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煤矿重大危险源的检测评估和监控措施
九台湾煤矿重大危险源
检测、评估、监控措施
二0一0年三月二十日
1
第一章 矿井基本情况
一、交通情况:
九台湾煤矿位于丽江地区宁蒗县跑马坪乡与战河乡交界处,距离战河乡政府18公理,距离跑马坪乡政府20公理。
二、地形、地貌:
九台湾煤矿属高山地貌,海拔标高为+2400~+2800 m。
三、水源条件:
矿井范围内无河流,有小溪。地表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井下水部分用于井下和地面防尘,多于部分经地面水处理后排向指定的排水沟。
引用水为矿井范围小泉水。 四、电源条件:
矿井供电电源采用10KV双回路供电,一路来源于战河乡35KV农网电源;一路来源于跑马坪乡35KV农网电源。配有四台变压器,均为S9-200/10型动力变压器,供矿井地面设备和井下用电。矿井另采用250KW柴油发电机作为自备电源,以保证主电源故障时矿井的一类负荷用电。
五、地质构造及煤层特征:
1、地质构造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上三迭纪松桂组,峨嵋山玄武岩组,西部可见上第三纪花岗闪长斑岩,沟谷两侧及平缓地段为第四系覆盖。
2
以灰至灰绿色细粉砂岩为主,夹深灰色泥岩及不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四层以上。层厚大于700m。
上二迭纪峨嵋山玄武岩组(P2β),主要分布于矿区东部九台湾大沟以东。
2
2、K1煤层:位于T3Sn地层底部与K2煤层间距170~190m,区内煤厚0.30~2.00m,一般为0.70~2.00m。煤层结构简单,未见夹矸,厚度变化不大,属较稳定煤层。
该掘进巷道地表没有发现明显的断裂构造,同时褶皱显示微弱,主要为单斜构造产出,预计掘进过程中有小断层发育。
根据井硐施工过程中已揭露的情况看,已见多处小断层,对今后采煤带来一定困难。
岩层角20度—30度,一般为25度。 六、顶底板情况
K1煤层伪顶为泥岩,厚约1.2m;其上为砂岩、泥质粉砂岩,稳定性好。底板为泥岩、泥质粉砂岩。矿区工程地质属简单~中等类型。 七、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倾向性
1、本矿实测巷道瓦斯浓度在0.3%~0.6%。
2、本矿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属二类:有自燃发火倾。
3、煤尘有爆炸性。 八、矿井水文地质特征
该矿各煤层顶板一般不含水,预计在掘进中,仅在顶板被破坏的局部地段出现点滴状淋水。本设计巷道远
3
离小窑。
3
近段建井期间矿井最大涌水量:主平洞是0.1m/h,风井0.2m3/h,一井是0.2m3/h,最小涌水量:主平洞是0.02m3/h, 风井0.05m3/h,一井0.5m3/ h。合计矿井最
33
大涌水量:0.57m/h,最小涌水量:0.5m/h。建井期间所用排水设备能够满足掘施工需要。 九、气候
矿区自然气候属于亚热带山地暖温带季风气候。白昼温差较大,四季变化不明显。年平均气温12.7°C。
第二章
重大危险源辨识和评估
重大危险源评价是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重要依据,是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的基础工作。通过搜集整理初步的信息,确定了本矿区的危险因素后,必须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危险源辨训的目的就是通过对系统的分析,界定出系统中的哪些部分、区域是危险源,其危险的性质、危害程度、存在状况、危险源能量与物质转化为事故的转化过程规律、转化的条件和触发因素等。最后确定重大危险源以及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后查的严重程序等。 一、危险源普查
1、危险源的危险程度决定于三个要素: ⑴、潜在危险性; ⑵、存在条件;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