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英剧神探夏洛克的叙事艺术分析
英剧《神探夏洛克》的叙事艺术分析
摘要
《神探夏洛克》是一部以阿瑟·柯南·道尔的著作——《福尔摩斯探案集》为原型创作的英剧。推出之后,收到了世界各地观众的欢迎。本文简介了《神探夏洛克》这部英剧。对《神探夏洛克》的伏笔细节进行了分析,包括揭示身份的前后呼应,一语双关的语言。本文还对该剧的镜头语言进行了探讨。它用镜头表现推理过程,用色彩代表人物形象等的特点,都值得后来的剧集借鉴学习。
关键词:神探夏洛克;福尔摩斯;镜头语言;叙事艺术
英剧《神探夏洛克(Sherlock)》是近年来风靡全球的电视短剧。它刷新了自2001年以来的英国收视纪录,并且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放。2013年12月,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中国网友们向他提问,请他催促《神探夏洛克》的剧组更新。卡梅伦也在视频中做出了回应,表示自己虽然无法直接插手《神探夏洛克》剧组,但感受到了中国粉丝对此剧的热情,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催更。这部走红全球各地的剧集,一定在叙事艺术上有上佳的表现。本文将对《神探夏洛克》的叙事艺术进行分析。
一、《神探夏洛克》简介
2010年,英国广播公司BBC推出电视系列剧《神探夏洛克》,第一季于2010年7月25日首播,第一季共3集,每集时长90分钟。此后保持约每两年更新一季的速度,每季的集数和时长不变。2016年推出了特辑电影《神探夏洛克·可恶的新娘》。最新的第四季在2017年1月1日播出。
史蒂文·莫法特和马克·加蒂斯是该剧的两位主创;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和马丁·弗瑞曼分别饰演影片中的两位主角——夏洛克·福尔摩斯和约翰·华生。很明显,这部剧是改编自阿瑟·柯南·道尔的侦探小说《福尔摩斯探案集》。莫法特和加蒂斯两位主创都是原著《福尔摩斯探案集》的忠实粉丝,两人在之前的合作中逐渐萌生了翻拍这部著作的想法。但是,编剧突破了往日同类改编剧种的翻拍做法,而是把时间放在了21世纪,夏洛克成为了一名时尚潮人。在21世纪伦敦禁烟的大环境下,夏洛克不再吸食烟斗,而是改用了尼古丁贴。他的身影也
穿梭在摩登的高楼大厦中。剧集中的案件既是根据原著改编而来,有着种种相似之处,又与原著有着不同。所以,既能俘获原著的粉丝,也能避免失去新鲜感。
为什么要把夏洛克·福尔摩斯简称为夏洛克,而不是沿用原来的福尔摩斯的称呼呢?因为在现代的21世纪,英国人更习惯称呼人的名字;而在原著19世纪的维多利亚年代,那时候的英国人更习惯称呼人的姓氏。而我们都知道,英国人是名字在前,姓氏在后的。所以,在剧中,两位主角都称呼对方为夏洛克和约翰。这一点的解释在特辑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在特辑中,剧情回到了维多利亚时代,这时两位主角就又互称福尔摩斯和华生了。中国观众在逐渐认可了《神探夏洛克》这部英剧之后,对这部剧里的福尔摩斯角色渐渐就改称为夏洛克了。而由于约翰这个名字太过于普遍,叫出来没有辨识度。中国观众们对华生的称呼仍然保持不变。另外,剧组当初为了把这部剧区别于原著,也把英文片名取作《Sherlock》,而不是《Holmes》。所以,这部剧在中国大陆译作《神探夏洛克》。喜爱这部剧的影迷们用夏洛克代替了福尔摩斯的称呼,也是顺理成章的。
二、《神探夏洛克》的伏笔细节分析 (一)前后呼应揭示身份
在第四季第一集中,麦考夫·福尔摩斯在秘密会议中提出了一串代号:Antarctica, Langdale, Porlock and Love。其实从前情提要开始算,片中人物的出场顺序就可以和这些代号一一对应。Antarctica意为南极洲,代表第一个出场的麦考夫,也就是夏洛克的亲哥哥。冰人(The ice man)是麦考夫之前在剧里的昵称。这个昵称与南极洲这个代号同样有着寒冷的含义。所以Antarctica代表的就是麦考夫,而且还表示他可能正在进一步提高自己冰冷的水平。Langdale意为兰代尔,是一个地名或人名。这代表的是麦考夫的同僚,他和麦考夫一同出场,但处于远景。原著《三角墙山庄》一文中,福尔摩斯的情报提供者,名字就叫兰代尔·派克。
夏洛克在这个片段中第三个出场,对应的是Porlock。这个名字是一个地名或者人名。在原著《恐怖谷》一文中,大反派莫里亚蒂有一个手下向福尔摩斯通风报信,这个手下的名字就叫做弗雷德·波洛克。在原著中,波洛克不是非常坏,也不厉害。而在本剧中,麦考夫也认为自己的弟弟不是非常坏,也不厉害。所以
我们有理由认为Porlock就是夏洛克的代号。并且,麦考夫和夏洛克坐在一边,其他三位人员坐在对面。麦考夫在说到其他几个词语的时候,都是直视对面的;而在说到Porlock一词的时候,眨了一下眼。我们可以进一步猜测这是对旁边的夏洛克示意。有意思的是,Porlock还可以看作是Poor Sherlock(可怜的夏洛克)的简称。
前情提要结束后,正片开始了。现在剩下来比较明显的是Love这个代号,它的字面意思是“爱”,是一个名词或动词。这个词词性上与前面三个不同,很可能暗示性别的不同。这代表的是斯莫尔伍德(Smallwood)夫人。在这一集的后续剧情中,夏洛克和麦考夫谈起了拉丁文中爱的说法,此时麦考夫想到去调查斯莫尔伍德夫人。这与我们暗号的猜想对应,Love代表的是斯莫尔伍德夫人。在第四季第二集中,斯莫尔伍德夫人还给麦考夫留下私人电话,说有空可以喝些什么。麦考夫一向是个没有什么感情的人,却给斯莫尔伍德夫人起了这样一个富有感情色彩的代号,这也解释得通了。
但我们可以注意到,其实这句暗号共有五个单词。剩下的第四个单词是and。这代表的是会议记录员。记录员出现的第一个镜头是坐在斯莫尔伍德夫人的左侧,记录员的单人镜头先出现,斯莫尔伍德夫人的单人镜头后出现。这恰好与句子中的顺序相对应。
在《神探夏洛克》第一季第一集中,第一位被害人登场时的对话就是关于出租车的:“叫出租车?我从来都叫不到出租车。”在该集中,关于凶手的问题是:“谁可以在街上合情合理地把人带走?”答案是出租车司机。
在这一集中,观众关注的焦点是谁泄漏了机密会议的信息?而类似的问题是:谁可以合情合理且不引起注意地出现在秘密会议现场。答案是记录员。所以是记录员泄漏了信息。记录员的名字是And,这个单词出现在句子里也不会引人注意,既可以作人名,又可以作连词,一语双关。
(二)一语双关的语言
要问《神探夏洛克》中的经典台词,很多人会推选这一句——“I’m sher locked.”艾琳·艾德勒用手机里的机密文件要挟夏洛克的哥哥麦考夫,提出自己要大笔的金钱和保障自身的安全。她坦言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都是在玩弄夏洛克。但夏洛克在与艾琳对话时,通过艾琳脉搏加快、瞳孔放大的反应,明白到艾
琳对自己的感情,所以他解开了手机的密码——在“I’m _ _ _ _ locked”中填上了“sher”四个字母。整个密码就是上面提到的“I’m sher locked”。“sher”可以看作是夏洛克的昵称,这个密码可以翻译为“我被夏洛克困住了”。同时,“sher”和“lock”组合起来就是夏洛克的名字。综合起来看,这个密码的可以意译为“我爱上了夏洛克”。
艾琳作为唯一一个打败过夏洛克的女性,拥有着与夏洛克不相上下的智商,可谓与夏洛克惺惺相惜。在遇见她之后,夏洛克不叫她的名字,而是一直把艾琳称呼为“The woman”,将她铭记在心。无论是在原著中,还是在剧中,夏洛克都认为“The woman”是他最重要的女性朋友,对她不是爱情,却是英雄惜英雄的情感。
三、《神探夏洛克》的镜头语言分析 (一)用镜头展现推理过程
在这部英剧《神探夏洛克》中,导演不仅用对白来表现侦探的思考和推理过程,最重要的是,还使用了视觉元素来表现夏洛克的心理活动。这是同样类型的其他侦探剧(如美剧:《福尔摩斯·基本演绎法》)所没有做到的。换句话来讲,导演把夏洛克的思维可视化了。这种手法不仅很新奇,还很有诚意。
这种新奇而又具有诚意的手法,在侦探剧里是非常重要的。以福尔摩斯为代表的侦探类型剧,最重要的是思考与推理;这与偶像剧、科幻剧等等是不一样的。但在电视剧中表现思考与推理的问题在于,思考本身是不可见的,甚至我们自己,也无法得悉我们在思考时自己思维过程的全貌。而夏洛克这种神级侦探人物,思考的量当然是巨大的,而且速度快。常规的拍摄手法,或者仅仅用对话表达,就难免会失真,或者失去推理应有的效果。而思维的可视化,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纵观全剧,《神探夏洛克》中思维的可视化方式可分为三种。以下分别说明。 1.特写注释法
所谓特写注释法,就是给要解释的人、物或事特写镜头,然后在镜头上打上注释。比如,夏洛克第一次见到华生,镜头给了华生的衬衫领子一个特写,打出注释“two day shirt”。这表明,夏洛克观察到华生的这件衬衫两天没换了。再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