好友祖逖胸怀统一大志,为报效国家,他们常常闻鸡鸣而起舞。③橘柚:《九章·橘颂》是战国时期楚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作品。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咏物诗,表面上歌颂橘树,实际是诗人对自己理想和人格的表白。④王孙:《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句意。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交代了泊船湘江的特定处境,“锁梦魂”,巧点“宿”字,透露诗人因行游受阻而怅然之感。所以,诗歌首联旋律舒缓低沉,满含怅惘情绪。

B. 颌联描写湘江的秋雨景色。“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这两句对仗工整。“芙蓉国”和“薜荔村”,本已极言其多、其盛,再加上“万里”和“千家”的修饰渲染,烘托出气象的高远,境界的壮阔。

C. 颈联重抒情。“悲橘柚”,是说橘柚引起诗人的悲叹。“王孙”一词运用典故,表现诗人壮烈情怀。 D. 尾联以景结情,意在言外。湘江沿岸,正是屈原足迹所到之处。屈原身处逆境,尚有一渔父与之对话;而现在诗人的情况却是渔人看见他竞不与之言语,令人感慨万千。

E. 本诗写景抒情各有侧重,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是融洽的。这首七律,借湘江秋雨的苍茫景色抒发诗人的慷慨之气,写来情景相生,意境开阔。 15. 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AC 15. ①首联:诗人被迫困于此地的无奈和怅惘,同时用刘琨闻鸡起舞的故事,表明自己奋发振作、立志救时的抱负和决心。②颔联:诗人为美景陶醉,喜悦、赞赏之情。③颈联:诗人的身世之感和故国之思,乡思难遣,仕途不遇。④尾联:抒发诗人不被理解的悲愤郁闷、壮志难酬的慷慨不平。 【解析】

14.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A项,“透露诗人因行游受阻而怅然之感。所以,诗歌首联旋律舒缓低沉,满含怅惘情绪”有误,一个“锁”字,流露出诗人被迫困于此地的无奈和怅惘。不过,由于整句取景壮阔,无奈怅惘之中并无衰飒之气,反倒更加激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所以接下来的“江边深夜舞刘琨”一句,诗人即用刘琨闻鸡起舞的故事,表明自己奋发振作、立志救时的抱负和决心。C项,“表现诗人壮烈情怀”错误,“王孙”一词运用典故,在壮烈情怀中寄寓着愤慨与忧伤。 15.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诗歌一开篇便起得雄浑壮阔。“湘上阴云锁梦魂”,这一句不但形象地描绘出暴雨将至之时的那种风急浪高、阴云密布的景色,而且点明题意,交代因雨受阻、夜宿湘江的缘由。一个“锁”字,流露出诗人被迫困于此地的无奈和怅惘。不过,由于整句取景壮阔,无奈怅惘之中并无衰飒之气,反倒更加激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所以接下来的“江边深夜舞刘琨”一句,诗人即用刘琨闻鸡起舞的故事,表明自己奋发振作、立志救时的抱负和决心。颔联则转为描写湘江的秋雨景色。“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这两句既对仗工整,又写景壮丽。秋风暮雨之中,诗人眺望远方,只见湘江两岸,满目所见,尽是花枝繁密的芙蓉和随风摇曳的薜荔,煞是美丽。名之以“芙蓉国”和“薜荔村”,本已极言其多、其盛,再加上“万里”和“千家”的修饰语,则显得更加幅员辽阔,展现出一片广阔无边的花海和绿色原野,面对这样的壮丽景色,诗人的心境也不由得更加开阔了,流露出喜悦和赞赏之情。颈联由写景转入抒情。其中“乡思不堪悲橘柚”一句,主要抒发诗人的思乡之情和生不逢时之悲。橘树生长于南方,一旦移植到北方栽种,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的变化,结出的果实味道就会有所不同,所以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之说。湖南地处南方,故盛产橘柚,何况眼下又是橘柚成熟的季节,湘江两岸必定是金黄一片、硕果累累。诗人见此情景,对于橘树的适得其所,不禁心向往之。相形之下,自己滞留此地,已是身不由己,再加上生不逢时、有志难骋的遭遇,不觉更加凄苦、悲凉。于是,只能将满腹辛酸化为一声“旅游谁肯重王孙”

的呼喊。“王孙”语出淮南小山《楚辞?招隐士》,意为隐居的贤士,后来也用来称呼游子,此处则二意并存,借指诗人自己。诗人怀抱经世之才和救世之志,然而却始终不被重视,只能到处漂泊,这其中的苦楚却无人明白。尾联则以写景作结。“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两句,暗用屈原与渔父之事。屈原虽然不被世人理解,但是尚有渔父与之对话,而自己竟然连屈原都不如,一种世无知音的悲愤溢于言表,令人感慨万千。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诗中,从诗歌标题“秋宿湘江遇雨”来看,这首七律,写于诗人旅游他乡,遇雨受阻,夜泊湘江之中,诗中通过对秋风暮雨景象凄凉的写照,抒发了诗人游子思乡和怀才不遇的感叹;根据注释,可知诗歌中使用刘琨闻鸡起舞、屈原的“橘柚”和楚辞中的“王孙”等几个典故,分别表达了奋发振作、立志救时的抱负决心以及乡思难遣仕途不遇的身世之感和故国之思。 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及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2)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上,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及行迷之未远。(《离骚》)

【答案】 (1). 明明如月 (2). 何时可掇 (3). 诵明月之诗 (4). 歌窈窕之章 (5). 回朕车以复路兮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两者都有。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如第一句中“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及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第二句中“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上,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考生可以根据这些提示进行默写。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掇”“诵”“窈窕”“朕”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有地位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B项,“孝悌的母亲骆氏上门伸冤,谢瀹听说后亲自重审此案”错误,文章第三段说的是“瀹闻孝悌母诉,乃启建康狱覆”,可见他并不是亲自重审此案,而是请求建康监狱复查此案。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