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省雅安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项,“这说明他在‘五四’时期所做的事情微不足道”错误,此处属于傅斯年先生的自谦,表现他为人谦虚。
8.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要求选出的是“最恰当的”“两项”。A项,“傅斯年和胡适都不愿做国府委员,其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一旦加入政府,就失去了说话的白由和分量,同时名节也会受损”错误,从文中来看,并没有提到胡适的看法。傅斯年反对胡适做国府委员,并写信表明自己的观点。C项,“它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思想上和文化上的近代化”错误,文章第一段说的只是“拉开了序幕”,选项把未然当已然。E项,“历史学家们看问题往往只注重社会分析,不论及……”错误,文章第三段说的是“一般的历史学家们看问题往往只停留在社会分析的层次上,而绝少论及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心灵深处”,由此可知,“历史学家们”错误,应为“一般的历史学家们”,“不论及”应为“绝少论及”,故意夸大。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谢瀹(yuè),字义洁,陈郡阳夏人也。祖弘微,宋太常。父庄,金紫光禄大夫。
瀹年七岁,王彧见而异之,言于宋孝武。解褐车骑行参军,迁秘书郎,司徒祭酒,丹阳丞,抚军功曹。世祖为中军,引为记室。齐台建,迁太子中舍人。以母老须养,出为安成内史。还为中书郎。卫军王俭引..
为长史,雅相礼遇。除黄门郎,兼掌吏部。寻转太子中庶子,领骁骑将军,转长史兼侍中。瀹以晨昏有废,固辞不受,世祖敕令速拜。
迁司徒左长史,出为吴兴太守。长城县民卢道优家遭劫,诬同县殷孝悌等四人为劫,瀹收付县狱考正。
孝悌母骆诣诉称孝悌为道优所诽谤,横劾为劫,一百七十三人连名保征,在所不为申理。瀹闻孝悌母诉,乃启建康狱覆,道优理穷款首,依法斩刑。有司奏免瀹官。瀹又使典药吏煮汤失火烧郡外斋南厢屋五间又辄鞭除身为有司所奏诏并赎论在郡称为美绩母丧去官。
服阕,为吏部尚书。明帝即位,瀹又属疾不视事。后上宴会,功臣上酒,尚书令王晏等兴席,瀹独不起,曰:“陛下受命,应天顺民,王晏妄叨天功以为己力。”上大笑解之。座罢,晏呼瀹共载还令省,欲相抚悦,瀹又正色曰:“君巢窟在何处?”晏初得班剑,瀹谓之曰:“身家太傅栽得六人。君亦何事一朝至此。”晏甚惮之。
初,兄朏为吴兴,瀹于征虏渚送别,朏指瀹口曰:“此中唯宜饮酒。”瀹建武之初专以长酣为事,与刘瑱、沈昭略以觞酌交饮,各至数斗。世祖尝问王俭,当今谁能为五言诗?俭对曰:“谢朏得父膏腴,江淹有意。”上起禅灵寺,敕瀹撰碑文。加领右军将军。兄朏在吴兴,论启公事稽晚,瀹辄代为启,上见非其手迹,被问,见原。转侍中,领太子中庶子,豫州中正。
永奉元年,转散骑常侍,太子詹事。其年卒,年四十五。赠金紫光禄大夫。谥简子。
(选自《南齐书·谢淪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瀹又使典药吏煮汤/失火/烧郡外斋南厢屋五间/又辄鞭除身/为有司所奏/诏并赎论/在郡称为美绩/母丧去官。
B. 瀹又使典药吏煮汤/失火烧郡外斋/南厢屋五间/又辄鞭除/身为有司/所奏诏并赎论/在郡称为美绩/母丧去官。
C. 瀹又使典药吏煮汤/失火烧郡外斋/南厢屋五间/又辄鞭除身/为有司/所奏诏并赎论/在郡称为美绩/母丧去官。
D. 瀹又使典药吏煮汤/失火/烧郡外斋南厢屋五间/又辄鞭除/身为有司/所奏诏并赎论/在郡称为美绩/母丧去官。
11. 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文化中对官员任职情况有些固定的说法,如“解褐”,是指脱去粗布衣服,比喻入仕为官。“服阕”是指守丧期满除丧服。
B. 文中出现的“世祖”,为皇帝的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
C. 谢瀹的谥号为“简子”。谥号,为古代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的美称,始于西周。帝王的溢号一般是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王认可后予以宣布,臣子谥号则由朝廷赐予。
D. 《南齐书》属于中国古代纪传体史书之一,与《北齐书》《旧唐书》《辽史》等合称“二十四史”;其
中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南朝范晔的《后汉书》以及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谢瀹被封为太子中庶子,领骁骑将军,转长史兼侍中,但他因为这样早晚不能侍奉母亲,所以坚决请辞不接受,直到世祖亲自下诏令他赶快上任。
B. 长城县民卢道优家遣劫,诬同县殷孝悌等人,孝悌的母亲骆氏上门伸冤,谢瀹听说后亲自重审此案,最终卢道优理屈词穷俯首认罪。
C. 谢瀹心高气傲,不畏权贵。他看不起尚书令王晏的行事,无论在皇帝面前还是私下都丝毫不给面子,他的刚正不阿反而让王晏忌惮他。
D. 谢瀹在建武初年唯独喜好饮酒,与友人觥筹对饮,一次能饮数斗酒。此时他早已美名在外,由王俭推荐被皇帝下诏为禅灵寺撰写碑文。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卫军王俭引为长史,雅相礼遇。除黄门郎,兼掌吏部。 (2)孝悌母骆诣诉称孝悌为道优所诽谤,横劾为劫…… 【答案】10. A 11. C 12. B
13. (1)卫军王俭引荐他为长史,平素对他以礼相待。授职黄门郎,兼职掌管吏部。 (2)殷孝悌的母亲骆氏到上一级部门去告状,称殷孝悌被卢道优陷害,被无端诬为行劫。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瀹又使典药吏煮汤/失火/烧郡外斋南厢屋五间/又辄鞭除身/为有司所奏/诏并赎论/在郡称为美绩/母丧去官”,这句话的含义是“谢瀹又命典药吏煮药,失火,大火烧了郡府外斋南厢屋五间。又动辄鞭打开除下属,被有关部门揭发给朝廷,朝廷下诏全都免于追究。谢瀹在郡里工作期间被认为很有政绩。母亲去世,谢瀹辞官”,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瀹”“典药吏”“郡外斋南厢屋五间”“有司”“美绩”“身”,然后依据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如“烧”意思是“烧毁”,对象是“郡外斋南厢屋五间”,即烧毁的是“郡府外斋南厢屋五间”,如断成“失火烧郡外斋”,则变成“烧毁”的就是“郡外斋”,这与事实不符,故排除BC两项;“为……所”是固定短语,表被动,故“为有司所奏”不能断开,排除D项,故选A项。
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C项,“谥号,……给予的美称……”错误,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