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音乐课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之我见
长兴县2013年度优秀 论文评比参评论文 类别: 28
音乐课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之我见
夹浦镇中心小学 颜永康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良好的聆听习惯是打开音乐殿堂之门的一把金钥匙。《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欣赏教学应注意以音乐为本,以听赏为主。”欣赏是要用“聆听”做前提的,“聆听”是一种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即是一种尊重的态度。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去“听”音乐,是审美艺术欣赏形成的必经之路。因此,在音乐教学中不能忽视对学生良好聆听音乐习惯的培养,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聆听习惯作了以下探索。 一、利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即“想要听”。
营造良好的倾听环境,教师在平时多做有心人,想方设法去营造一个有音乐氛围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走进教室就感受到音乐的气氛,吸引学生去更主动地倾听音乐,提高课堂倾听质量。音乐教室应有其特有的教学环境:清新的空气,充足的阳光,教室中悬挂无数丰富多彩的中外音乐图片、音乐名人名家的名句,以及同学们参加音乐类表演、比赛的演出照片,还有配套的音响设备,这些都可以提高学生“倾听”的质量。利用多样有趣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聆听音乐。如欣赏音乐时,可先编一个小故事或谜语作为导言,然后提出听赏要求,首先把学生聆听音乐的欲望激发出来,才可能去进行下一步教学。 二、设定明确的目标给学生听,即“听什么”
音乐课上教师给学生播放的每一段音乐都应该有明确的聆听目标,让学生明白要听什么。初听音乐时,可以让学生先听清楚教师的问题,如乐曲是什么情绪?乐曲有哪些情节?音乐表现了什么形象等,然后学生再带着问题去听。教师采用选择问答方法进行初步聆听时的指导。复听音乐时,可以分段听或有重点地听,指导学生由浅入深的细听,如乐曲采用了什么演奏形式?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你能模仿这种乐器的音色吗?让学生专注音乐的听,循序渐进的听,由浅入深的听,目标明确的听。 三、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表现要素,即“怎么听”
1. 抓住音乐要素的基本点倾听音乐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点是,无论何种类型的聆听音乐方式,都要以音乐要素的感知为基础。音乐的基本要素有很多,主要包括音色、旋律、速度、力度、节奏、节拍、和声、织体等。这些因素在作曲家的巧妙安排下,共同构成一个错综而有序的整休。我们在音乐欣赏课中,就要使学生的听觉具有与这种复杂音乐形式相适应的感知能力。在新生入学第一堂课就应强调聆听音乐要素的重要性。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平时是如何聆听音乐的,再介绍音乐的基本要素。例如在欣赏某首乐曲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该音乐的基本情绪和初步印象是什么;学生阐述后,教师可继续提问:为什么这首曲子会带给你这样的感
受呢?学生可能一时无法回答,那么教师可告诉学生——是因为音乐要素的作用。学生明白了音乐要素的重要性,在以后的聆听音乐中自然会侧重于向音乐要素要聆听答案,这也是学生了解和掌握一首曲子最基本的途径。
2.聆听不同版本音乐的表现要素的不同
不同的乐曲有不同的音乐节奏、音色、风格等,教师要指导学生对音乐中不同的音色、节奏、风格有比较地听辨,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唤起他们对音乐的感知,从而愉悦、轻松地进行音乐学习。渐渐地,学生就会更爱聆听音乐,便能达成一种良性循环。
笔者在给学生介绍摇篮曲时,为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摇篮曲这一体裁,笔者做了较丰富的准备,如欣赏合唱曲形式的摇篮曲:勃拉姆斯的摇篮曲、舒伯特的摇篮曲、东北摇篮曲;器乐形式的摇篮曲;罗大佑的摇篮曲、动力火车的摇篮曲等,让学生从中悟出摇篮曲这种体裁在音乐表现和情感表达方面所存在的共性,受到美的熏陶和爱心的教育。对于摇篮曲的体裁,教师寻找用不同的版本或不同风格的音乐进行对比性的聆听,让学生聆听它们在演唱风格上和节奏、旋律、速度等音乐要素上有什么异同点。又如在欣赏钢琴演奏和无伴奏合唱演唱的《梦幻曲》后,让学生谈谈哪种形式更能表现出对童年生活的甜蜜回忆和梦幻般的温馨甜美,让学生始终保持聆听的兴奋状态。只要教师多动脑,采取有效的方法,就能在教学中慢慢培养学生好的聆听习惯,使学生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3.同题材多版本作品从音乐要素中对比性倾听
不同的乐曲有不同的音乐节奏、音色、风格等,教师要指导学生对音乐中不同的音色、节奏、风格有比较地听辨,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唤起他们对音乐的感知,从而愉悦、轻松地进行音乐学习。渐渐地,学生就会更爱倾听音乐,便能达成一种良性循环。笔者在给学生介绍摇篮曲时,为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摇篮曲这一体裁,笔者做了较丰富的准备,如欣赏合唱曲形式的摇篮曲:勃拉姆斯的摇篮曲、舒伯特的摇篮曲、东北摇篮曲、沪剧的摇篮曲;器乐形式的摇篮曲;现代摇篮曲:罗大佑的摇篮曲、动力火车的摇篮曲等,让学生从中悟出摇篮曲这种体裁在音乐表现和情感表达方面所存在的共性,受到美的熏陶和爱心的教育。对于摇篮曲的体裁,教师寻找用不同的版本或不同风格的音乐进行对比性的倾听,让学生倾听它们在演唱风格上和节奏、旋律、速度等音乐要素上有什么异同点。又如在欣赏埙演奏和合唱演唱的《阳关三叠》后,让学生谈谈哪种形式更能表现出诗中深沉含蓄、情意绵绵、真切动人的惜别之情,让学生始终保持倾听的兴奋状态。只要教师多动脑,采取有效的方法,就能在教学中慢慢培养学生好的聆听习惯,使学生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当良好的倾听习惯养成时可以大幅度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并对学生课外倾听音乐有很大的帮助,使其终身受益。只有养成倾听音乐的习惯,才能在音乐课堂中发现更多意外通道和美丽图景,才会有师生共同创设的音乐激情旅行,也一定能让学生喜欢音乐课、喜欢音乐,从而为他们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