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建构初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建构初探
作者:雷一帆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2017年第10期
[摘 要] 辅导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开设,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为标杆,紧密结合大学生各阶段特点,开设安全教育、校情校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专题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开展,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化、规范化、全面化,形成固定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 [关 键 词]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9-0134-01 一、建构课程体系的背景及意义
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主要是依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摘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等必修课程。在调研涉及的高校中,课程均以课堂教学模式为主,部分高校开设相应的实践课程,考核形式多为考试与报告。而《形势与政策》课程更是仅在少数高校开设。 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的主要管理者,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管理、学生党团建设等工作。作为大学生的“第一个”,也是“任教时间最长”的老师,辅导员便于在日常管理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且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政工作建设的基石。
此课程体系,从高校辅导员日常思政教育角度出发,以学校思政教育课程为标杆,结合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不同阶段,将辅导员的思政工作分为:如安全教育、校情校史、心理健康教育等主题,与学校思政教育课程互相呼应,相互补充。 二、课程体系建构的可行性分析 (一)操作性
年级学生活动是辅导员向学生传达近期新闻、事项,传授相关规范和经验的重要组织形式,将思政教育课程以年级学生活动为载体,分主题展开,贴近大学生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实际。 (二)创新性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