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广大2013专插本《组织行为学》重点资料

广大2013专插本《组织行为学》重点资料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9:39:10

组织行为学

一、

名词解析

1. 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从

而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2. 观察法:观察者以感官(如眼、耳等)为工具,直接观察他人的行为,并将记录进

行科学分析的过程。 3. 知觉: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这些事物的映像,或者简单地

说,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4. 知觉的选择性:人们寻找对自身最有意义的事物为知觉对象。 5. 效度:一个测验在测量欲测行为特征时所具有的准确度。

6. 信度:一个测验所得的分数的稳定性或可靠性,亦即一个人在同一测验上数次测量的结果的一致性。

7. 个性: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活动特点(如价值观、态度、兴趣、性格、气质和能力等)的总和。

8. 个性的独特性:就是差异性。每个人都与别人有所不同,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人与人都存在着某些差异,这些差异就体现着个性的独特性。

9. 价值观:一个人(或群体、组织)对周围客观事物重要性和有用性的总评价和总看

法。 10. 态度:个体对待某一类客观事物的心理倾向。

11. 性格: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12. 正激励:当一个人的行为符合组织、社会的需要时,通过奖赏的方式来鼓励这种行

为,以达到持续和发扬这种行为的目的。

13. 负激励:对个体违背组织目标的非期望行为进行惩罚,以使这种行为不再发生,使

个体积极性朝着正确的目标方向转移,具体表现为纪律处分、经济处罚、降级、降薪、淘汰等。

14. 组织文化:组织在社会环境中,通过实践逐步形成的共同的文化理念、价值观念、

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生活信念和发展目标等,它主要体现为组织在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

二、 填空题

1. 组织行为学的具体研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观察法、谈话

法、问卷法、个案法、测验法、实验法。

2. 知觉的特性包括: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理解性。 3.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有:形状的大小、强度的高低、对比性的强弱、动态与静态、重复次数的多少、新奇与熟悉、对象的组合。 4. 对象组合里又有:接近原理、相似原理、闭锁原理、连续原理。 5. 产生动机的来源有:内在条件(需要)、外在条件(刺激)。 6. 个性的特点有:独特性、倾向性、稳定性、可塑性、整体性。

7. 态度的三个因素:认知因素、情感因素、行为因素。

8. 说服改变态度的类型有:情理说服型、理利说服型、理景说服型、理人说服型。 9. 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常常受群体的影响,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现象:社会助长

作用、社会标准化倾向、怯场倾向、从众倾向。

10.组织文化的结构的三个层次: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精神文化层。

1

三、 简答题

1. 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有何重要意义?

① 有利于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② 有利于处理好群体内部和群体之间的协作关系,实现群体目标和组织目 ③ 通过研究组织行为学,掌握领导行为规律,使高级管理者成为有效的领导者

④ 有利于设计出适合的组织结构,摸索出适合的管理方式,实现组织绩效目标 2. 说明应用强化理论改造行为时,应遵守的几项原则是什么?

①强化理论就是要通过不断改变环境的刺激因素来达到增强、减弱或消失某种行为的过程。 ②分步走,按段查,及时强化原则 ③辩证强化原则

④因人、因地、因事强化原则

3.影响人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人的动机是由人的需要所引起的,动机的主要来源有两个:

主观因素(内在条件):①生理因素 ②心理因素 ③经济因素 客观因素(外在条件):①组织的内部环境因素 ②组织的外部环境因素

4. 公平理论的应用要点?

①组织的政策应体现不劳不得、多劳多得的思想,克服“大锅饭”的平均主义 ②提高职工的理论水平

③在管理的实践中,凡能量化的则尽量量化,以利于职工进行比较,调动积极性

④处理模糊状态的事物,凡能公开说清的尽量当面说清,或进一步征求职工的妙计

良方

⑤做好有怨气人的思想工作 ⑥管理者作风正派,办事公道 ⑦深化民主管理

5. 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人的态度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后天的,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改变的。

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有:①社会因素起决定作用:个人对某种对象(人、工作或物)

本无所谓爱好或讨厌的不同态度,只是后来在家庭、学校或其他社会环境中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等,才对某人或某

事产生了正向和负向的态度

②个性因素:个人对某种对象已经有了好恶态度,后来经由直接或间接学习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改变了原有的态度 ③态度系统特定性因素(态度的针对性、协调性、稳定性、

可变性)

6. 建成有效群体的主要因素?

①规模适度 ②成员素质好且结构合理 ③领导行为有效 ④有认定的明确的目标 ⑤又士气 ⑥好的规范和纪律 ⑦外部环境好

7. 企业战略的类型?

一般类型:①总成本领先战略 ②差别化战略 ③专一化战略

按关键要素划分:①基于本企业的战略 ②基于顾客的战略 ③基于竞争对手的战略 8. 组织发展的必要性?

①发展是事物存在的规律

②市场促使社会生产不断出现新的特点

2

③在发展中求生存

9. 组织变革的方式?

①全面开花,一次到位

②局部实施,分步到位 ③化整为零,各个击破 10. 组织变革的阻力有哪些? ①思想上的保守性

②担心个人经济利益受到损失 ③职业上的不安全感 ④权势地位下降的忧虑 ⑤群体内“自动平衡”的干扰

四、 论述题

1. 在组织管理中应该如何应用个性理论? 答:一 总体把握:

(1)检验:任何一个个性理论对组织是否有实际的应用价值,主要该理论是否说明、预期、控制组织成员的绩效和行为。

(2)作用:个性调节员工对组织所作的反应,员工的个性不同对同意问题,有不同的反

应,工资制度,领导作风,沟通交往,团结(包括非正式群体团结)对特定

变革积极与消极的反应,取决于员工个体需要、预期、兴趣、态度、价值观等个性特征。

(3)结论:一个有成绩的组织为了最大限度调整组织内大多数员工个体组织的关系,

就要尽量适应这种不同的个性需要这就是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

二 具体工作:

各级领导安排工作时,应考虑到被用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不同的工作对个性心理

特征有不同要求,越高级职业岗位要求越高,总之,为了搞好本质工作,管理人员应很好地把握各员工的个性心理特征(知人善任)。

三 具体问题:

领导了解员工不同的心理特征,根据特征安排岗位,安排合理的领导结构和采用不

同的管理方式,就最充分地调动各个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地提高

管理水平与社会经济效益。

2. 组织文化对行为的影响? 答:(1)熏陶人、引导人、约束人:既然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地域环境作用下为谋生本身

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为所有员工认可的

文化理念、组织(企业)精神和共同的价值观念等,一方面,通过群体意识的感染、熏陶,它潜移默化地直接引导组织成员的个人行为。另一方面,它还通过制度文

化层间接地引导、约束群体和个体。

(2)促使成员凝聚、团结:组织文化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

(3)充分调动和发挥全体成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完成组织的目标而共同奋斗:

3

企业文化建设时把教育人的价值观和道德意识放在首位,以培育和弘扬发奋向上的企业精神为主导因素,因而它是调动和激励所有员工的深层动力,它是员工自

觉能动性的源泉。

(4)是组织行为相对的稳定性和坚持性:组织文化是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工作中形成的共

同意识和行为准则,因此它一旦形成,就扎根

于每个成员的头脑之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组织行为不会随着生活环境的一般变化或领

导人的更变而改变,行为具有相对的坚持性。

(5)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组织文化具有辐射作用,即向社会辐射,成为社会精神文

明的组成部分。组织文化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内聚人心,外树形象。

3. 结合实际论述转变态度能应用的方法? 答:(1)参与活动法,参加活动要求人们通过活动来改变自己态度,人们的态度往往在交往中体现

出来,并在交往中得到启发和教育,从而改变态度。

(2)登门拜访法,这种方法认为态度的转变必须逐步地提出要求,从一个小要求向大

请求过渡,进而达到彻底改变态度的目的。

(3)团体规定论,群体具有的公约、规章、准则等可有效改变人们的态度,一方面是

因为个体有一种力求正确,力求安全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因为个体具有依赖性,自悲、自恋,这样就可以利用群体的纪律来要求各个成员,使他们改变态度,与群体保持一致。

(4)全面宣传法,一般来说,要改变个体的态度,即要进行积极正面的宣传,又要进

行消极方面的宣传,把正反两面宣传结合起来,有助于改变人们态度。

(5)沟通信息法,这里的沟通信息主要有两种:⑴对个体的信息沟通 ⑵对大众的信息沟通

4. 论减少变革阻力的措施?

答:(1)加强教育,提高认识:要用鼓舞人心的目标和必然要得到的好处去激励他们,激发

成员们的理想、愿望和情感,使他们活跃起来,未实现变革贡献自己的力量。

(2)在变革的实践中,努力提高受益感: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使国家、组织和个人受益,

在变革时,职工担心经济利益受损这也是正常

现象。解决的办法就是要提高受益感。

(3)职业上创造更高的安全感:变革要使其重新学习或从事其他的职业,当然心理上会

产生不安全感。对于这种阻力,一方面,要使这些人明白,固守过时的“一技之长”,安全感是暂时的。如果不及时变革,等待的将是最大的不安全。另一方面,在就爱你过清楚道理的同时,要给他们创造一种发展的环境,他们就会得到更高的安全感。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组织行为学 一、 名词解析 1. 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从而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2. 观察法:观察者以感官(如眼、耳等)为工具,直接观察他人的行为,并将记录进行科学分析的过程。 3. 知觉: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这些事物的映像,或者简单地说,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4. 知觉的选择性:人们寻找对自身最有意义的事物为知觉对象。 5. 效度:一个测验在测量欲测行为特征时所具有的准确度。 6. 信度:一个测验所得的分数的稳定性或可靠性,亦即一个人在同一测验上数次测量的结果的一致性。 7. 个性: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活动特点(如价值观、态度、兴趣、性格、气质和能力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