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护理伦理学案例分析

护理伦理学案例分析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 8:55:47

护理伦理学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医院内科病房,治疗护士误将甲床病人的青霉素注射给乙床病人,而将乙床病人的庆大霉素注射给甲床病人。当她发现后,心理十分矛盾和紧张,并对乙床病人进行严密观察而没有发现青霉素过敏。该护士原想把此事隐瞒下去,但反复思虑后还是报告给护士长,同时作了自我检查。但不知道是否应该告诉患者。

案例二:患儿王某,男,3岁。因误服5ml炉甘石洗剂到某医院急诊。急诊医生准备用25%硫酸镁20ml导泻,但将口服误写成静脉注射。治疗护士拿到处方心想:“25%硫酸镁能静脉注射么?似乎不能,但又拿不准。”又想:“反正是医嘱,执行医嘱是护士的职责。”于是将20ml25%硫酸镁给患儿静脉注射,致使患儿死于高血镁的呼吸麻痹。 解析:

在案例2中,虽然治疗护士对医嘱已经产生疑问,但是却没有能按照查对制度的相关要求向医生问清楚,而是机械地错误执行医嘱最终导致患儿的死亡。案例1中的治疗护士之所以把两个病人的药物错误注射,也是因为没有按照“三查七对”的要求去做。护理工作中审慎的体现有时到了一种琐碎的程度,对每一个病人、每一个医嘱、每一次转抄、每一次交接、每一个药品、每一件器械,甚至每一个操作都要求审慎地查对、核实、确保无菌、正确。事无巨细的繁琐要求可能会使护理人员感觉枯燥、乏味,但是对于患者而言,任何一个细微的差错都可能导致健康的受损甚至生命的丧失。

那么,什么是审慎呢?审慎是指周密谨慎,在行为之前有周密的思考和方案,在行为过程中细心操作。审慎既包括思想上的小心论证、周密计划,也包括言语和行动上的谨言慎行。

医疗和护理工作特别强调审慎,我国古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把“用药”比喻成“用刑”,“谈即便隔生死”。医护人员稍有不慎就可能对病人有生命危险,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医疗差错事故往往都是由于医护人员不够审慎造成的。原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张孝骞教授生前曾深有感触地说:“几十年来的医疗实践,

我总是用戒、慎、恐、惧四个字要求自己:病人的生命交给我们,我们怎么能不恐惧?怎能不戒骄戒躁?怎能不以谦虚谨慎的态度对待呢?”

审慎的作用又有哪些呢?

古人云:“人之持身立事,常成于慎,而败于纵。”也就是说,人在立身创业的过程中,往往因为审慎行事,才能获得成功,而放纵任性则会导致失败。具体到护理实践中,审慎对护理工作的成败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做到审慎有利于防止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医护质量。医护人员在行为前如果有周密思考和严密的方案,行为中细心观察、严格操作,就能避免许多的医疗事故,就可能捕捉到许多有用的信息和最佳的时机,就会大大提高治疗质量。其次,做到审慎有利于护理人员积累经验,提高技术水平。护理技术的提高和专业知识的积累关键在于护理实践中的摸索和总结,一个细心谨慎的人总能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知识,提高技能。最后,做到审慎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境界和水平只有在具体的职业实践中才能提高,而且努力做到审慎本身也是护理道德的一个内在要求。

审慎,对护理人员又有哪些要求呢?

审慎在护理工作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日常护理中执行医嘱制度、“三查七对”等查对制度、护士交接班制度、护士长夜间查房制度、急救室工作制度、急诊注射室工作制度、急诊治疗室工作制度、急诊观察工作制度、手术室工作制度等,几乎所有的护理工作中都特别强调审慎。

护理伦理学案例分析辅导 案例分析1——形考P 4

【案例】某患儿,女,5岁,因患肾炎继发肾功能衰竭住院三年,一直做肾透析,等候肾移植。经医生与患儿父母商讨,同意家属进行活体肾移植。经检查,其母因组织类型不符被排除,其弟年纪小也不适宜,其父中年且组织类型符合。医生与其父商量作为供者,但其父经一番思考决定不做供者,并恳请医生告诉他的家人他不适合做供者,因他怕家人指责他对子女没有感情。医生虽不太满意还是按照患儿父亲的意图做了。 请对上述案例中的医生的行为进行伦理分析,并分析患儿父亲的做法是否符合义务论与效果论的要求。 【答案提示】:1. 医生根据患儿父亲的请求对患儿家庭的其他人“说谎”是为了维护患儿家庭的和谐, 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医生这样做违背了作为一个医生应诚实的美德。比较恰当的作法是医生不要介入患儿家庭内部的事,让家人自己商量决定;

2. 从义务论的要求出发,父亲对其子女有抚养的责任,当女儿的生命处于危急之际,父亲不愿捐肾的做法在道德上是有缺陷的,会影响家庭的和谐,在社会上会受到谴责,在个人良心上也是一件憾事;从效果论的要求分析,患儿的生命质量已很低,移植是否能成功或即使成功其生命质量又如何?况且患儿之父正值中年干事业的年龄,又有抚养另一子女的责任,万一出现移植后的合并症,这会影响事业和全家,故而从移植的代价/效应上思考,其患儿父亲不捐器官也是能够理解的。因此,只有其患儿父亲和全家去平衡,以决定是否让父亲捐肾。 案例分析2——形考P 8

【案例】患者李某,男,46岁,生殖器外伤,泌尿外科手术后由于生殖器局部感染和缺血导致部分组织坏死结痂,医生使用抗生素和多次伤口换药后虽然感染得到控制,但是局部情况并没有好转,已经决定为患者实施第二次手术对坏死组织进行切除,患者面临着很大的生理痛苦和心理打击。病房护士长与医生协商请造口伤口护士进行会诊,医生由于对造口伤口护士的工作不很了解,对会诊并没有寄予希望。当造口伤口护士仔细查看了患者伤口并认真分析情况后,决定使用药物清创的办法去除黑痂,推迟二次手术的安排,并取得了医生的支持。造口伤口护士主动、负责任地多次为患者换药,调整用药治疗方案和精心护理,当看到坏死结痂逐渐去除、新鲜的组织生长良好、患者伤口逐渐愈合的时候,使患者免受二次手术的打击,医生对造口伤口护士的创新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认同以造口伤口护士的行为,阐述专科护士的伦理要求。 【答案提示】:专科护士的伦理要求:1.热爱护理,乐于奉献。 造口伤口护士树立了热爱护理,乐于奉 献的观念,在已经决定为患者实施第二次手术,病房护士长与医生协商请造口伤口护士进行会诊,对坏死组织进行清创去除黑痂,调整用药治疗方案和精心护理,当看到坏死结痂逐渐去除、新鲜的组织生长良好、患者伤口逐渐愈合的时候,使患者免受二次手术的打击,赢得患者的信赖和医生的赞许,显示了自身的价值。

2.乐于传授,扎根临床。专科护士应具备本专业较强的临床观察、评估和处理的能力以及专业理论基础和专科操作技能。当造口伤口护士仔细查看了患者伤口认真分析情况后,决定使用药物清创的办法去除黑痂,推迟二次手术的安排,才取得医生的支持。 3. 勤于钻研,促进学科发展。此案例中,造口伤口护士做到了勤于钻研、积极开展护理科研,使专科护士的知识技能得以不断更新、拓宽和提高,推动了护理学科的发展。 案例分析3——形考P 13 【案例】某药厂请求某医院肿瘤科对某种药物进行三期临床观察试验,该药物主要是通过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而抑制肿瘤的生长。根据药物临床观察试验的要求,选择受试者的标准之一是确诊实体肿瘤并停用抗肿瘤治疗3个月的患者。请你对这个三期临床观察

试验进行评价,即选择受试者的标准是否合理,并说明它存在什么伦理问题? 【答案提示】:此种选择受试者的标准是不合理的,它违背了将受试者利益放在首位的伦理原则。

1、药物的III期临床试验是在II期临床试验的基础上,扩大试验的人数,其目的是在药物疗效初步肯定后进一步收集药物有效性的证据,确定药物的适应症和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该案例中的药物III期临床试验是一种抗肿瘤的药物,根据药物临床试验的要求必须确认实体肿瘤并停用抗肿瘤治疗3个月的患者才能作为受试者。根据通常对实体肿瘤患者的治疗首选手术治疗,其次为药物治疗,有些病人在术前、后还要进行抗肿瘤的药物治疗。此案例中除非II期药物临床试验结果证明这种试验药物优于目前的手术和药物治疗,可以选此类病人。 2、否则为了药物临床III期试验让受试者暂停手术或手术加药物治疗或单纯药物治疗都是不合理的,因为它违背了将受试者利益放在首位的伦理原则。 案例分析4——形考P 18 【案例】某医院急诊科收治一名脑出血病人行开颅手术,术后连夜送至重症监护室。重症监护室护士刘某认真仔细护理病人,随时监测生命体征,应对病情一切变化,以提高抢救成功率为目标。次日凌晨4 时,护士发现病人突然出现呼吸急促达32次/分,脉搏快而弱,血压低至60/40Hg,双侧瞳孔不等大,她预感到颅内出血,一边迅速向值班医生报告,一边打开呼吸机,做好二次手术的一切准备工作。故二次开颅手术进展及时顺利,证实了病人脑部又有一动脉破裂出血,由于发现早,医护密切配合,手术成功,病人得救。请对护士刘某行为作出道德评价。 【答案提示】:1、重症监护室刘护士行为:其一符合动机与效果统一,她既有救治病人的良好的动机,行动后又产生了好的效果;

2、其二符合目的与手段的统一,刘护士不仅有抢救的目的,而且采取一边迅速向值班医生报告,一边打开呼吸机,做好二次手术的一切准备工作,手段也是十分妥当; 3、其三由于发现早,医护密切配合,符合医护关系伦理中“平等与协作”,故二次开颅手术顺,病人得救。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形考中最后两个案例报告,建议你们可以从书中有提示的个案中选两个案例并按以上的思路进行分析。以下是案例分析的方法。 怎样分析案例:五个步骤 (1)阅读案例——对案例提供资料进行研究与阅读,读3~4遍,从整体上把握。 (2)寻找问题——把问题列出来,逐段逐句分析;分清主次问题。 (3)分析问题——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上升到理论思考。 (4)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5)案例分析结论 案例分析5:医护理问题与伦理问题 书P 10

【案例】患者张某,38岁,因右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待手术,与外伤截肢王某同住某医院骨科病房一房间。张某手术顺利,但与他同室的王某在张某手术的第二天臀部出现疖肿。过两天王某疖肿化脓,细菌培养为凝固酶阳性金黄葡萄球菌。当张某的手术切口拆线时,伤口出现感染,于是,张某提出是主管医生与护士给王某换药后不洗手,又检查他的伤口造成的,并认为是医疗事故。主管医生与护士认为是并发症,不属于医疗事故。医患之间发生了医疗纠纷,反映到医院医务处。医务处出面调解,并对手术切口感染进行细菌培养,结果为凝固酶阳性金黄葡萄球菌。于是,医务处答应减免张某部分医疗费用,并给予一次经济补助,这样医疗纠纷予以平息。 此案例哪些属于医学、护理学问题,哪些属于医护伦理问题,医护伦理学与医学、护理学关系是什麽?

搜索更多关于: 护理伦理学案例分析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护理伦理学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医院内科病房,治疗护士误将甲床病人的青霉素注射给乙床病人,而将乙床病人的庆大霉素注射给甲床病人。当她发现后,心理十分矛盾和紧张,并对乙床病人进行严密观察而没有发现青霉素过敏。该护士原想把此事隐瞒下去,但反复思虑后还是报告给护士长,同时作了自我检查。但不知道是否应该告诉患者。 案例二:患儿王某,男,3岁。因误服5ml炉甘石洗剂到某医院急诊。急诊医生准备用25%硫酸镁20ml导泻,但将口服误写成静脉注射。治疗护士拿到处方心想:“25%硫酸镁能静脉注射么?似乎不能,但又拿不准。”又想:“反正是医嘱,执行医嘱是护士的职责。”于是将20ml25%硫酸镁给患儿静脉注射,致使患儿死于高血镁的呼吸麻痹。 解析: 在案例2中,虽然治疗护士对医嘱已经产生疑问,但是却没有能按照查对制度的相关要求向医生问清楚,而是机械地错误执行医嘱最终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