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 - 图文

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 - 图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 5:30:31

西南大学硕七学位论文 第3章 当前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对策思考

学研结合不够紧密、关联度不高,直接影响了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和功

能,实际上也影响了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此外,由于大量的科研机构和人 员分别隶属于不同主管部门,科教分家、军民脱节,各成体系、交流不畅,也造 成了本来就短缺的创新资源分散和重复,绩效低下。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大型 科研装备利用率仅为25%,而发达国家则达到170%一200%。。

第四,创新制度建设滞后,法治环境有待完善,创新文化亟需加强。目前, 激励创新的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法律、 政策和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科技政策和经济政策不够协调,尊重劳动、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和敢为人先、敢冒风险、鼓励竞争、宽容失败、求真务实、 勇攀高峰的创新文化和社会氛围亟待进一步形成和加强。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 制度和创新文化缺失,是我国与世界典型创新型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的深层次原因。

第3章 当前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对策思考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的重大战略部署,目前我国有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较好 机遇和一定基础,也有诸多的困难和挑战,那么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究 竟应该坚持什么原则?最需要做哪些工作呢?

3.1当前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原则

建设创新型国家,要一切为了人民,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同时要一 切依靠人民,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重视人民群众的创新能力。要遵循创 新型国家建设的规律,借鉴已有创新型国家的成功经验,以便更好地为我国建设 创新型国家服务。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 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它是 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在人和社会的关系上, 以人为本就是既使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又积极 为劳动者提供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就是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 人民。

一方面,人是一切活动的最终目的。因此,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作为社会历 史发展的目的,使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在物质财富极端匮乏的年代,注 重物质财富的积累是必然的、合理的。然而,当人们的生存问题基本解决而人的 发展问题凸显出来之后,如果“只见物不见人”,不去解决人的发展问题,就会付

。九大问题挑战“创新型国家”[EB/OL].http://news.xinhuanct.com/politicst2006-01/

08/contem_4024845.htmt 2006--01--08.

16

两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3章当前我国建设创新犁国家的对策思考

出沉重代价。这就需要从以物为本的发展逐步走向以人为本的发展,为人们的聪 明才智和创新能力的充分发挥提供物质基础。在当代中国,提出以人为本是相对 以物为本而言的,是对过去只追求经济增长这种见物不见人的发展方式的超越。 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是要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就是要使转变过去 只追求经济增长这种见物不见人的发展方式。

另一方面,人又是一切活动的手段。因而,以人为本又要求我们的发展必须 依靠人,要求人在享受社会发展成果的同时首先要创造成果,人要凭其能力为社 会多做贡献。人民群众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是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对社会发 展起着重要作用。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以人为本,也就是要尊重人民群众的创 新能力和业绩贡献,应为他们进一步创业提供良好的人际环境,使他们各尽其能、 各得其所。一个社会是否具有活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对待人民群众的创新 能力与贡献。

第二,坚持遵循规律的原则。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有其自身的规律,目前国际 上已经有20个左右成功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例子,总结他们的经验(见附录),至 少可以得到如下几个方面的启示:

一是国家重视经费投入和政策法规建设。主要表现为以政府为主导建设国家 创新体系,把各种资源有效整合起来,以加强体系内各个创新主体的互动。在它 们的国家创新体系中,政府主要通过经费投入和政策法规体系发挥主导作用。我 国现在既处在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期,又处在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初期,在这一阶 段,要特别强调国家的主导作用,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导和培育企业的主体功能。 二是以企业为主导将科技创新作为突破口。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的综合国 力和核心竞争力,是当今世界创新型国家的共同特征。企业既是国家经济实力的 基础和支柱,更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既是企业自身发展壮大 的根本动力,也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科技创新能力不仅在于能产生什 么样的科研成果,更重要的在于成果转化、产业化应用和市场开拓方面,也就是 说,企业具有把选择适合市场的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的先天优势,有直接面向市 场并了解市场需求的灵敏机制,有实现持续的科技创新的条件。所以,创新型国 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都把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其

科技创新体系都是以企业为主导。

三是重视教育和良好的创新学习氛围的培育。在《创新与追赶》的研究中, 费格伯格等探索了高等教育与经济追赶绩效之间的内在联系。费格伯格的数据说 明,在1965年到1995年期间,按照20岁到24岁的国民中高等教育入学率计算, 美国名列第一,作为追赶型经济的芬兰和韩国则分别名列第二和第三。费格伯格 认为,高等教育中并不是每个因素对技术创新都是基本的,所以他们又使用了20

17

两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3章当前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对策思考

岁到24岁的国民在大学中首次获得自然科学和工程学位的百分比进行国际比较, 数据显示,依次名列Ij{『十一位的分别是英国、芬兰、韩国、新加坡、法国、日本、 台湾、德国、爱尔兰、西班牙和美国。。这种排名说明,在20世纪下半叶,发生 “经济奇迹”的经济体——芬兰、韩国、新加坡、日本、台湾和爱尔兰——都对

与技术能力建设直接相关的工程教育极端注重。在政府引导和激励下形成的强烈 的民族自强精神和创新学习文化,是创新型国家赖以成长的根基之一。如以色列 虽然自然资源和环境很差,但人均拥有图书和出版社及每年人均读书的比例为世 界之最,人们不仅尊重知识和智慧,学者的社会地位是最高的。而且更加重视创 新性的才能,所以其科技创新方面的表现令很多大国难以望其项背。

3.2当前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途径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一项具有长期性的艰巨任务,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方方面面的工作中,着重需要把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基础、主体和关键等问题。

3.2.1提高科研投入强度 提高科研投入强度,这是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基础条件。综观世界先进创新

型国家,无一不具有高强度的研发创新投入。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虽 然持续增长,从1995年0.6%上升到2005年的1.3%,但仍低于发达国家甚至 是一些发展中国家,也不符合创新型国家研发强度达2%以上的国际惯例。因此, 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强度已刻不容缓。首先,要改变我国研发资源配置不合 理的现状,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资金投入体系, 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资金投入力 度。设立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金,专门用于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以及扶持 带有共性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项目。应把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和风险投入机制 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措施,鼓励地方和社会各界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高技术风险投 资。其次,引导、激励企业增大对科研的投入,力争在短时间内实现由多元化投 入过渡到以企业投入为主。政府应制定有利于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法规和实施办 法,如优惠的税收政策、宽松的信贷政策等。

3.2.2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这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核心内容。发达国家的经验 表明,企业能否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是创新系统成败的关键。企业创新能力的高 低关系到国家创新系统的生命力和活力,企业应成为一个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的必须依靠,而且应是可以依靠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的科技创新能

ord Handbooko。Jan FagDavid and Richard fInnovation。Oxford efbc,g C.Mowery R.Nelson(eds.)The OxfUniversityPress,2005,528-529.

18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3章 当前我国建设创新犁国家的对策思考

力不足成为创新体系建设的“软肋”。因此,要转变观念,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 设真正置于国家战略的高度,使企业最终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要加快推进 企业产权及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改革,克服研发投入的体制性障碍,强化企业自主 创新的动力机制。要加强企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引导人才向企业流动,规 范人才流动秩序。要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设立技术消化吸收 专项基金,引导鼓励企业和科研单位一起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制定 优惠政策,大力鼓励自主创新和对引进技术再创新,促使自主研发的技术和产品 所占比重逐步增加。要促进企业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发展,积极支持企业建立完善 研发中心,并设立专项基金,加强对中心人员的培训;产学研结合模式必须以企 业为主,国家组织的产学研项目,特别是应用性较强的项目,要以企业为主体, 由企业来牵头;促进企业建立和发展各种形式的创新战略联盟,大力推动应用基 础性、行业共性、战略性技术的研发。

3.2.3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

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这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首要支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是根本。离开了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 型国家就无从谈起。而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和造就宏大的人才队伍,主要是要靠 教育。当今世界,发达国家高科技发展之所以如此迅猛,科技创新能力之所以不 断提升,从根本上说,就是重视人才培养。如美国政府的高技术发展规划和政策, 摆在首位的是教育,在美国联邦预算诸项开支中,增长最快的也是教育。因此, 要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必须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 资源的观念,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落实自主创新、重点跨越、 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 多渠道增加对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投入,继续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 育,积极发展高等教育,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优化教育结构,全面 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和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 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 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同时,还要加大引进人才工作的力度,尤其是要积极 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吸引广大出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为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 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大量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不断增强我国原始创新、 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3.2.4培育全民创新的意识和良好的创新氛围

培育全民创新的意识和良好的创新氛围,这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根本途径。

1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西南大学硕七学位论文 第3章 当前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对策思考 学研结合不够紧密、关联度不高,直接影响了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和功 能,实际上也影响了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此外,由于大量的科研机构和人 员分别隶属于不同主管部门,科教分家、军民脱节,各成体系、交流不畅,也造 成了本来就短缺的创新资源分散和重复,绩效低下。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大型 科研装备利用率仅为25%,而发达国家则达到170%一200%。。 第四,创新制度建设滞后,法治环境有待完善,创新文化亟需加强。目前, 激励创新的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法律、 政策和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科技政策和经济政策不够协调,尊重劳动、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和敢为人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