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共7套)最新高考物理考前最后七天作业本附答案
解析: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反时质点做减速运动,A错误;最初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速度减小到零,则质点先减速到零,然后反向加速,最后做匀速直线运动,B正确;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同时速度应变大,C、D错误.
答案:B
2.如图,两个弹簧的质量不计,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它们一端固定在质量为m的物体上,另一端分别固定在Q、P处,当物体平衡时上面的弹簧处于原长状态,若把固定的物体换为质量为2m的物体(物体的大小不变,且弹簧均在弹性限度内),当物体再次平衡时,物体比第一次平衡时的位置下降了x,则x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
mg
A.
k1+k22mgC.
k1+k2
k1k2B.
mg?k1+k2?k1k2D.
2mg?k1+k2?
解析:当物体的质量为m时,设下面的弹簧的压缩量为x1,则mg=k1x1;当物体的质量为2m时,2mg=k1(x1+x)+k2x,联立可得x=
答案:A
3.(多选)(2017·天津模拟)2014年11月1日“嫦娥5号”试验器顺利着陆标志着我国已全面突破和掌握航天器高速载人返回的关键技术.已知人造航天器在月球表面上空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经过时间t(t小于航天器的绕行周期),航天器运动的弧长为s,航天器与月球的中心连线扫过角度为θ(弧度制),引力常量为G,则( )
θA.航天器的轨道半径为
ss3
C.月球的质量为2
Gtθ
2πt
B.航天器的环绕周期为
θ3θ2
D.月球的密度为2 4Gtmg
,A正确. k1+k2
s2π2π2πt
解析:航天器的轨道半径为r=,选项A错误;航天器的环绕周期为T===,
θωθθ
tvMms3
选项B正确;根据G2=m可得:M===2,选项C正确;月球的密度为ρ
rrGGGtθM3M3θ2
==3=,选项D错误. V4πr4πGt2答案:BC
4.(多选)(2017·潍坊模拟)在图甲所示的粗糙斜面上,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拉物
2
?s?2s
vr?t?θ
2
块,斜面和物块始终处于静止状态.若拉力F按图乙所示规律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逐渐减小 B.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C.物块对斜面的摩擦力可能一直增大 D.物块对斜面的摩擦力可能一直减小
解析:将物块和斜面看作一个整体,整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F沿水平方向的分力,摩擦力,两力平衡,因为F在增大,所以F沿水平方向上的分力在增大,故摩擦力在增大,所以B正确、A错误;对物块分析,在沿斜面方向上受到拉力F,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摩擦力,三力平衡,若摩擦力沿斜面向上并且方向不变,则F+Ff=Gsin θ,故F增大,摩擦力减小,若摩擦力沿斜面向下并且方向不变,则F=Gsin θ+Ff,故F增大,摩擦力增大,若摩擦力方向发生变化,则先减小后增大,故C、D正确.
答案:BCD
5.(多选)有一水平放置的圆盘,上面放有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如图所示,弹簧的一端固定于轴O上,另一端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A(可视为质点),物体A与圆盘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开始时弹簧未发生形变,长度为R.重力加速度为g,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设物体A开始滑动时圆盘的转速为n0,且滑动后物体A与圆盘转速仍然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
A.物体A开始滑动时圆盘的转速n0= 2π1
B.物体A开始滑动时圆盘的转速n0= π
μg Rμg R
3μmgR
C.转速达到2n0时,弹簧的伸长量x=
kR-4μmgμmgR
D.转速达到2n0时,弹簧的伸长量x=
kR-4μmg
解析:圆盘开始转动时,A所受的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若物体A开始滑动时圆盘的转1
速为n0,则μmg=mR(2πn0)2,解得:n0=
2π
μg,A正确,B错误;当转速增大到2n0时,R
3μmgR
设弹簧的伸长量为x,则有:μmg+kx=m(R+x)(2π·2n0)2,解得x=,C正确,D
kR-4μmg错误.
答案:AC
6.(2017·长沙长郡中学月考)如图所示,中间有孔的物块A套在光滑的竖直杆上,通过
滑轮用不可伸长的轻绳将物体拉着匀速向上运动,则关于拉力F以及拉力作用点的移动速度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不变,v不变 C.F增大,v增大
B.F增大,v减小 D.F增大,v不变
解析:设绳子与竖直方向上的夹角为θ,因为A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合力为零,有:Fcos θ=mg,因为θ增大,则F增大,物体A沿绳子方向上的分速度ν1=v1cos θ,因为θ增大,物体向上运动的速度v1恒定则v减小,故B正确;ACD错误.
答案:B
7.(2017·成都市龙泉第二中学高三月考)一平台的局部如图甲所示,水平面光滑,竖直面粗糙,物体B与竖直面动摩擦因数μ=0.5,右角上固定一定滑轮,在水平面上放着一质量mA=1.0 kg,大小可忽略的物块A,一轻绳绕过定滑轮,轻绳左端系在物块A上,右端系住物块B,物块B质量mB=1.0 kg,物块B刚好可与竖直面接触.起始时令两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绳被拉直,设物体A距滑轮足够远,台面足够高,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忽略滑轮质量及其与轴之间的摩擦,g取10 m/s2,求:
(1)同时由静止释放A、B,经t=1 s,则A的速度多大;
(2)同时由静止释放A、B,同时也对物块B施加力F,方向水平向左,大小随时间变化如图乙所示,求物块B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和物块B经多长时停止运动.
解析:依题得:(1)对A、B为系统:mBg=(mA+mB)a 1
a=g=5 m/s2 2v=at=5 m/s
(2)A、B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在A、B加速度减为零之前,A、B一起运动,绳子拉紧,由图乙:F=kt(k=20 N/s)
A、B为系统:mBg-μF=(mA+mB)a 得:a=-5t+5
画a-t图如图:0-1 s:a=0,
t1=1 s,速度最大为三角形面积. 1
vm=×1×5 m/s=2.5 m/s
2
当在B开始减速时,绳子松弛,A匀速,B减速 对B:mBg-μF=mBa 得:a=-10t+10(t≥1 s)如图
1
速度要为零,总面积为零,即两三角形面积相等,得:Δt·10Δt=2.5
2Δt=
2s 2
2
≈1.7 s 2
t总=t1+Δt=1+答案:(1)5 m/s (2)1.7 s
第二部分 考前第8天
1.(2017·衡水期中)下列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电学中引入了点电荷的概念,突出了带电体的带电量,忽略了带电体的质量,这里运用了理想化模型的方法
B.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再把各小段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假设法
Q
C.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概念在物理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例如电容C=,加速度
UF
a=都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 m
ΔxΔx
D.根据速度定义式v=,当Δt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
ΔtΔt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