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西省上高二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
2011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命题: 曾国勇 审校:熊乐安
一.选择题:(共25小题,第小题2分,共50分)
1.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这种礼俗至今仍然有一定影响。周礼记载:“天子用九鼎”,但考古人员在春秋时期的诸侯墓中发现也有九鼎,这说明当时( )
A.诸侯争霸,胜者为王 B.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 C.尊王攘夷,号令诸侯 D.大国诸侯饮马黄河,问鼎中原
2.借鉴历史,总结历史,再根据现实情况,创造历史,这就是善读史书的毛泽东。毛泽东善读史书,对赢政很是赞赏,他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对此话正确的理解是( )
A.秦使分封制寿终正寝 B.三公九卿制得以延续 C.秦推行郡县制影响重大 D.皇帝制被后世采用 3. 西周宗法制度是国家权力继承和分配的重要基础,强调“亲亲”、“尊祖”与“敬宗”,希望凝聚宗族力量。但宗法制度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可能无法继续维持封建秩序。下列哪一现象可以说明这种变化? ( )
A.宗庙祭祀活动频繁,规模日大,导致民穷财困 B.邦国各自发展,亲戚关系日远,甚至相互兼并 C.强宗大族垄断土地,使政府无法获得足够税收 D.公卿大夫世袭,握有政权,促使官僚体制发展 4.据《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国语·晋语》曰:“同姓不婚,惧不殖生”;“异姓则世德,异德则世类??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以下对上面“姓”的几则材料理解正确的有( )
①具有辨别婚姻的作用 ②具有明血缘的作用
③没有认识到近亲繁殖的弊病 ④起到了瓦解宗法制度的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5.“(楚庄王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已破陈,即县之。”“(韩桓惠王十年)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
A.楚国和赵国分别分封了陈国和韩国 B.楚庄王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C.秦国在新征服的地方设立了郡县 D.出现了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的局面
6.《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 )
A.皇权的独尊 B.中央集权的强化 C.等级制度的森严 D.文化专制的扩展 7.梭伦改革是雅典城邦历史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按照土地收入和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并授予相应官职,是梭伦改革的重要措施,其主要意义在于( )
①沉重打击了依靠血统关系谋取特权的贵族 ②促进了奴隶制国家的发展
③完善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 ④满足了所有雅典公民参政的要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8.法国学者费奈隆(1651—1715)对雅典民主制度进行评价时说:“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众。”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①所有雅典居民对国家大事都享有决策权 ③演说支配下的民众作出的判断未必正确 ④雅典的民主政治促进了智者学派的兴起 A.①②③④
②民主制的需求促进了雅典雄辩术的发展
B.①②③ C.②④
- 1 -
D.②③④
9. 柏拉图曾说:“奴隶不会成为主人的朋友,小人也不会成为君子的朋友,即使他们拥有了平等的地位也不会如此;因为如果对不平等的东西给以平等,其结果正是不平等。”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古代希腊不平等的现象比较普遍 B.雅典民主共和国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专政 C.古代雅典没有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每一个人都可以追求平等的政治地位
10.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 )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B.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C.罗马法体现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 D.罗马法主张消灭阶级压迫
11.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起草人汉密尔顿曾引用孟德斯鸠的话“假如人类没有创造出一种政体,它既具有共和政体的内在优点,又具有君主政体的对外力量,那么很可能,人类
早已被迫永远生活在一人统治的政体之下了。”汉密尔顿意在说明l787年宪法应具有( )
①中央集权原则 ②分权制衡原则 ③民主原则 ④专制主义原则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2004年7月4日美国国庆日,布什总统向中国网民发表谈话。他说:“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实现“驯服”的手段是
A、自由、民主的精神 B、权力制衡 C、实行民主选举总统 D、道德的制约
13.选举是起源于古希腊的政治制度,它是民主的一种表现形式。现代的选举则起源于英国选举,她的发展同经济基本同步,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选举在英国,甚至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请问下列人员由国民直接选举产生的有( )
①英国下议院议员②美国众议院议员 ③英国内阁成员④德国联邦议会议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英国议会由三大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君主、上议院,以及下议院,当中又以下议院最具影响力。在英国,有句话讲道“拥有下院多数事事可行,没有下院多数一事无成”。这反映了( )
A.内阁对议会负责 B.选举权扩大 C.两党制的完善 D.国王权力增强 15. 著名历史学家雷颐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利用。”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B.康梁维新变法 D.辛亥革命
16.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 2 -
17.我国汉字博大精深,而修改汉字就更加独特有趣。近代史上“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國”,但在太平天国的文献中“国”字却少了一点,口中是个“王”字,即“囯”;而辛亥革命后却又有人将“国”写为“囻”,口中是个“民”字。对两次修改所表达的不同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没有统一全国,故“国”不完整;后者说明中华民国已取得民族独立
B.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未摆脱专制思想的束缚;后者说明主权在民思想在《临时约法》中得到体现
C.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国中无财富;后者说明辛亥革命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D.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时时提醒自己清政府尚未推翻;后者说明孙中山把民生主义放在革命的首位
18.从下列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①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 ②革命隐藏着失败的危机 ③革命派大力弘扬民主 ④民主政治得以实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
19、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说,“目前世界危机势必迫使我国政府采取影响深远的行动。当珠宝店着火的时候,要保证珠宝店附近的人不去拿几个珠宝是办不到的。”当“珠宝店着火的时候”,在中国出现了哪些情形( )
①八国联军侵华 ②日本出兵占领我国山东、又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③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④中国共产党成立 A.②③ B.① C.②③④ D.②
20.1912年,五色旗被定为中华民国国旗。五色旗的寓意是( ) A.天下为公,共建民国 B.弘扬传统,共创共和 C.民族团结,实现共和 D.各界联合,维护民国
21.中国国民党党史馆为迎接大陆观光客,与厂商制作一系列历史人物玩具,其中包括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版”。历史上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所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
A.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签署了“双十协定”
D.第一次取得了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22.“多党合作制就好比一支交响乐队,各民主党派都是演奏师。大家公认:谱曲的就是共产党,并且是吸收了交响乐队各位乐师的意见才把乐章谱好的。”这段话表明了( )
①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亲密的友党关系
②在多党合作制中,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 3 -
③各民主党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都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④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政治纲领虽然不同,却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合作的政治基础 A.①③ B. .①②④ C.①④ D. ①②③④
23. 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没有一战就没一俄国社会主义革命
B.一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推进了革命的发生 C.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战争”条件
24.“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毛泽东主席最早提出此方针时( )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在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②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
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④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正遭到严重破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25.近代爱国诗人闻一多在《七子之歌·台湾》中写到“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台湾爱国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在《乡愁》中写到“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下列有关两段诗歌理解错误的是( )
A.“酷炎的夏日”指的是日本的侵略 B.两次分离都是因为外来侵略造成的 C.都寄托了对海峡两岸统一的渴望 D .闻一多在诗中所指的分离曾长达半个世纪
二、材料题(26题17分,27题17分,28题16分,共50分)
26.(17分)对于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描述,有下列几则不同的材料:
材料一 “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东史郎日记》(日)
材料二 田中正明的《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
材料四 青岛的余美红老师在给学生讲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时,引用了她父亲讲给她的一个事例:“当时我7岁,你叔叔4岁,鬼子打南京时,人们四处逃难。你叔叔尚小,就和保姆留在家里看房子。日军砸开咱家大门,保姆被杀,你叔叔右腿被打了一枪,昏死过去,侥幸捡了一条命”。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二同样出自日本人,但对南京大屠杀一事为何有不同的论定?这说明了什么?(9分)
(2)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一书中,田中正明说:“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 ”。联系材料三对此你做何评价? (4分)
(3)请你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历史?(4分)
- 4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