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农村建设视野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新)
吉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新农村建设视野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以吉林省为例
第四章 吉林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吉林省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公共产品供给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供给范围不断扩大,供给制度也日趋完善,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制约着经济的发展进程。从吉林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总体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4.1供给总量不足
“十一五”期间,吉林省政府进一步加强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投入,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因社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力发展缓慢,设备陈旧老化等历史性因素影响,吉林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仍然不足,依然需要加大对公共产品的投资力度,进一步解决农民生产、生活问题。
4.1.1农村教育环节薄弱
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农村一切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提高农民素质,对实现农业产业化生产和现代化经营具有重要意义,更有利于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新农村建设时期,吉林省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财政支持教育资金不足。由省本级预算安排支持地方教育一览表中发现,吉林省省本级安排预算由2003年7880万元到2007年的15900万元,绝对数量是在不断增长的,但是它占省本级全部预算额度的百分比以及较上一年增加的额度的百分比却呈波动下降趋势。2农村教育配套设施投入不足。农村中小学实验用具老化,图书室藏书陈旧,校舍规模小,活动场地不充分,现代化教育设备配备滞后,例如:幻灯机,投影仪,多媒体实验室,电脑室等的使用,还没有在全省农村范围内普及。3农村教师队伍待遇有待提高。农村教师工资低,工作环境差,受培训机会少,保障制度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农村教师学历低,人员不稳定,工作热情不高,教学质量差。4农民整体素质偏低。有数据显示:吉林省平均每百个劳动力中,不识字或者识字很少的为2.4人,小学程度占28.5人,初中程度57.13人,高中以上学历仅为9.4人,可见,农民中以初中学历居多,还有近30%的农民属于小学甚至以下水平,这样的文化基础根本无法满足现代化农业对农民和农村的要求,无法顺利的将高科技融入到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中去,从而导致生产力发展缓慢,农产品在质量和品种上有滞后的趋势,越来越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5农民接受教育意识淡薄。对于农民来说,大多数人认为只要识字就好,对于高学历基本没有过多要求。在农村,青壮年接受再教育或者技术培训的人少之又少,大多还是靠种地维持生计的传统经营模式,少数外出务工的农民因为缺技术少文化也只能靠卖力气赚钱。农村教育环节的滞后已经成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是农村发展中的急待解决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4.1.2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均衡。
-
21
吉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新农村建设视野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以吉林省为例
“十一五”期间,吉林省重点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省各地均实行了新农合制度,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覆盖率达100%,各地农民的参保率均达到90%以上,同时,吉林省全面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形成了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
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农村卫生服务质量得到了很大改善,尽管如此,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由于长期供给短缺造成的村级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医疗服务单位功能不健全,卫生防疫和保健工作不到位,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人员学历低、经验少,技术人员短缺等突出问题的存在。在农村,乡镇卫生院虽然在数量上达到了国家“以乡镇一院”的要求,但是,乡镇级卫生院医疗诊室地方狭小,设备老化、陈旧,诊疗室与处置室不分离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许多乡镇卫生院只设置了常见病诊室,对于针对性较强的病症却无能为力,例如:农安县的29家乡镇卫生院中,有9家没有儿科,妇科,有15家没有外科(吉林省政府网站)。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人员工作环境差,待遇低,导致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人才流失严重,使得农村整体服务人员学历低,经验少,人才严重短缺,直接影响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现状。
4.1.3农村基础设施落后
农村基础设施种类繁多,从整体来看,表现为供给总量不足,财政投入有待加强。突出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水利设施建设落后,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吉林省是水资源短缺的省份,且水资源季节、区域间分布不均衡,导致水资源总量不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和耕地亩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和五分之二。截止到2009年年末,共有行政村9316个,水库1631座,即平均每5个行政村才拥有一个水库资源,同时,吉林省总耕种面积达5077.55千公顷,有效灌溉面积仅为1684千公顷,仅占总播种面积的29.66%,水利设施明显不足,且部分水库年久失修,病库、危库的治理和维护也亟待解决。2农村自来水并未全面普及。2005-2009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情况一表中显示,吉林省农村通电话和通汽车村的比例,均占总行政村的90%以上,而自来水的普及率只占45%左右,还没有达到一半,还有一部分群众正承受着“吃水难,吃苦水,没水吃”的困难。加大力度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全面消除高氟水,高碱水和污染水已经被列入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3防洪抗旱防灾能力弱。从吉林省防洪抗旱工程和防洪抗旱减灾措施上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基础设施投入不足,防险排险能力弱;工程设施老化失效,病险水库缺乏预警设施,存在安全隐患;大部分江河防洪标准低,影响安全。
4.2城乡供给比例不均,城乡供给差异显著
公共财政的“重城轻乡”和城乡的“二元经济结构”造成了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不均,供给差异显著。随着社会进步和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教育,医疗,文化等各方面事业的投入与发展均不同程度的凸显出这种差异化。如表4-1所示为吉林省社会固定资产投
-
22
吉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新农村建设视野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以吉林省为例
资总额,1990年-2009年的数据显示,农村投资额从20.7亿元增加到1300.5亿元,的确有显著增长,但是我们再看农村投资额占投资总额的百分比,就能够明显看出农村与城市的显著差异,农村投资额占投资总额的百分比最高的一年出现在1990年,也不过22%,之后比例就一直在不断下降,直到2006年才有所回升,2008年才恢复到18.11%.不均衡的供给直接影响着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表4-2所示,农村与城市居民的家庭恩格尔系数的对比,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城市与农村的生活质量方面的严重差异。恩格尔系数是指一个家庭用在食物支出上的费用占总支出的比重,它反映了一个家庭的富裕程度,若一个家庭富裕则他们花费在食物支出的费用占总支出的比重则低,反之,则高。通过城乡恩格尔系数不难发现,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异很大,其原因在于,农民收入少,农村生产力低下,而这则要归咎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充分:教育水平落后,导致农民素质偏低;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导致农村生产率低;医疗卫生保障供给欠缺,直接影响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农村科研投入力度不足,难以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城乡供给不均衡,直接导致城乡差距逐渐扩大,农村永远落后与城市的发展步伐,因此,均衡供给,适度供给是缩小城乡差距的必然选择。
表4-1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单位:亿元 Table4-1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 nationwide Unit:yiyuan
年份 1990 1995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资料来源:2010吉林统计年鉴
投资总额
93.5 341.9 586.9 679.7 808.0 969.0 1171.6 1802.4 2804.3 4003.2 5608.2 7259.5
农村投资额
20.7 46.9 72.5 73.0 83.5 96.1 109.7 159.8 438.2 663.0 1015.7 1300.5
农村投资额占投资总额的%
22 13.7 12.35 10.74 10.33 9.9 9.3 8.86 15.6 16.5 18.11 17.9
-
23
吉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新农村建设视野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以吉林省为例
表4-2 2005-2010年吉林省城乡恩格尔系数比较
Table4-2 2005-2010the Proportion of Rural-urban The Engel Coefficients of Jilin Province
年份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35.7 35.9 34.7 33.4 33.2 33.3 33.1
44 45.6 43.5 40.1 40 39.57 35.13
- 2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